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位於東半球的南部,而美國則在西半球的北部。常聽人說“穿過地心”就能到澳洲與新西蘭,因此一直心裏都有想去看一看的念頭。剛開始籌劃時,其實並沒有打算自駕遊,因為新西蘭是左側行駛、方向盤在右邊,自駕遊聽上去有些危險。
一、籌劃
雖然去年就有去新西蘭旅行的打算,但真正開始動手籌劃卻拖到了七月。上網一查機票,發現往返還不到900美元。再看看時差,原來新西蘭和加州隻差5個小時(雖然日曆上看是相差19小時)。這才發現,新西蘭並不是想象中“穿過地心”才到的地球另一端的國家。
機票定好後,接下來就是研究旅行路線。無意中看到一家叫精致之旅集團(Fine Tours Group)的旅行社網站,上麵列出的路線很吸引人,於是點開了右下角的聊天窗口,剛好有真人接了話。最讓我意外的是,她首先提到的就是自駕遊(self-drive tour)。我問起新西蘭的公共交通,她卻沒有正麵回答——不知是覺得我太無知,還是對新西蘭的公共交通感到不好意思。因為新西蘭除了幾個大城市有公共汽車,奧克蘭和惠靈頓有城市火車外,其餘基本沒有公共交通,更別提地鐵、城際客運火車和高鐵了。
我又問能不能雇個司機,她說至少每天要1000新西蘭幣,相當於600美元。她還推薦了另一種選擇:獨立大巴旅行(independent coach tour),並表示可以幫忙安排行程。但我覺得這種大巴旅行不夠自由,行程受限,所以最終決定自駕遊。路線參考了他們網站上的14日行程(14-day itinerary),再結合ChatGPT和其他AI的建議,以及各景點的資料,做了一些修改。雖然和那位女士來回郵件溝通了不少,也花了她時間,但最後還是沒有用他們的服務,心裏多少有點過意不去。
自駕的手續倒是很簡單——持美國駕照在新西蘭開車完全沒問題。租車甚至比當地人還便宜,15天的租金才500多美元。住宿也提前訂好。持美國護照去新西蘭不需要簽證,一切似乎都已準備就緒,就等著9月5日啟程。
結果就在最後關頭出了岔子。考慮到一些航班可以提前48小時辦理登機手續,我在9月3日試著辦理登機(check-in),卻被告知還沒到時間。9月4日晚上再試(我們的航班是晚上10點起飛),卻提示:辦理登機失敗(check-in unsuccessful)!原因是我們沒辦理新西蘭電子旅行許可(New Zealand 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ty, 簡稱 NZeTA)。申請需要72小時批準,而此時距離航班起飛已不到24小時,這不是要全泡湯了嗎?奇怪的是,之前去過新西蘭的朋友居然沒人提醒過這件事。
沒辦法,隻能死馬當活馬醫。我立刻找到NZeTA的申請網站,按照要求拍攝了類似護照照片的頭像,修圖、上傳、繳費——每人137新西蘭幣。辦完一個申請後,正要開始第二個,卻收到了兩封郵件:第一封是確認收到申請,第二封竟然是——批準通過!原來NZeTA隻是收點“過路錢”,並不會真的為難遊客。
二、自駕體驗
臨出發前的幾天,我心裏一直在琢磨在新西蘭開車的問題。畢竟要坐在右邊駕駛座,車卻要靠左行駛,總覺得有點別扭。於是打算第一天就留些時間慢慢適應。我們拿到的車是一輛Suzuki Swift,好像新西蘭的車大多是這種小巧靈活的車型。
剛開出機場時,道路上到處都有箭頭提示。沒多久,我就漸漸習慣了:看到車從右邊過來,我自然不會往右邊開。但因為坐在車的右側,本能會讓我把車身偏向左邊,哪怕右邊並沒有車。第二天,在去Lakefront的路上,一走神就讓車輪擦到了路肩的石磚。幸好沒什麽大礙,要是在美國,可能得換輪蓋,修理費可能比租金還貴。
新西蘭從南到北的交通要道大多是雙向兩車道的highway,隻有在個別大城市周邊才有高速公路(每個方向兩條以上車道,中間有隔離帶,限速有些路段能到110公裏/小時)。普通highway的限速是100公裏/小時,經過小鎮會降到60–70公裏,有學校路段則是40公裏。兩邊的“100”限速牌,也是出村鎮的標誌。
山路的彎道很多,每個彎口都會有提醒減速的牌子,並標出建議時速,從25到80公裏不等。新西蘭的橋大部分是單道,有的“先到先過”,有的則是一頭必須等另一頭先行。我家附近去一個爬山地點的路上也有單道橋,就是先到先過。在剛開始的某一天,我沒看清標誌就直接開上去,結果被對向車逼著倒退。自那以後,對這類橋我格外留心。
在新西蘭開車十幾天,我沒見過交警,隻有一次遠遠看到閃燈的警車。路上事故也沒見到。在限速100的公路上,目測有些車跑到130公裏,我自己也開過120多。但隻要進了小鎮,大家幾乎都挺守規矩。
我們還走過一些居民區,看上去不是富人區。很多房子沒有車庫,車就停在狹窄的兩車道路邊。兩車會車時,大家都會減速,有時甚至一輛車停到稍寬的地方等另一輛先過。坡度大的地方特別多,在那樣的路邊平行泊車,真需要點技術。我想,新西蘭的駕照考試,肯定比美國嚴格。
Highway上的車不隻是速度快,而且在彎路上通常沒有路肩。在新西蘭開車最大的挑戰,不是方向盤在右開在路的左邊,而是迎麵駛來的車輛——尤其是在狹窄彎路上遇到大卡車,本能會讓我下意識把方向盤往左偏一點。在美國,這樣的窄而彎的路,限速一般不會超過45英裏(72公裏),而新西蘭卻是100公裏。車上最常聽到老婆的提醒就是:“慢點!”、“太靠左了!”第三天在一個彎道,我真被一輛卡車逼出了路肩,估計左前輪多少擦到了點痕跡。
最驚險的路段出現在最後一天。那天天氣晴朗,我們從Akaroa(阿卡羅阿)返回,因時間充裕,我就特意往岔道上開,希望能看到意外的風景。結果Google居然帶我們上了一條砂石路。剛開始坡度不大,但轉過一個彎,坡度陡了許多,再轉一個彎,坡度更大!我真擔心車爬不上去,又不敢倒車:路窄不便,回頭下坡還傷刹車。油門也不敢踩太狠,怕打滑。那一公裏不到的砂路,把我手心都逼出了汗,好久才緩過氣來。
整個行程下來,我們自駕跑了將近4000公裏。其中一天超過500公裏,還有兩天超過400公裏。雖然累,但這種自由馳騁的感覺,是跟團旅行完全無法比擬的。
三、吃與住
我們選擇的旅店大多在100美元以內,評分較高且評價人數多,同時地點也比較方便。我平時晚睡晚起,到了新西蘭早睡早起,正好抵消了時差問題,上午開車也不困。
不管是吃還是住,新西蘭的消費並不比加州低。一路上雖然看到很多牛和羊,都是放養的,不用額外提供飼料和住所,養殖成本應不高,但牛肉和羊肉並不便宜。我們在超市看過肉價,與加州基本持平,甚至略高。我們嚐試過兩次牛排,不同部位的牛肉品質都很差,到處都是筋,很難咬動;相比之下,羊肉和海鮮都不錯。
在奧克蘭(Auckland)我們吃的幾家餐館味道都不錯。一份簡單的新西蘭風格三明治也讓我們覺得挺好。可惜到其它城市,很難再遇到同樣滿意的餐館。我們在Napier吃到的最滿意的一家餐館是Central Fire Station Bistro。我們到餐館時7點剛過,附近沒有路邊停車位,隻能停在隔壁的停車庫。車庫6點以
後免費,但9點關門。我心想,還有差不多兩個小時,應該能在9點前吃完。到達餐館時,前台詢問我們是否有預訂,我們說沒有,但他們仍然讓我們入座。我順便告訴前台我們的車停在隔壁的停車庫,他提醒我們臨近9點時去取車,到時候路邊可能會有空位。
我點了一份羊排和一杯紅酒,老婆點了一份soup。這裏的"soup"如果直譯成“湯”不太準確,西方的soup更像稠粥,甚至比稀粥還要濃。在整個用餐期間,刀叉被更換了將近10次,有些刀叉我還沒動就被換了。羊排烤得不錯,味道和火候都很好,價格也合理,比後來吃的一些餐館還便宜。
在基督城(Christchurch)的最後一晚,我們經曆了最糟糕的一餐。我點了一份菜譜上推薦的羊排(roasted),特意確認了火候,招待說是medium rare(三分熟),這正合我意。結果上桌後,我傻眼了——羊排根本不是烤的,而是煮得很爛,完全沒有“rare”的影子。我詢問招待,他開始狡辯,我老婆在旁還說羊排和牛排不同。
我隻能先忍著吃。沒過多久,我注意到鄰桌的菜也開始上桌。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發現坐在桌子另一端最遠的老太太點的正是我點的同一道菜——這是我聽到招待上菜時說的。羊排上桌時,我沒看清楚,但當她切下一塊放進嘴裏時,我才發現她的羊排是紅色的。看到這一幕,我忍不住叫來招待。我告訴他,我注意到這位女士點的和我一樣的羊排,她的是紅色的,而我的羊排不僅沒有烤的跡象,更完全沒有medium rare的火候。我說,我可以付錢,但你們這樣做實在太糟糕了。最終,他們免去了我這份羊排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