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葉南薰和165計算機 —— 謹以此文獻給父親的老領導楊世傑

(2022-02-23 02:55:51) 下一個

父親葉南薰和165計算機

—— 謹以此文獻給父親的老領導楊世傑

葉夢華

2019年2月

近日讀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的南京大學高教研究所編撰的《南京大學大事記》,發現該書在第127頁上稱:1966年3月12日,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試製的165晶體管計算機,獲得成功。(晶體管計算機,也就是當時所謂的第二代計算機)

對照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寫的諸多有關165計算機的“交代材料”,我想不但這個說法不正確,應該糾正一下;更重要的是,這段故事也很值得細細地去回味。

事情的開端是在1965年初春。那時已經是父親任南京大學數學係係主任的第七個年頭了。他們已成功地試製了103電子管計算機,即所謂的第一代計算機。他們早在1958年9月就設置了計算數學專業,又於1960年9月設置了計算技術和數理邏輯專業。一時間,南京大學數學係在全國高等學校發展計算機科學研究方麵占據了領先的地位。和世界上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相比較,也隻落後了10年到20年。

1965年2月15日南大黨委常委兼科研處處長楊世傑召集父親、數學係黨總支書記華文明、還有係科研秘書張元繼等人到科研處開會。楊世傑說:“許鷗泳(南大科研處副處長)由北京來電話,談到高教部對高校研發計算機的打算。北線以清華為主,搞一千次的;南線以南大為主,搞萬次晶體管機。明年拿出樣機。南京大學負責總體設計、邏輯設計和自動化程序設計,南京工學院負責控製器,西安交通大學負責存儲器。”

2月19日,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胡畏從北京來電話說:“高教部指示,南線計算機望立即做出計劃,派二、三人去部裏討論。”父親隨即奉命赴京,並在部裏表示南京大學有計算技術、數理邏輯、計算數學方麵的各種人才,包括103機組裝完成後的硬件方麵的人才。

3月15日高教部黃辛白副部長來南大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協作會議,南京工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科研處處長均參加了,胡畏和副校長高濟宇也參加了。會議成立了領導小組,胡畏任組長(事實上以後都是楊世傑管事)。還成立了技術小組,南京大學數學係留蘇教師徐家福任組長。任務分配為:南大負責全部軟件及控製器等,南京工學院負責運算器及外部設備等,西安交通大學負責存儲器等。會議決定1966年10月1日出樣機。第一台放在南大,以後再製造六至十台,共有試製經費112萬元。據說,高教部已將此項目報國家科委,將165計算機的研製列為國家重點項目。

這個期間,分工出現了變化。控製器從原先由南工負責改成了由南大負責,一方麵是因為南工對此項目興趣不大,他們一開始就反對搞萬次二代機,後來又表示他們隻有一個半的人力參加165機的工作。另一方麵,楊世傑表示南大不能做”空軍司令”,意思是不能隻搞軟的不搞硬的,隻有虛的沒有實的。其實,校際之間的競爭以及中央內部各部委之間的競爭,對發展國家科學技術是件多麽理所當然和健康有宜的事情。

那幾年,計算機事業在全國高教部之外的科研單位裏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教部主管重點學校科研的吳衍慶(他曾在南京大學教學科研處任職)對父親說:“開起全國計算機會議來,我是敬陪末坐,真是受不了。”1965年11月,吳衍慶對兩位去北京的南大的人說:“現在全國都在搞第三代計算機(即所謂集成電路計算機),我們高教部要再不上馬,就又要落後了。”他主張不搞165機,立刻大抓第三代機,要南大抓緊準備第三代計算機的資料。他又說,1966年2、3月間要召開高教係統的第三代機會議。

楊世傑聽到這番話後說:“這個我倒是不同意吳衍慶的意見。165機一定要拿到手,堅持10月1日弄出來。第三代的事也抓,能做多少是多少,趕快搞完165機,然後對第三代機全力以赴。”他讓父親去北京時向吳衍慶轉達他的這個意見。1965年12月,父親在北京遇到胡畏,同去吳衍慶家。吳衍慶對上次的說法自己轉了彎。他說:“165機照樣搞下去。”

楊世傑對父親說:“65年高教成果展覽會上,南大地位不錯,66年就要看你們的了(指165機)。” 父親為165機的人員和器材傷透了腦筋,不但要通過國家的正規渠道向738廠和其它單位訂貨,還要通過私人關係向某軍工廠訂貨。以後把南京大學165機項目的大多數人都派駐到738廠去了。

據當時參加165機項目的年輕教師丁嘉種回憶:為了165機,父親在數學係係內調動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等三個專業的幾乎全部力量,精心組織、分工負責;在校內借用物理係的技術力量,在校外則與西安交大、南工保持經常聯係交流,還多次上高教部請示匯報、要經費要設備,可以說忙裏又忙外,既出點子又親自指揮、親自上陣。丁嘉種舉了兩個例子:在當時計劃經濟時代物資緊缺,研發165機的設備器材更是緊俏,成為開展研發工作的攔路虎。為解決這一難題,65年秋父親去高教部要批文,帶領丁嘉種等人坐鎮北京,指揮並親自去四機部訂貨會議上爭取他們所急需的設備器材。另一個例子是,當時開關晶體管是165晶體管計算機的最關鍵的器件,錦州半導體廠正在試製中,那年冬天父親冒著嚴寒親臨錦州,與廠方協商並鼓勵試製工程師精心試製加快進程,以保證165機的研發進度。

1966年2月18日,楊世傑對父親說:“------ 165機要組織幾個戰役:第一戰役是器材要達到80%,第二戰役是總體設計和邏輯設計,第三戰役是硬件,包括運算器、內存等,第四戰役是調機。------”

據父親回憶,1965年至1966年一年時間裏,南大科研處給數學係下達的科研任務,除165機這個重點項目之外,還有103機鑒定,103機自動化表演,仿生學(科委九局下達),固體組件(科研處開會要數學係帶頭),訊息加工機(第三代會議準備),中南分校基建,北大某進修項目,還有江蘇省科協要求與南大協作搞計算技術研究所,以及一般科研出論文,等等。楊世傑生動形象地對父親說:抓科研項目,要嘴裏吃著一個,手裏拿著一個,眼睛盯著一個。”父親補充說:“腦子裏再想著一個。”(當時103機是已經吃到的,165機是已經拿到的,眼睛盯著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父親腦子裏想的是仿生學,有點當今AI的味道。)

1966年3月13日在高濟宇家招開數學係總支委員會會議,到會者有:父親,華文明(總支書記),潘文華(總支副書記),高濟宇,劉元常(南大科研處副處長)等人。會議討論由父親起草一份向高教部報告的公文。公文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台165計算機在738廠加工,要求南工和西交大的人也去738廠。第二台計算機照原定計劃進行。

按照上述會議的內容推斷,165計算機並沒有如《南京大學大事記》所說的,在3月12日試製成功。父親的交代材料中也沒有提及165計算機最後是否試製成功了。當時的主要參與者徐家福在他寫的《萍蹤追憶》書中第33頁上談到165機時更明確指出:“此項工作,------ 卻因浩劫,致使胎死腹中。”他說:“至1966年6月,分調已基本完成。‘文化大革命’爆發,工作陷於停頓。惜乎!如能再有半年,便可研製成功。”可見是沒有研製成功。

***

1966年3月之後出現了節外生枝的事情:一個是四清,一個是籌辦中南分校。再以後,就是文化大革命了。

先來說四清。數學係黨總支報了徐家福的名去參加四清,楊世傑當著徐家福的麵對父親說:“你們總支莫名其妙,把徐家福也報名去四清了。校常委開會時,我把他的名字從名單上劃掉了。” 關於165機項目的人員和當時也參加165項目的邏輯專業三年級學生參加四清的問題,父親向楊世傑請示。楊世傑說:“急什麽,搞完165機再下去。”對於部分165機項目的人要求參加四清的事,楊世傑諷刺地說:“你們要下去四清,就把165機帶到農村去好了!” 結果,103機項目三人參加了四清。邏輯專業三年級學生因潘文華堅持還是去四清了,並讓邏輯專業二年級學生頂替來參加165機項目。1966年2月18日楊世傑對父親做了四個戰役的指示後,本人也被派往如皋去搞四清了。

再來說建立中南分校。基於備戰的考慮,1964年2月2日高教部確定南京大學在湖南省常德市河洑鎮建分校。1965年8月底,湖南分校在河洑破土動工,代號“654工程。” 1966年5月16日,高教部確定常德河洑分校的名稱為“南京大學中南分校。”

1965年3月,胡畏召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係負責人會議,正式宣布數學係的計算數學、數理邏輯、中型計算機遷去中南分校。1966年2月,時任黨委組織部部長的路慧明(曾任數學係總支書記)對父親說,學校要調父親去中南分校。1966年4月,南大中層幹部在鬥雞閘二樓開會時,匡亞明與胡畏將父親叫到一樓談話。匡亞明說,學校決定把父親調到中南分校去,並說:“屁股要坐在學校一邊”,意思是不要再坐在數學係那一邊了。匡亞明說完就走了,其後由胡畏和父親談中南分校的基建問題,並提到華文明和徐家福也調中南分校,張元繼則調回南京。據徐家福《萍蹤追憶》第34頁提到,文革前學校已內定父親為南大中南分校副校長兼計算機科學係係主任,徐家福為副係主任。

父親於1966年6月9日赴湖南常德河洑南京大學中南分校,7月1日即被勒令返回南京參加文化大革命,接受批鬥。徐家福則於1969年10月被派往中南分校,八個月後於1970年5月在該分校移交湖南軍區某工廠後返回南京(見《萍蹤追憶》第35頁)。

1970年4月5日,江蘇省革委會決定,南京大學中南分校的所有房屋、儀器、設備全部無償移交給湖南省。該分校實際基建投資共花去580萬元。

令人痛心的是,1971年2月13日,精明幹練才華橫溢的楊世傑經過文化大革命多年的反複折磨和淩辱,在隔離關押他的房間裏,用打破的玻璃眼鏡片,割破動脈血管,自殺身亡了。那時,距離林彪的9·13事件隻剩下了七個月,文化大革命的荒誕始白於天下。他尚若能再堅持過這七個月,也許就能夠看到南京大學於1977年12月決定成立計算機科學係了。(一般認為,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係是1978年正式宣告成立的。)


參考書

《南京大學大事記 1902 --- 1988》,南京大學高教研究所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4月。

《萍蹤追憶》,徐家福,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紀念葉南薰先生百年誕辰會上的發言稿,”丁嘉種,2010年11月6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anjing2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寫作! 我父親(南工計算機專業元老) 肯定也參加了這個項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