正文

周濱遊記之十三:阿根廷之行(2004年8月16日至8月24日)

(2022-04-29 04:51:12) 下一個

阿根廷之行

德沃夏克的名曲“自新大陸”早就耳熟能詳,但什麽是新大陸,新大陸和舊大陸的區別是什麽,從來沒有多想過。我們是來自舊大陸的,以五千年文化曆史背景自豪,言必稱公元前,清末的東西都不算文物。這幾年去的國家也一直追溯著曆史,從法國的印象派、拿破侖,到意大利的文藝複興、羅馬帝國,從古希臘廢墟、奧林匹克發源地,到埃及的金字塔,尼羅河邊的墓地峽穀,所到之處,無不為那些過去曆史上的輝煌成就感歎。可是新大陸就不同了,美國有二百多年曆史的東西就是無價之寶了,三百年的房子就可以當博物館了。這次去的南美洲阿根廷也是一樣,屬於新大陸,正好和我們今年三月份去的葡萄牙銜接上。

新大陸的曆史隻分兩段,一是哥倫布開發新大陸之前,二是開發新大陸之後。阿根廷位於南美洲的南端,大約在三萬年以前,北美洲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陸地是連在一起的,沒有白令海峽的阻隔,蒙古種的人移居到北美大陸,然後逐漸南移。 到公元前一萬年時才定居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脈和沿海的地區,到十五世紀,有些原始部落已經使用金屬工具和發展初級貿易。就是這樣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 1516年被西班牙的航海探險家發現,從此新大陸的曆史第二階段開始。

占領者和當地土著人少不了的血腥戰爭持續了許多年,更厲害的是歐洲人帶來的疾病如天花和梅毒,把土著人幾乎滅絕幹淨。沒有了土著人的反抗,還有老殖民帝國之間的爭奪戰。英國曾經兩次打下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1810年歐洲的政局發生變化,拿破侖占領了西班牙,隨著西班牙皇室的倒台,阿根廷趁虛而起,宣布從西班牙獨立出來,1826年成立了自己的國家。這兩個日子,一個是5月25日,一個是7月9日,是阿根廷的大事,首都最主要的大街就叫7月9日街,幾乎每個城市都有5月25日大街。獨立以後的阿根廷基本上是在軍閥獨裁和天主教的統治之下,非常保守。比較有名的人物是庇隆,他是從軍伍上台的改革派,後來與貧民出身的歌女艾薇塔(Evita)結婚,很得民心,1951年以67%的多數選票連任總統。艾薇塔利用她的權力為民眾做了很多好事,建學校、動物園,貧民對她是一呼百應。庇隆搞改革得罪了保守派曾一度被投入監獄,艾薇塔帶領二十萬人上街遊行,使當局不得不放了庇隆。她得癌症死了以後,阿根廷舉行國葬,她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歌劇。她死了以後,庇隆戲劇性的生涯並沒有結束,他1955年被軍事政變奪權後,流亡西班牙近二十年,1974再次被選為總統,同年7月1日死,他的第三任妻子繼任總統,兩年以後又被軍人推翻。此外,在庇隆流亡國外期間,艾薇塔的墓也被盜,輾轉德國,意大利,被埋在別人的名字下長達十六年,最後庇隆重新當政,艾薇塔的棺材才得以安息。現在他們兩人葬在一起,還是鮮花不斷,阿根廷人民拿她當聖母似的供奉。


從布伊諾斯艾利斯的旅館看街景

庇隆死後軍人當政,從1977到1983年是阿根廷曆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政府和軍人隨意抓人殺人,而且有神父告密。有些中學生隻是抱怨公共汽車漲價,就被抓走處決。那段時期估計有1至4萬人失蹤,從那時至今,每個星期四下午,失蹤者的母親們都在首都大廣場遊行,要求找到親屬和懲辦凶手,到九十年代中期,遊行的隊伍裏又加入了失蹤者的後代。這段黑暗的曆史叫Dirty War遭到世界輿論的譴責,加上國內經濟也處於崩潰的邊緣,1982年,軍事政權一手挑起了法科蘭島之戰。

法科蘭島就在阿根廷眼皮底下,是距離阿根廷隻有五百多公裏的漁村,沒有人居住,但是在早年英國侵略阿根廷時被英國占領,是英國的領地,但遠離英國1萬3千公裏。阿根廷軍隊1982年4月2日侵占該島純粹是為了用民族矛盾來轉移國內的危機。他們低估了英國的海軍力量,特別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決心,英國的潛艇5月2日炸沉了阿根廷唯一的軍艦,包圍了島上的軍隊,一個月以後阿軍宣布投降,什麽便宜也沒占到。人民開始受蒙蔽還慶祝軍隊的勝利,最後明白事實真象以後,遊行變成反政府的,軍人政府被趕下台。這大概是近代史上最不自量的戰爭了。

從1983年至今,阿根廷是在民主選舉的文官領導下,經曆了經濟崩潰,到現在可以說是走出了低穀,政局仍很不穩定。這次去,兌換率是1比3,機票和旅館相對便宜,吃最便宜,但租車很貴。

從華盛頓飛到布伊諾斯艾利斯中間在巴西的聖保羅轉機,總共飛行時間12小時之多,相當於飛到中國的時間。平時看地圖有一種錯覺好像從東到西的距離比從北到南要長。對季節的變化我們是有準備的,帶的多是冬季的衣服。布伊諾斯艾利斯一帶是平原,西邊有安第斯山脈阻隔,冬天再冷也是零度以上,從來沒下過雪,隻是下雨,我們在那裏一個星期有一半時間是下雨,蒙蒙細雨,沒完沒了,陰冷潮濕,但一出太陽馬上就熱起來,公園裏就有人赤膊了。

阿根廷麵積很大,是世界第八大國,在南美僅次於巴西。北麵有大瀑布,南麵有冰川,但都不是我們開車能走到的,所以我們原計劃就在首都周圍的一帶平原轉。烏拉圭與布市隻有一河之隔,乘船2個小時就到。我們準備開車到烏拉圭,用兩、三天玩一圈再回來。第二天一早,我們沿著河向上遊開,沿途都是沼澤地,公路是在沼澤地裏修出來的,一望無際的沼澤地裏稀稀落落地養著牛和馬,因為是沼澤地,又是雨季,牛馬都在一尺深的水裏站著,就是沒有看見什麽人和居民。大約開了230公裏的路,來到阿根廷與烏拉圭的邊境,被烏拉圭的邊防擋回來,到國門而未入,因為我們租車時沒告訴租車公司我們要去烏拉圭,合同上少了公司的簽字,邊境的人又不會說英語,我們也不懂西班牙語,解釋不清,隻好原路開回,吃個啞巴虧。 不過不去烏拉圭也是好事,若去了會是疲於奔命,來回要多開近兩千公裏路。現在我們就可以輕鬆自由地玩。


到烏拉圭國門而不得入僅海關留影

住 去以前,我們在網上訂了第一天的和最後兩天的旅館,在市中心,四星級,75美元一天,比歐洲和美國便宜一半,住得很滿意。從烏拉圭回來的路上我們住在一個小鎮,夏天是旺季,冬天大概就沒有人來,最好的旅館是三星級,住一晚隻要20多美元。家庭經營,爺爺和爸爸輪流值班,晚上媽媽帶著孩子在客廳做點心,早飯我們和這家人一起在飯廳吃。

第三天我們到首都近郊的一個小城市,這是河流的三角洲,很多碼頭,居民主要是英國後裔。我們每到一地先找問訊處(Information Center),一般進市區就有標記“I”,但是我們開車轉了幾圈沒找到,隻好到市政府裏去問,市政府的人很熱情,又給地圖,又給找電話,終於在一個商業中心找到了“I”的辦公室。一般這裏的街道人員都會講英語。這個城市的旅館都在島上,去得乘船,我們開車不方便,市內有兩家(B&B- Bed & Breakfast),我們選擇了一家好的,30美元一天。這家的房子非常大,是老式的維多利亞式建築,上下兩層,雕花硬木地板,樓上開了五間房間,前後都有鋪著瓷磚的大陽台,門窗上都掛著木頭做的薕子,後院有遊泳池,還有許多房間,大概過去是給傭人住的,現在主人住了,把主臥室出租。主人是一對老夫妻和兒子、女兒。女兒會說一些英語。她說他們是三十年前買的這幢房子,但房子的維修費用很高,所以開了B&B,經營八年了。 顯然很成功,現在不是旺季,五間房租出去三間,比旅館都強。這樣的房子在美國能賣五百萬美元。真不知道他們是幹什麽的有這麽多錢。


家庭旅館裏的船形沙發

第四天我們深入阿根廷腹地。阿根廷的文化是牛仔文化,歐洲人來,發現了大片的平原,水豐土沃,於是運來了牛和馬,養牛和馬隻要有地有草就行了。我們一路幾百公裏的開出去,一碼平川,沒有什麽山坡,遍地是草,連樹都很少,若有樹就是有人家了。樹都是人種的,象桉葉樹、鬆樹都是從歐洲進口的,很少見本地土生土長的樹。本地土生土長的樹我們拍了照,樣子象梵高晚年畫的樹,沒有軀幹,很矮不成材。偶爾路邊見一人騎著馬,頭戴草帽,那就是牛仔了。用不著幾個牛仔就可以管理成群的牛馬和土地。


當地的野生樹

我們去的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就是牛仔居住區,我們又照方抓藥,找到“I”,想找個牧場去住。一天的價錢是240美元,嚇了我們一跳,直懷疑是聽錯了,再一次電話肯定。我們隻好打消了當一天牛仔的夢想,找了附近的旅館住,有廚房、客廳和衝浪浴缸,隻要40美元一天。第二天一早特地去參觀牛仔紀念館。這裏原是一家牧場,曾經住過一位阿根廷的作家。主要的住房是一排平房,周圍挖一圈溝防野獸。另外有糧食加工作坊,自己的水井、教堂。看著這個館可以想象出當年那些歐洲來的新移民怎麽在這片處女地上建家園,與世隔絕,寂寞難熬。反過來想,今天願意花240美元一天來過這種牧場生活的人,一定是在喧嘩的鬧市過膩味了,來找清寂的。聽說去的人還不少呢。 紀念館旁有一個禮堂,很多人往裏走,我們生怕錯過熱鬧也跟進去,裏麵坐滿了老頭老太,是首都的退休教師,來這參觀、唱歌、吟詩、跳舞。


牛仔牧場裏的小教堂

吃 旅遊書上說,阿根廷是吃肉的國家,以牛肉為主食,午餐和晚餐都可以吃牛排。夢華早就磨牙擦爪,準備大飽口福。第一次吃牛排是在一家快餐店,已過了午餐時間,大部分東西都收起來了,隻有兩片牛排還放在外,我們隻要一份牛排。服務員專門來問是要一份、還是三份,我說一份,結果他端上來兩大片牛排和一盤麵包,足夠我們三人吃。牛排是粘了麵包粉在油裏炸的,3個Peso,合1美元。我們分析是他們多給我們了,把中午剩下的都給我們了。第二次去另一家餐館,要的是帶骨頭在火上烤的那種牛肉,一份也夠三個人吃了。隻見旁邊一桌三位七十歲左右的老太太,每人都要了一份炸牛排,大小和我們三人吃的差不多,外加炸土豆條,消化能力夠強的。書上說他們還吃牛肚、腸、血等下水。夢華學了這些菜西班牙文的名字,然後挨家挨戶地看餐館的菜單,有這幾種菜的才進去。端上來的是個大鐵盤,上麵滋滋冒煙地烤著牛肉、腸、肚,牛血腸丫丫最愛吃,加上兩個生菜沙拉,一瓶葡萄酒,17個Peso(合6美元)。超市的牛肉更便宜,比美國的便宜三分之二。首都的街上幾步遠就是一個烤肉爐,就象美國紐約賣熱狗的一樣,他們烤的是大塊的牛肉,你去買他給你切兩片夾在麵包中,加點佐料,不到一美元。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學生都是這樣吃的。


到處可見的街景

布依諾斯艾利斯的時間和我們差一小時,他們的早飯、午飯並不晚,但是晚飯要到8點才開始上座。我們開始不習慣,6點去晚餐,不但沒有顧客,連廚子都沒來,爐火未燃。服務員讓我們點一種不是晚餐的菜單,我們不識西班牙文,結果上的還是炸牛排。直到最後兩天我們終於克服了時差,晚上8點上餐館,果然人就多了,10點鍾我們離開時還有人來。書上介紹南美洲的一種飲料叫Mate,象中國茶葉一樣,放在容器裏,用開水衝泡以後喝,但他們的喝法是用帶孔的吸管吸,吸管是金屬的或竹子做的。到處都有這種吸管賣。我們在餐館要這種飲料,年輕的服務員用懷疑的口吻說“你們喜歡這個?”一嚐,象喝中藥,很苦,不知是什麽草根樹葉混合料。到處可見他們手捧著罐子在喝。他們吃那麽多牛肉,但沒見什麽大腹便便的胖子,很可能和喝這種飲料有關,一定去油去火。


星期天擁擠的跳蚤市場

原來我以為中國餐館已經滲透全世界了,Not here,中餐在阿根廷還是一片空白,或者是人家不吃。他們甜點吃得厲害,做得又好吃又好看,旅館旁的甜點店我們每天光顧,買三種不同的回來,比誰的好吃。阿根廷產葡萄酒,連午餐都一人一瓶地喝。在超市我們買了一瓶便宜的隻要1.8個Peso, 合0.6美元,比一瓶水還便宜,也沒有什麽不好的。除了牛肉,他們的皮薩餅做得也很好吃,不象美國的,更接近意大利的,很軟,很多奶酪。奇怪的是他們有這麽長的海岸線、三角洲、沼澤地,水邊到處看見人在釣魚,路邊人在賣魚,但不見吃魚的,很高級的店做的魚也不好吃,象英國人一樣,隻會吃炸魚,真可惜呀!

玩 布宜諾斯艾利斯曾經有拉丁美洲的“巴黎”之稱。整個首都的人口達1千2百萬,三分之一的阿根廷人口住這一帶。Buenos Airs的西班牙文意思是新鮮的空氣,但和所有大城市一樣,汽車成災。它的城市布局很有意思,市中心貫穿一條大街,據說是世界上最寬的,中間車道單向有六條,雙向就是十二條之多,其次兩旁還有輔道,走公共汽車的。街中間有安全島,否則行人一個路燈走不了這麽寬的路。與這條大街網狀相交的是小街,都不寬,幾乎都是單行線。路兩旁都是高層公寓,平均十層以上,大街上滿眼都是象蝗蟲一樣的出租車,在街上走路感覺空氣很差。丫丫說應該改名叫“Poluenos Airs”,就是汙染的空氣。住高層公寓的一般是中產階級,公寓大門有人晝夜值班。這得裏的人很愛狗,冬天給狗穿各種各樣的衣服,清晨,由專職遛狗人員牽著一群狗在街上走,可謂一景,但也給人留下許多“地雷”。


遛狗圖


身著民族服裝的探戈

人說阿根廷有兩首國歌,一個是正式場合的,還有一個是探戈(Tango),這是國粹。那麽多姿多彩、富麗華美的探戈音樂和舞蹈實際上起源於貧民。十九世紀末,阿根廷、烏拉圭等南美洲國家紛紛獨立,結束了長達50年的國內戰爭,大批歐洲移民湧入,很多老兵退役,所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這個港口城市聚集了大批移民,而且以男性居多。各個民族有自己的音樂傳統,探戈混合了非洲來的節奏,意大利南部的韻律和當地牛仔的心聲,產生在妓院裏,開始是不為上層社會所接受的。使它傳播開來的是牛肉,冷凍工業發展起來後,阿根廷的牛肉得以出口歐洲,使阿根廷迅速富裕起來。受歐洲咖啡館文化的影響,探戈音樂進入了高級娛樂場所。到阿根廷來探戈是不可遺漏的,一到旅館,服務員就介紹各種著名的探戈表演,有車接送,有吃有喝,150美元一個人。我們自己有車,沒有上他們的圈套,利用一個下午,開車到市區的探戈表演區。這是一個星期天,正趕上市區的跳蚤市場。整個區是步行的,擠滿了各種各樣的小攤,從繪畫到手飾、吃的、穿的、無所不有,目不暇給。


坐滿人的探戈俱樂部

街邊都是探戈俱樂部。我們走進一家樓上,見在座的都是老頭老太當地人,比較放心,就夾巴螺絲地坐到他們中間,二十張桌子座無虛席。前麵是個10平米大小的舞台,先是兩個伴奏的老頭,一個拉手風琴,一個彈吉它,一男一女各自上台唱了幾首歌,我們聽不懂,但都是探戈的調。與此同時,又給我們端上來一大鐵盤的肉和麵包,現在我們知道要保護自己的消化係統,不再全部消滅盤子上的食物了。然後上來一個穿西裝的男的和一個穿超短裙的女的,他們跳了幾段探戈。丫丫注意到女孩的手總是下意識地拉短裙,要不然屁股就露出來了。最後上來一對穿民族服裝的男女,跳西班牙舞,很有代表性的表演,這場兩個多小時的精神和糧食的會餐,合計不到50Peso,合16美元,很過癮,特別是那兩位老人的伴奏,沒有電子音樂的喧鬧,很專業地道。七點鍾散場後,街上的地攤已經沒有了,但街上的探戈才開始,圍著一圈一圈的人看。我們因為有車停在外邊不敢久留,多數俱樂部也是晚上8點才開張。


街頭的探戈表演才開始

阿根廷是我們所到達的國家中最白的,這麽多天裏沒見過黑人。他們曾經進口過黑奴,1810年黑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比例達百分之三十,到1887年隻有百分之1.8了。黑人消失的原因是1813年以後停止了進口,大部分男黑奴送去打仗,沒打死的以後就解放了,加上1871年黃熱病傳染,黑人這樣的窮人死得多, 再加上前麵說過的,大批歐洲移民來後,男女比例不均,人種都混淆了。很多阿根廷人的皮膚並不是很白,還有身材很矮的,大約是與土著人混了。在市中心廣場上,我們見過印第安人遊行。每到紅燈停車,就上來一群小孩,站在車前耍雜技似的扔兩下球,然後要錢,也象是印第安人。除此以外,我們大概就是少數民族了,我們遇到過進餐館服務員不上來招呼,和進電梯打招呼不理的情況。此外,社會相對穩定,很安全,車停在外麵過夜沒問題。自動交費的停車場,人們都老老實實地交費。晚上9-10點鍾走在街上,除了收垃圾的工人,沒見不三不四的遊逛的。我們住的中產階級居住區,人們的穿著都比較講究,比起墨西哥這種拉美國家來,阿根廷更接近歐洲。難怪在南非時聽說那裏很多白人都移民到阿根廷來。我們在的那幾天正是雅典奧運期間,但是電視上轉播奧運的時間沒有足球多,每天每時每刻都有足球賽轉播,不愧是馬拉多納的家鄉。


吃烤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