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落時代

從混沌到秩序的墜落時代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人的起源和演化:第七章 太陽係的構造

(2023-01-18 13:38:38) 下一個

人的起源和演化:第七章 太陽係的構造

在我們的太陽係存在之前,存在著終極的根本物質,這種物質將塑造出我們所知道的每一種物質。 這種根本物質就是科學家所說的狄拉克海/希格斯場,李德比特稱之為koilon(希臘語 Koilos,空心),本帖稱之為鴻蒙海。對於每一種物理度量,被 koilon 占據的空間似乎是空的:但實際上鴻蒙海比我們能想象的任何東西都要稠密。隻有修行高深的天眼才能感知到這種物質。 我們必須假設一個時間點——雖然我們對這一點沒有直接的了解——當這種物質充滿了所有的空間。 我們還必須假設某個偉大的存在——幾乎無限高於太陽係的邏各斯——通過將祂的精神或力量傾注到這個物質的某個部分,一個整個宇宙大小的部分,改變了這種靜止狀態。引入這種力的效果就像吹出一股強大的氣息,在鴻蒙海或 koilon 中形成無數微小的球形氣泡。 koilon 中的這些氣泡是最終的原子,我們稱之為物質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原子製造的。它們是宇宙最低層的原子物質。 從它們中,我們太陽係的邏各斯現在將建造我們係統的七個位麵,這七個位麵合在一起,形成最低的宇宙位麵。最初形成氣泡的力很可能就是 H. P. Blavatsky 所說的 fohat,她稱之為“在空間中挖洞”。這些氣泡不像肥皂泡,肥皂泡是一層水膜,有內外表麵,裏麵有空氣。 它們就像蘇打水中的氣泡,隻有一個表麵,即空氣與水相遇的地方。這些氣泡似乎完全是空的,所以不知道它們內部是否正在進行任何運動。 也不知道它們是否在軸上旋轉。它們似乎沒有自己的自行運動,但它們可以通過意誌的作用從外部單獨或整體地作為一個整體被移動。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兩個氣泡相互接觸。

當太陽邏各斯——我們的太陽係是其某種屬性的偉大展現——選擇顯化自己時,當祂從永恒進入時間,並希望展現 在這個係統中,祂找到了準備就緒的材料,這個無限大的小氣泡。祂首先定義了一個區域,祂活動範圍的極限,也許是祂自己光環的極限,一個巨大的球體,其周長遠大於他未來行星最外層的軌道。盡管這個區域巨大,但太陽係之間的距離仍然比係統本身大得多。 在如此劃定的球體範圍內,祂發起了一個運動,將所有氣泡掃到一個巨大的中心團塊中,從而將原本散布在整個巨大空間中的氣泡物質凝結或壓縮成一個較小的地區。在那個凝結或壓縮的某個階段——當祂的球體的半徑仍然遠遠超出係統最外層行星的軌道時,就像它今天存在的那樣。他在其中設置了一個旋轉運動,並在許多維度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這就是星雲的物質。

旋轉質量的壓縮持續到我們無法形容的時代:事實上,最初由邏各斯製造的漩渦仍在起作用。 在壓縮過程中,祂通過祂的第三神性發出七次脈衝或“呼吸”。第一個脈衝在整個球體中產生了大量的微小漩渦,每個漩渦將 49 個氣泡吸入自身,並將它們排列成特定的形狀。 這些如此形成的小泡泡群是構成下一個位麵或世界。整個氣泡並沒有以這種方式使用,但在解離狀態下留下足夠的氣泡作為第一世界或“第二世界”的原子。在適當的時候會有第二個衝動,它抓住了幾乎所有的 49 個氣泡原子——留下足夠的原子來為第一 世界提供原子,將它們拉回自身,將它們分解成它們的組成氣泡,然後再把它們扔出去, 在其中設置了漩渦,每個漩渦本身都包含 49² 或 2,401 個氣泡。 這些是第三世界的原子。

過了一段時間,第三次脈衝又來了,祂以同樣的方式抓住了幾乎所有的 2,401 個氣泡原子——再次留下足夠的原子來形成第三世界的原子——把它們拉回自身,分解它們,並一次把它們扔出去. 第四世界的原子包含 49³ 或 117,649 個氣泡。重複這個過程,直到第六次脈衝建立了第七個或最低世界的原子,即物質層麵,它的原子包含 49^6  個,或大約 140 億個原始氣泡。 這些原子當然不是化學家所說的原子,而是構成所有化學原子的最終原子。

邏各斯的意識存在於每個原子中。創造物質的過程經常被描述為神的吸氣和呼氣。物質的存在完全取決於邏各斯的思想中觀念的持續存在。 例如,如果祂選擇從物質層麵撤回祂的力量——停止思考——每個物質層麵都會立即瓦解,整個物質層麵會在瞬間消失,就像蠟燭被吹滅時的光一樣 . 最終的物理原子有自己的三種運動:(1) 繞自身軸旋轉; (2) 圓周運動; (3)像心髒一樣搏動,不斷地擴張和收縮。這三個動作一直在進行,不受外界影響。

 任何來自外界的力量。 來自外部的力——例如一束光——會使原子作為一個整體劇烈地上下運動,這種運動的幅度與光的強度成正比。除了將原子維係在一起的邏各斯的力量之外,祂的一種力量也在許多不同的層麵上發揮著作用。 這種力有七個等級,其中一個在每一輪中開始運作,通過原子中所謂的螺旋體(見前文第一章)起作用。 在星際空間中——在太陽係之間——原子處於被稱為“自由”的狀態,彼此相距很遠且等距,這似乎是它們不受幹擾時的正常狀態。然而,在行星之間的空間中,它們從未被發現是自由的:即使它們沒有以形式分組,它們也會受到來自彗星和流星物質的大量幹擾,以及來自引力的壓縮。

在這個巨大的旋轉球體中包含七種類型的原子物質,它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是由同一種氣泡構成的, 但密度不同。 所有這些類型都自由地混合在一起,因此每種類型的樣本都可以在球體的任何部分隨機選取的一小部分中找到,但是,較重的原子通常傾向於越來越多地朝向球體 中心。

接下來,邏各斯仍然從祂的第三神性發出第七種衝動,祂不是將物理原子拉回祂自己並將它們分解成原來的氣泡,而是將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某些聚合體,從而形成許多不同種類的東西,可以稱為原元素; 這些再次結合在一起形成科學上稱為化學元素的各種形式。

這些元素的製作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它們是通過多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以某種確定的順序製作的。隨著歲月的流逝,凝結增加,目前達到了通常由熾熱氫組成的巨大發光星雲的階段。 我們宇宙中的各種其他係統現在正在通過這個階段,就像任何大型望遠鏡都可以看到的那樣。

在我們自己的例子中,隨著物質冷卻,但仍然快速旋轉,它收縮並變平,直到最終它變成一個巨大的旋轉圓盤而不是球體。 不久,這個圓盤上出現了裂縫,並裂成環狀,有點像土星及其周圍的樣子,盡管規模要大得多。

隨著進化需要行星的時間臨近,邏各斯建立了一個輔助漩渦,環中的大量物質逐漸被收集到其中。聚集的碎片的碰撞導致熱量恢複,物質被還原為氣態,形成一個發光的球,當它再次冷卻時,逐漸凝結成一個物理行星,適合像我們這樣的生命劇院 . 我們係統中的所有行星就這樣形成了。

然而,在我們係統的這個特定部分,形成的物理行星不是地球,而是月球。 當第三鏈中的月球活躍生命結束時,一個新的漩渦被建立起來,就在月球的不遠處,環內剩餘的物質逐漸被匯聚到了其中。 由此產生的碰撞再次產生了一個發光的氣體球,它包裹著月球的身體,並很快將其縮小到類似的狀態。隨著這個合並的物質逐漸冷卻,凝結發生在兩個漩渦周圍,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物質被吸引到新的漩渦中,這變成了地球,使月球比以前小得多,而且沒有空氣和水。

由於酷熱,月球仍然處於可塑狀態,就像熱泥一樣,而地球在其早期階段經曆了最劇烈的火山爆發。 在這些過程中,巨大的岩石塊,通常直徑數英裏,被拋向太空,向四麵八方飛去。大多數落回地球,但其中一些在月球仍處於塑性狀態時撞擊了月球,並在月球上產生了許多巨大的凹陷,我們現在稱之為月球隕石坑。 當然了一些(但不是很多)月球隕石坑是真正的火山坑。

目前的月球就像一塊巨大的煤渣,堅硬但多孔,稠度與浮石相似,但更硬。 現在在它的表麵上幾乎沒有發生任何形式的物理活動。 它可能正在慢慢解體,似乎在我們的第七輪過程中它會完全分裂,它的物質(可能還有一些地球的物質)將被用來建立一個新世界,這將是 我們進化方案第五鏈中唯一的物理地球。 對於那個新地球來說,地球的任何剩餘部分都將充當衛星,就像月球現在為地球服務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