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層色譜分析法,是利用各成分對同一吸附劑(如矽膠)吸附能力不同,使得流動相(溶劑)流過吸附劑過程中,連續的產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從而達到各成分互相分離的目的。TLC操作方便,高效,在有機合成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投料前判斷原料純度。
反應是否有新點生成。
原料是否反應完全。
通過TLC預先判斷後處理(如淬滅、中和)方法的合理性,例如:是否破壞產物。
萃取、結晶等後處理過程的監測。
待分離組分Rf值在0.2左右的展開劑比例為洗脫劑的合適值。
5%以上的有紫外吸收的雜質通常在TLC中都可以觀測。
TLC 也是一項考驗技術的分析方法,在使用薄層板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小編進行了總結並給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 官能團轉化與展開劑極性變化關係
官能團轉化
1,極性增大:
RNO2→NH2
RNHBn (Boc, Cbz)→RNH2
RX→RCN
RCHO(R-X)→CH2OH
2,極性減小:
R-OH→R-X (Cl, Br, I)
RCOOH→RCO2R
RC-NH2→RC-H
隨著反應官能團的轉化,當產物極性變化比較大,在TLC中Rf<0.2時,為了準確判斷,展開劑極性需要適當增大,反之,當極性變小Rf>0.6,展開劑極性需要適當調小。展開劑配比需要結合官能團的極性大小去調試,具體調試方法見下圖:
常用一般極性的體係:PE/EA。
常用極性較大的體係:DCM/CH3OH。
當常用體係對某些化合物分離度不明顯時,某些溶劑間按一定比例混合可能會有比較好的分離效果:
PE/DCM,PE/Acetone,Toluene/Acetone,DCM/EA,EA/CH3OH等。
PS:有些反應產物極性變化很小(RCH3→RCH2X),可能需要單向多次展開(小編推薦樂研矽膠板2.5*7.5cm規格)。
小編給大家整理常見官能團與溶劑極性變化關係:
附1:常用官能團極性比較
烷烴(-CH3,-CH2-)<烯烴(-CH=CH-)<醚類(-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二甲胺(-N(CH3)2)<脂類(-COOR)<酮類(-CO-)<醛類(-CHO)<硫醇(-SH)<胺類(-NH2)<酰胺(-NHCOCH3)<醇類(R-OH)<酚類(Ar-OH)<羧酸類(-COOH)。
附2:常用展開劑極性順序
石油醚<甲苯<二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四氫呋喃<二氧六環<丙酮<甲醇<乙腈<水。
TLC點板的點應該是圓形,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到如上圖2的情況,原因分析:
首先考慮樣品濃度過大,薄層板過載,可嚐試降低樣品濃度或減少上樣量。
矽膠與酸性或堿性化合物之間吸附能力較強,在TLC過程中可能存在分子和離子兩種狀態,使得解吸附不完全,造成拖尾現象。
(1)酸性化合物:在分析酸類化合物,需要在展開劑中加入0.1%-0.5%醋酸或者甲酸,可以增強展開劑的極性,也可以抑製羧酸的電離。
(2)堿性化合物:與酸類化合物原理類似,在展開劑中加入0.1%-0.5%的氨水或者三乙胺(氨水比三乙胺好去除),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選購樂研堿性矽膠板,分析板和製備板均有哦,也可以為您量身定製。
如圖2,樣品點呈長帶狀,很可能是由溶解度引起的:
(1)樣品未完全溶解:點樣樣品一定要是溶液形式,若是難溶物,選擇大極性溶劑溶解,用吹風機(或者氮氣流)將溶劑吹幹後再展開。
(2)展開劑對樣品的溶解性不好,可以通過更換展開劑的體係來改善:常用展開劑的溶劑之間可以混搭,不僅限於兩種,也可三種以上,具體條件要結合底物性質,各種搭配需要大家去嚐試;對於大極性化合物,如氨基酸類的,需要大極性展開劑,正丁醇/醋酸/水、異丙醇/氨水/水等。
矽膠板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潮,點樣展開後可能會有拖尾,這種情況,建議使用前用烘箱100℃活化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