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的榮格和理性的馬可
文/紫若藍
2025/9/28
我今年終於讀完了馬可·奧勒留的《冥想集》,花了很長的時間。現在我正在以蝸牛的速度讀榮格的《尋求靈魂的現代人》。這兩本書可以說是我有生以來讀過最慢、最細嚼慢咽的兩本書,也是最讓我仰望星空般崇拜的經典。我做了不少的筆記,希望以後有機會整理記錄下來。
可是,同時閱讀卡爾·榮格和馬可·奧勒留,卻是一種讓人近乎精神分裂的困惑體驗。羅馬皇帝哲學家的《冥想集》強調冷酷理性的必要性,而榮格的靈魂探索則著重人性中看似毫無理性的無意識部分。兩種思想放在一起讀,常讓我有種細思極恐的不知所措感:我們究竟是該跟著感覺走,還是讓理性牽著鼻子呢?
這種困惑在現代社會尤為強烈。在高度競爭的環境裏,不甘平庸的壓力甚至把“起跑線”提前到了胎兒階段。芸芸眾生拚命努力,自信的奮鬥者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各種勵誌口號鼓勵人們為了財富和成功追求高度自律,可是我的經驗是:越是高度結構化和嚴格自律的生活,越可能在某個瞬間爆發出突如其來的放縱與衝動。於是我懷疑,那些衝動或許才是真正出自靈魂深處的渴望,而需要自律才能達成的目標,也許並非靈魂真正追求的。
那麽,那些為成功而奮鬥的人們真的清楚自己想要什麽嗎?或者說,他們隻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推動,去渴望社會希望他們去渴望的東西?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能解釋為什麽焦慮在現代人身上如此普遍。理性本身沒有錯,前提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理性的社會。但在一個充滿焦慮的社會中努力保持理性,反而會變成一種近乎分裂的體驗。在這種“非理性的理性生活”裏,焦慮幾乎無處不在。而這種焦慮,或許正是源於社會所要求的,與靈魂所渴望的之間的矛盾。
到頭來,我認為人們靈魂深處真正想要的不過是一種平凡的生活。功成名就也許隻是社會強加於我們的枷鎖。如果有一天,成功和財富失去價值,我們也不必再和他人比較,那麽我們就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許那時,馬可·奧勒留的理性與榮格的無意識才能真正契合。
原來,理想國並不需要理想,也不需要“成功人士”。也許那才是靈魂真正的自由吧。靈魂的自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成功啊!
****************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
紫若藍文學城若藍小詩博客鏈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242/128198.html
半開半閉的說法我倒是第一次聽說。謝謝分享!
現實世界非必然,也非完全開放,那就隻好按照半開半閉處理。拿理性或無意識去硬套,說起來一套一套地,是現代社會的常態,顯然不正常。以前我寫過篇《水手的西裝》,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9209/202303/8754.html。
半開半閉的方法和途徑在國學裡有。但好書如巨人肩,巨人,隻因為能支持人看得更遠,並看到他們的局限,才算巨。這樣一坡一坡讀來,也能同歸。
再次感謝!
有的書,無法讓人心安住,那就破城取寶走下家。
“讚若藍潛心讀書。非理性的理性生活,這個說法有意思。說白了,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必須符合江湖規矩,但心裏對江湖的自由潛藏著無限向往:)靈魂的自由與否,有時候就是一念之差。我覺得是天性使然。”,艾瑪,可可把我要說的都說了!讚若藍的深度文,我琢磨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