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鮑海飛科學網博客
大學是個讓人走向社會、自然和融入社會的起點和大門,從這扇門進去,就可以走向世界每個地方,淌過河,爬上山,俯瞰大地,仰望星空,走向自己人生的目的地。每個人在這裏播撒自己希望的種子,在這裏辛勤的耕耘,等待著收獲。
本科、碩士到博士的每個學習過程其側重點都不同。本科是大眾型的課程設置,宗旨是奠定學科的基礎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研究生期間則是打開專業學科的一扇獨立大門,讓學生透過這扇門,可以窺探自然和社會的一隅。如果說,本科期間的學習是讓學生看到世界之廣闊和多樣,那麽研究生期間的學習則讓學生看到世界之深邃和奇妙。
研究生期間(包括博士期間)的學習重點和方向是鮮明和有特色的,研究生期間更注重的是某一學科專業的深入,是帶著任務去解決某個未知的問題,需要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個在專業學科研究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是個學習、訓練和培養的過程。
研究生成長的過程需要經曆幾個重要階段,也就是需要經曆幾道坎,或者說需要經曆幾道門才能曆練出來。這樣,在未來人生的道路上將會有所作為,走得更遠,更有收獲。
研究方向
青年時期,在求學乃至工作的過程中,人生是個方向不斷選擇的過程。本科的時候的選擇包含了個人和家庭對專業的選擇,而研究生期間則應自己主動選擇了。初入大學或科研院所,雖然經曆了碩士(或本科)期間的學習,但依然需要深入思考自己適合做什麽,新的環境又能提供什麽樣的資源和配置。也就是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結合所在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綜合導師的觀點和判斷,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這無疑至關重要。
研究方向是熱門還是冷門,研究方向是不是自己實驗室的主流,是不是自己所在實驗室的特長等都需要考慮。比如,近幾年石墨烯的研究成為熱點,微機電係統的研究成為熱點等。因為,研究方向的確定,它要關係到你能否把握它,能否在理論和實驗上完成它,能否在創新之路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它要牽涉到你能否盡快的發表文章和專利,關係到眼前和未來的研究成果,更關係到個人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前程。
當然,這不是急功近利、個體精致的利己主義和想法,所有一切能否實現都取決於你的能力、毅力和機遇。研究方向的選擇需要同導師和同學們商量,並結合自己的文獻調研檢索,對該領域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自己的眼光和經驗判斷來決定。
課題選擇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來考慮,是個痛苦的過程,所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隻有知敵知彼,方百戰不殆。課題方向的選擇自然應該慎重,方向的選擇包含了個人和導師的智慧、膽識和魄力。課題需要的時間長短,課題的難易程度,個體能力的差別等,這都涉及學生是否能夠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取得成果。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科研進展和所在實驗室的水平,做到胸有成竹,否則事倍功半。對待較難的課題,應該有一種“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豪氣,更應有一種“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精神。課題一旦選定,就應該執著專一,深入研究,而非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既然選擇了遠方,就應該風雨兼程!否則就是浪費時間。所謂,咬定青山不放鬆!
文獻學習
研究方向一旦選定,研究就已經開始入手了,進一步文獻的調研和深度學習就開始了。
導師會給你一些文章,你自己也要在網絡上查詢相關資料。這個過程就要開始思考自己要做什麽,如何下手做的過程。尤其要關注這個領域中人們都在幹什麽,是古老的課題還是新興的課題,世界上各國都誰在研究,在做哪個方麵,哪些是熱點,有哪些問題待研究等,而自己能做什麽,怎麽做等,能否有新想法等,都值得考慮。
既要對理論方麵有所認識,也要對實驗方麵有所認識,同時需要補償和學習新的知識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麵。文獻閱讀中不明白的問題,應向導師、或者其他老師、同學請教。文獻又分粗讀、精讀和反複讀的。這個階段是一個初步探索的過程,很多概念等都很模糊,重要的需要做筆記。此階段一個重要的訓練內容是心理實驗的開始,可以是天馬行空的思考。具體的,這個時候就應該籌劃如何做實驗,實驗需要什麽工具和設備,甚至會得到什麽結果等。所謂未雨綢繆的過程,是一個思考能力增長的過程。
文獻學習筆記和實驗筆記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學風。多年前,我和一位老教授在一起工作。偶爾一次,和他一起整理查閱資料,一下子翻出了十多年前在美國一個實驗室學習時候記錄的筆記。發舊的記錄本上,但筆跡清晰,英語、漢語,每個字都很飽滿,橫平豎直,圖表做得規規矩矩,內容更是一目了然。反觀我自己,我也經常記筆記,偶爾翻出來一看,雖然記錄本都完好無損,墨跡依舊,但不要說十年前的記錄,就是幾天前的,我自己都分辨不清寫的是什麽。字跡潦草!真是潑墨塗鴉!
總之,好的文獻整理、文獻心得筆記和實驗記錄能夠提醒自己該做什麽,做什麽了,取得了什麽結果,遇到了哪些問題,自己是如何解決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麽,該怎麽做等,這些都是重要的一手資料和備忘錄,為以後寫文章奠定基礎。勤能補拙!
實驗入門
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很多實驗不是在計算機上完成的,即使理論研究也不是單靠想象得來的,而是需要靠自己‘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下廚,燒烤烹炸’才能完成的。
實驗入門,需要導師、其他老師和師兄弟的指導和幫助。雖然是動手,但實際上更是動腦的過程。實驗方法和技巧需要掌握,動手能力需要不斷培養。試驗中不放過細節,細節中隱含著重要的信息,由此,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所謂‘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儀器設備會使用了,還要熟,進一步,更要精。這是一個走向實際工作的過程。實驗的過程總不會一帆風順。
麵對實驗中的所出現的問題,要反複思考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並要和經典文獻進行對比研究,並要和老師同學積極探討。如今的國家實驗室,很多儀器設備都是花費國家大量的金錢從國外購進,設備儀器的使用要格外小心謹慎,而對數據的分析更需要細心和精心。在實驗室工作的過程中,更要注意實驗安全,尤其是化學藥品、水、電、氣體等的使用。
在工作的過程中,也要學會為人處世,對他人對師傅的尊重等。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實驗結果要能夠重複,認真做好記錄。對待難啃的問題,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這是一個手腦綜合發展,智慧和能力不斷增長的過程。
試驗中,除了需要細心、耐心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曾經有一個同學就有關細長板振型實驗進行觀察。為了能夠進行觀察,他於是想到了用振動台來做實驗。即將一根平直的鋼尺固定在振台上,然後改變振動台的頻率進行觀察。實驗雖然做出來了,但是不盡人意,有重力效應作用在裏麵,這影響了鋼尺的振型。我於是提出了消除重力作用的想法,結果得到了更好的實驗結果。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驗研究,都不要閉門造車自以為是。遇到問題,一定與經典理論對照,一定要找人探討、謙虛請教,這是學習向上攀登之路。就連牛頓還說,他取得的成功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文章寫作
行百裏者半九十。文章寫作是個集成總結的過程,是對自己工作的再現,是個重要的科技論文寫作入門學習的過程,更是思想升華的過程。其中包含了研究目的表達,素材資料的收集和科學實驗的結果分析總結,這是一段時間工作的總結,這是博士生的必修課,更是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的過程,也是眼光得到提升的過程。
一旦實驗有了突破和進展,那麽文章的寫作就開始了。因為,你已經讀過了很多文章,首先可以照貓畫虎,按照八股格式撰寫,題目、摘要、引言、關鍵詞、實驗、理論分析、結論,乃至參考文獻和致謝等。這不是什麽壞事,而是在學習其中的規矩,畢竟,文學和科學的發展這麽多年了,格式、樣式也是多年成就的結果。這是個聚沙成塔、點石成金的過程。
寫作一定要凝練目標、提取精華,更要注重提出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的,這是實驗工作發現和觀點提煉的總結。一遍一遍的修改是必需的,審稿意見是要重視的。通過寫作,才能夠進一步思考和反思,這是一個認識逐步提高的過程,是邏輯思維的過程。
比如,該如何把題目寫得更獨特和吸引人一些,對一個實驗現象和步驟如何更精彩的描述,如何遣詞造句等。寫作是對文字的潤色,實際上是對人性格的磨練,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導師在這方麵要親自把關和披掛上陣,履行他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應該和學生共同完成心血之作。導師的作用更是畫龍點睛,把學生的璞玉雕琢成器。至此,學生應該領悟到研究的整個過程。寫作不僅是實驗記錄,更是提煉和發現的過程,以及思想的融入。
寫作是個手把手、心傳心的過程。尤其是兩個合作者共同修改一篇初稿時,或者是導師親自幫助學生改文章時,看自己是如何用一個詞,寫一個句子的,再看老師是如何用一個詞,寫一個句子的。在比較的過程中,反複凝練和推敲,學習和認識才能不斷提高和進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過程中,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切記空泛。更要會借鑒,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寫作過程中,也要學會規矩。總之,這是一個領悟和創造的過程!
研究生學習期間,不能關起門來,不聞窗外事。即要一心一意悶頭做研究,也要不時地抬頭看路,應積極地融入社會活動中,了解社會的發展和現狀。比如參加國際會議,工業展覽會、交流會、探討會等,為未來工作和職業方向有所籌劃。
今天所學的,未必明天就能用得上,但必須學習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門道,這為今後的工作提供有益的準備。
選擇職業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又一個新的生活和工作的起點和開始,這是麵對新挑戰和新生活之門。博士畢業隻是人生過程的一個小段落和篇章,畢業之後道路的選擇就更關鍵了。畢竟,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是有限的,而在博士期間所訓練的,培養自主、自發學習,主動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為以後人生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選擇什麽樣的職業道理,即要從現實出發,又要從自己的能力和理想出發。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人生是多姿多彩的,人一輩子要接觸很多的人和事,自己要在多方麵培養自己和曆練自己。所謂世事練達皆學問。
畢業後的職業選擇,這是人生麵臨的一次重大選擇。是忐忑不安,還是躊躇滿誌?你是否有人生規劃?你是否在按照一定的路線圖前進?
前一段時間,某機構對美國3000名畢業的博士進行了調查。60%的機械工程類的博士生在畢業後進入企業工作。調查還發現,博士生畢業後都傾向於選擇國際化大公司就業,或向科研投資較集中的城市去工作,而隻有20%的博士生會選擇在畢業高校所在的城市工作。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選擇自己擅長的,選擇自己能做的,不斷認識自己的內心所向。目標可以不用定得太遠,因為前進的路上總是有難以左右和預料的事情發生。在選擇中磨練自己和認識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朝著自己奮鬥的目標前進,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多少前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規劃什麽時候都不為晚,隻要你的身體還行,隻要你能很好地把握自己,隻要你心中還充滿了激情、鬥誌和幹勁!
心性的修煉
研究生期間在進行選題、實驗和文章寫作這個過程中,就是個心性、心理修煉的過程。比如,實驗需要一遍一遍地重複,這樣保證你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文章需要一遍一遍地修改才能不斷完善;文章投稿需要麵對審稿人一次又一次的評審意見;麵試求職投簡曆也可能四處碰壁等等,這都需要等待。麵對社會的浮躁,麵對別人的冷言冷語,以及為人處事等,都需要我們正確的對待和忍耐等。
總之,這是一個心力、腦力、體力綜合修煉過程。麵對許多如成與敗的問題,內心中經常患得患失又瞻前顧後,有時候不免就會無病呻吟,有時候又好大喜功,有時候是得過且過的心理,有時候又是操之過急的心理。
因此,麵對困境和未來,內心焦慮和急躁是一個通病。經常性地抱怨更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判斷和工作,以及與人的相處。在與人和社會打交道中,不說空話、大話和假話,要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不去討好別人,也不去詆毀別人。
在學習和摸索中,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和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而不是道聽途說,聽風就是雨,以至於失去理智而意氣行事。學會等待,學會忍耐,克服自身的缺點,正確麵對得失。
心性修煉是什麽?說簡單了,就是兩個字:控製。你能夠控製你自己的情緒,控製自己的意誌,控製自己的行為。比如,生氣讓你發怒而你沒有發怒,而是平心靜氣地聽人講話,不隨意打斷人說話,這就是情緒和意誌控製。說話之前,要經過大腦思考一下,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表達方式等,所謂得失寸心間。這都需要一點一點地磨煉自己。心性修煉,修行的就是喜怒哀樂,修行的就是心態,修行的就是一種臨危不亂、泰然自若的處世方法。
所謂修煉,不是為了磨掉棱角變得圓滑世故,而是獲得一種良好的為人處事方法,目的是使工作和學習效率大幅度的提高。通過聊天,通過觀察身邊發生的事情,通過網絡,通過讀書認識身邊的社會與世界,從中獲得辯證的思考,帶來正能量的行為。
心性的修煉,就是要使我們具有開闊的胸懷,具有高遠的眼界,具有氣吞山河的氣度。當麵對曲折,麵對困難和失意時不氣餒,不畏手畏腳。人生要通過自身努力,自強自立,不斷激勵自己、警醒自己,並不斷振作精神,舞蹈在人生擅長的舞台上!莫要在年輕的時候留下遺憾和空白。
心性的修煉使我們具有良好的心態,從感性走向理性,正確分析問題,把握自己前進的道路。
未來展望
讀書學習是我們一輩子的事情。
博士期間的學習是個‘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過程,是個思考和眼光曆練的過程,由粗而細、由博而專。博士期間的學習應該是個思維開放不斷創造的過程,而不是孤陋寡聞閉門造車的過程;是個‘曲徑通幽’深度學習的過程,而不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的過程。研究之路,一開始是走在前人走過的寬廣平坦的大路上,有路可循,往後逐漸變成了羊腸小道,最後乃至荒野無路可循。這時,隻有你一個人了,你要奮力向前,是陡峭的岩石,需要爬過去,是荊棘,需要忍痛。隻有千回百轉,才能豁然:登泰山而小天下!所有的風光盡收眼底。曾經的痛苦都變成了過去時。
走向生活,我們每天都需要不斷地與自然、與人打交道和交流溝通,不斷地學習和領悟。人要學會學習,就得自己尋找答案,在驚濤駭浪中尋找生機、獲得自信,並懂得理解和包容。
敲響一扇門,打開一扇門,走進一扇門,能否登堂入室,取決於機會,取決於個人的爭取和奮鬥,取決於上天賦予的機遇,取決於他人的幫助,更取決於個人自強不息的追求和奮鬥精神。
再打開一扇門,再走進一扇門,當你推開窗戶時,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等待著,人生就是要麵對一扇又一扇的門,但門後麵是美女還是野獸!隻有勇者才敢開啟!隻有勇者才敢麵對和擁抱。
人生實際上又何止這七道門所能夠言盡,麵對困難和挫折,要有戰勝恐懼的思想準備,所有的一切還要靠自己打拚和體悟,讀書、閱曆和心勁能夠幫助我們從此岸走向彼岸。
我曾經寫過幾段關於讀書的話,大意是:
“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麽?這是一個難以用一句兩句話來說描述的。書裏裝著善良與險惡,書裏裝著智慧與陰謀。除了娛樂消遣的閱讀和學習,狹隘地說,讀書學習的首要目的是要學習前人的知識和經驗,為自己的將來獲得一技之長,即獲得生存之道。廣義地說,讀書學習是一個人的興趣和誌向,通過學習獲得自然和社會科學的知識儲備,獲得自己的領悟和探索的動力,走向人生追求之路。古人就有‘學以致用’‘窮則思變’,這是告訴人們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活學活用。
讀書是個尋求答案,解決疑惑的過程。讀書是讓人有個分辨和選擇的過程,讀書是為了找到人生屬於自己的位置和前進的方向。書生為什麽不敢放下書?一個原因是感覺很多東西動沒有學到手,熟不知,這世界上何止三百六十行,各行各道窮出不盡,又何止一生所能成就?
對於一些人來說,讀書之弊在於,不但沒有從讀書中獲得應有的智慧和啟迪,反而到是造就了狹隘的心胸和眼界。讀書之弊還在於,讀書不但沒有成為快樂的源泉和探索的動力,反而到成了手腳和頭腦的束縛。一句實在話,讀書之困在於沒有找到自己的賣點和市場,沒有發現自己的長處和潛力。
人的一生,閱曆是他最大的本錢。人們在講閱曆二字,其中的閱可以理解為讀書,求知識的過程,而曆更是要一個人放下書本到社會中去經曆和曆練,這樣才能成長。因此,讀書是人前行中的一部分,社會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所謂且行且讀。
讀書不僅在於能夠塑造我們的形象和氣質,更在於能夠塑造我們的精神和靈魂。你就是你,不要去尋找什麽偶像,也不要被什麽神像嚇倒!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天,真實地做你自己!
這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能力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學習和培養得來的;機遇不是別人施舍和謙讓的,而是自己爭取和創造的。隻有努力了,即使沒有取得成功,那麽,那種失落和遺憾也就會更少,抱怨也更少。隻有運籌帷幄之中,方能決勝千裏之外。
在一個紛繁的現代文明社會裏,所謂的碎片化信息時代,信息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裏,作為獨立的個體,更應該學會自我管理和約束,這表現在學習上、生活上、工作上和社會關係上。懂得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和深造,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今天的披荊斬棘,是為了明天苦盡甘來。人生的磨煉讓我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最終成為獨善其身,一個思想獨立、生活獨立並有益於社會的人。
畢業了,獨上高樓,你可以再次把目光投向遠方!追夢的人,你選擇什麽樣的生活,你又將如何塑造你自己?路在遠方,路在心裏,路在腳下。
人間正道是滄桑!
注:本文轉載自網絡,僅作為學術分享,如有侵權,請聯係本公眾號,我們會及時修改與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