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獻調研
1、做一個新的反應前首先應該檢索Scifinder或Reaxys,看看有沒有前人做過這個反應,反應體係是否跟你的類似,有多少作者報道了相似的反應。
2、熟讀相關文獻,熟讀相關文獻!包括詳細的實驗步驟以及全麵了解文獻正文與Supporting Information附加信息。
了解:
3、有可能的話最好是找一篇與這種反應有關的綜述文章,了解有關反應適用範圍和局限性。
4、打印整篇文章, 而不是隻要你剛好在用的那幾頁。
5、選一個procedure跟著做, 一般文獻報道的操作步驟是他人花了很長時間摸索的,我們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去更改加料的摩爾比,溶劑量,加料順序(許多反應加料次序不能顛倒,否則會得不到產物,甚至得到副產物)以及反應定溫度等。
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一個完美的反應:試劑能買到,也不很貴,而且實驗室就有現成的。很清楚反應要進行多長時間,要做多大規模。 產物穩定, 能夠被保存下去。• 開始之前,確定所有的試劑是否有足夠量(帥哥:“這一條最重要了,組裏見過很多次投料投一半了,沒有某某試劑,尷尬!”)。• 如果起始原料不貴, 可以嚐試做 1 mmol 或 250 毫克規模的反應。• 如果起始原料比較貴,做你認為有把握完成的最小的規模。• 在早晨開反應, 留出足夠的時間監控反應, 準確記錄反應需要多長時間。(對於成熟的反應,在保證安全和遵守實驗室規定的前提下,可以晚上回流, 第二天早上處理反應,這樣可以節約時間)• 將顏色變化、溶液狀態、TLC、純化條件以及詳細的反應流程都應寫到實驗記錄本上。• 如果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 首先要想想是不是實驗技術上有問題,把避免這些問題的想法記錄下來。 • 嚐試鑒別出反應生成的每一個產物(用核磁共振譜)。• 拿到產物,試著將產品放置一段時間, 觀察其對酸敏感性(矽膠板上分解或對CDCl3 有交換),揮發性(高真空是否揮發),熱穩定性(放在實驗台上或核磁共振管中是否有變化)。• “永遠不要說‘我試了一次, 做不出來’”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歐內斯特· 盧瑟福( Never say, "I tried it once and it did not work."——Ernest Rutherfor)i. 做一個全新的反應時, 如果反應物足夠, 最好從 1 mmol 開始。 如果反應物很珍貴, 可以把它分成3-4 份。 要是你覺得小量反應沒有困難, 10mg 通常是最好用的選擇。ii. 如果以前做過這個反應, 你可以選擇做一個更大規模的反應。 不過, 最好不要超過原來實驗規模的 3-4 倍, 以防止反應的效率降低。iii. 如果你需要很多產物, 對相似的操作流程比較熟練,或者覺得比較有把握(如根據文獻) , 你可以從 1g 甚至 5g 反應物做起。4. 預計搭裝置、做反應和後處理要用多長時間,據此規劃何時啟動該反應。5. 啟動實驗。
• 在反應前一需要選擇好合適的瓶子大小和合適的攪拌子,千萬不要等原料都加到一起去了發現瓶子小了或攪拌子小了,會導致很尷尬的局麵。• 對一些簡單的反應如水解,酸胺縮合等,瓶子用水洗完用丙酮涮過後,吹幹既可以使用,而對一些要求嚴格的有金屬試劑參與的反應或一些偶聯反應,全套反應儀器必須要通過幹燥箱或紅外燈幹燥使用。• 在設置小反應時也不宜使用過大的反應瓶,特別是在做無水無氧的反應時,若反應隻有2-3 mL的溶液而使用50 mL的燒瓶是很難將反應控製的很好。• 對於均相反應,液麵不超過容器的2/3;對於非均相、回流或氣體產生的反應,液麵不超過1/2。關於溶劑用量: 很多人對溶劑量把握的也不是很好,一般情況下分子內的反應我們反應體係濃度會稀一些,而對常見的分子間的反應,我們一般需要控製反應體係濃度在0.1~1.0 mol/L左右(100 mg ~1-3 mL)。若反應底物隻有幾十 毫克,溶劑卻用了幾十 毫升,有時不僅降低反應的速度,而且對無水反應,溶劑中少量水分對反應也是致命的。關於溫控:對於加熱或低溫反應,我們通常需要對內外都進行溫度監控。反應開始的一段時間一定要進行監控, 直到反應進行完。
現在大家更多地依賴HPLC、GC、NMR或LC-MS等檢測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傳統的TLC檢測,請大家記住:TLC是有機合成化學家的眼睛。我們不能單純根據LCMS或自己主觀臆斷來判斷一個反應的失敗。如果各化合物極性很接近,我們可采用交叉點板,多次展開的方式進行TLC檢測。
五、後處理
反應根據淬滅原則淬滅後一定要馬上將粗產品處理出來,嚴禁過夜,這可能會導致產品變壞。
1.看文獻不仔細,忽視反應濃度,加料順序,過分迷信文獻中的反應時間,忽視文獻中反應所用試劑的純度或規格。2. 選擇反應容器或攪拌子不當,反應容器不夠幹淨,無水反應容器不夠幹燥(NaH, LAH, 有機鋰試劑, 有機錫試劑, 硼烷等參與的反應),試劑不夠幹燥,試劑易變質純度或濃度不高(EDCI,CDI, 有機鋰試劑, 有機錫試劑, 硼烷, 含配體的鈀催化劑等)。3.投料過快反應溫度失控,誤認為體係內外溫度一致(溫度要求嚴格的反應,內外都需要溫度計)5.放大時過度延長反應時間,需要及時監測反應,不能盲目延長時間。6.萃取時體係未調到合適的pH值,如產物是胺,但是體係是酸性的,這個估計萃不出來10.忘記稱量瓶重。
11.分液時忘記及時關閉分液漏鬥的旋塞,回頭一看什麽都沒了。
12.過柱子的時候把產物給弄沒了。
13.柱子走幹了。
14. 旋蒸的時候,含產物的燒瓶一頭紮進水浴鍋。
15.旋蒸的時候忘開真空…..。
16. 旋蒸時不停的暴沸。
17. 把反應液倒進旋開塞子的分液漏鬥。
18. 攪拌子連同反應液一起到進分液漏鬥,結果攪拌子搞破分液漏鬥。
19. 做NMR時,僅有氘代溶劑,忘加…。
20. 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很好,多個樣品不寫標簽,第二天後悔莫及。
21. 忘記開循環水。
22. 相信溶劑絕對純淨絕對無水。
23. 直道要處理反應時,發現少加一底物。
24. 投料時,加錯原料。
25. 投料前不確認原料。
26. 投料的過程中,發現反應瓶小了。
27. 淬滅反應時,發現反應瓶太小了。
28. 取樣時,搞破瓶子。
29. 計算投料配比時,沒有考慮原料的含量。
30. 計算投料配比時,搞錯一個小數點。
31. 相信一個不可靠的反應能發生奇跡。
32. 分液時,把產物層丟棄。
33. 攪拌子打破瓶子。
34. 為取出產物,惟有搞破瓶子。
35. 反應瓶滑進油浴鍋。
36. 溫控失靈。
37. 衝料。
38. 減壓蒸餾暴沸。
39. 使用乙醚,老打瞌睡。
40. 多組分平行試驗,混亂了批號。
41. 過夜反應時,循環水管從冷凝器上脫落。
42.洗瓶子時打破瓶子。
43. 在封閉的體係中進行有氣體釋放的反應。
44. 萃取時,死活不分層。
45. 切鈉塊時,打了一個噴嚏。
46. 打開冰箱,忘記關;從冰箱取出試劑,忘記歸。
47. 別人拿走你稱量好的瓶子。48. 已經是晚上9 點,你的玻璃儀器沒有一件是幹淨的。本文內容綜合自化學科訊等,製藥人資源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