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晚舟的釋放,已經有很多的文章和討論,但是還是有些問題沒有仔細討論。比如說是誰在推動這個問題的解決,美國和中國政府各自做了什麽動作,誰在促使兩個加拿大人的釋放,等等。華爾街日報日前有一篇采訪報道,提供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細節。我想就著這篇文章,參考其他報道,把孟晚舟釋放這個事件梳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提供一些解釋。
為什麽在扣押近三年後,現在才達成這個延期起訴協議?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年春末的時候,孟晚舟和任正非對於此案久拖不決愈發感到沮喪,於是他們在5月份讓William Taylor加入孟晚舟的律師團隊,他的明確任務就是看他能否達成一份協議。9月19日,相關協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Taylor首次傳達孟晚舟願意承認不當行為,並發送了一份她準備承認事項的草擬文件。最後簽署的延期起訴協議,就是以這個草擬文件為基礎的。
這個解釋有一定的邏輯。但孟晚舟為什麽堅持到這個時候才改變立場?這裏邊有幾個問題要考慮,一個是時間。孟晚舟是在川普任期內被拘捕的,她自己信念堅定, 有一個頂級的律師團隊,又有中國政府的支持,信心滿滿。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審理,尤其到2020 年,美國對中國政策愈加強硬,前景看來不樂觀。但是後來川普落選了,她和她的律師團隊是不是期望拜登政府會改變政策,以至於幹預這個案件,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但今年初拜登上任後,好像關係還越來越差了。這可能是孟晚舟和任正非感到沮喪一個原因。第二個要考慮的是中國政府的態度。中國政府發動了所有的資源來促使美國釋放孟晚舟。從頂著國際社會質疑的壓力,扣押兩個加拿大人,到輿論宣傳,到謝爾曼訪華的問題清單,可謂傾盡全力。這樣的外交努力,沒有任何的結果,是很難交代的。但是美國這邊好像沒有任何妥協的跡象,那就隻能做孟晚舟的工作,或者犧牲華為的一些利益,搞一個能向國內交代過去的結果,也能在政治宣傳上做些文章。當然,這隻是猜測,因為沒有關於這個方麵的任何報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孟晚舟的這個轉變和接受這個協議,是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從孟晚舟釋放的專機,紅地毯,鋪天蓋地的宣傳,慶祝一個巨大的外交勝利。從這個角度來判斷,說這是中國政府力主推動的,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那麽到底中國政府的外交努力,對美國政府有沒有影響?或者說,美國政府有沒有在中國政府的施壓下,采取一些步驟來促使孟的釋放?首先這個案件是美國司法部主持的,是一個公開的,旨在維護美國法律的一個案件, 至少按字麵意思是這樣理解的。案件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由司法部的團隊控製的,當然司法部和白宮的信息溝通是不會少的。但也應該僅限於信息溝通,拜登本人或他的高級顧問,在程序上是不應當施加影響的。按拜登本人的政治素養,大概率上他不會打電話給司法部長要求放人。
那麽美國司法部的團隊為什麽接受這個協議?根據加拿大的審判程序,十月份應該宣判是否引渡了。估計是美國司法部的團隊也沒有十分的把握能否引渡成功。即便成功引渡了孟到美國出庭受審,最後的結果也很難預料。在孟晚舟和華為的案子上,美國掌握的證據並不是很多。不然就會像處理中興通訊一樣,直接罰款和進駐合規監督。再者,美國司法部的目的不是拘禁孟,而是訴華為。根據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司法部早就提了一個認罪協議,被孟拒絕了。現在的協議,根據司法部的說法,達到了原先預期的百分之八十五。當然這個值也有被他們自己誇大的嫌疑,因為他們也要向美國民眾解釋為什麽就把孟放了。但是,孟在美國的法庭走一遭,就能達到他們的百分之百的要求嗎?所以這個結果應該也是可以交代的。
那麽釋放兩個加拿大人,是美國司法部釋放孟的一個條件嗎?這是一個很容易被誤解的一個問題。交換人質嘛,我放了孟,你得把那兩個加拿大人放了才行,就像冷戰時期交換間諜。說歸說,實際操作有一些障礙。這是美國司法部對孟晚舟,很難想象一個美國檢察官會要求孟的律師團隊釋放在中國關押的加拿大人。法律依據是什麽?如果真是美國國務院的介入,加入這個條件,美國政府應該渲染,說他們在加拿大人獲釋上起了關鍵作用。但是沒有。據報道,白宮發言人帕莎其上周一表示,拜登9月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時,曾向習近平施壓,要求釋放兩名加拿大人,習近平則提到了孟晚舟案件。她說:“兩位領導人談到了這些個人的案子,但沒有就此進行談判。” 如果真是美國提出的條件,或進行了關鍵的斡旋,帕莎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宣揚的,但是她沒有,因為實在沒什麽好說的。另根據加拿大CBC 9月26日報道,加拿大駐中國大使Kirsten Hillman證實,美國沒有將兩個邁克爾的釋放,做為孟案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是中國政府主動接觸加拿大駐中國使館,討論釋放兩個邁克爾。
如果兩個加拿大人的釋放,不是美國司法部釋放孟的一個條件,為什麽兩個加拿大人的專機,在孟的專機起飛後的幾分鍾後起飛,離開中國?首先,前文已經討論過,在孟案的尾聲,中國政府已經決定釋放他們。但什麽時候放,應該是個很策略的事情。因為一些國際輿論已經認為中國是在做人質外交。如果按正常思維,應該有一些在法律層麵上的鋪墊,而不是在幾分鍾前才告訴他們可以回家了。畢竟一開始有起訴,有判決,有刑期。在法律程序上走走過場,這樣也可以向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有個交代。和孟同時釋放的結果,大家已經很清楚了。但其中一個細節是,加拿大人的飛機,是在孟的飛機起飛後的幾分鍾後起飛。除了具體操控此事的,無人能知道為什麽。如果不是巧合的話,比孟的飛機繞過阿拉斯加還要更有意思。
這件事上美國的一個短板是利用加拿大作為“中間商”,那麽中間商的損失就成為美國誠信的危機,更是中間商的實實在在的損失,無法挽回。
因此加拿大是無論如何也要爭取讓孟晚舟不去美國的,否則自己就是凱子。
這也是為什麽法庭程序完成後,隻剩下判決,一堆加拿大前官員呼籲美國放棄引渡孟晚舟的原因(現政府官員是不能公開說的,隻能私下說)。
美國如今求中國的方麵太多,眼前的就是聖誕節物價問題,如果這個聖誕節過不好,明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和拜登就會麻煩。而這個問題需要取消貿易戰關稅才能解決,但中國顯然不在乎貿易戰。
美國今年在阿拉斯加會談談崩後,前後有三次高管訪華沒有獲得批準,防長奧斯汀,貿易代表戴琪,商業部長雷蒙多。被中國接受的出訪,兩次凱利,一次舍曼,都是踢了鐵板。而這些訪華活動都是為了解決貿易戰關稅問題,和中國購買美債問題。原來美國媒體期望的(等於是美國政府放風)是不拜登能在G20上與習近平見麵,這樣可以對取消關稅建立一個基礎,但中國通過南華早報透露習近平不會去意大利,這本身是對美國的一個警告,也是威脅。
目前看中國同意了財長耶倫12月份訪問中國,大概因為耶倫公開反對貿易戰的緣故。
那麽繼續扣留孟晚舟能得到什麽?可能連耶倫都無法訪問中國。
如果說阿富汗撤軍體現了美軍實力和美國政治的失敗,孟晚舟事件是美國國力衰落的標誌。因為美國用同樣的方式廢掉了東芝和阿爾斯通,讓日本和法國無法競爭。也讓台灣五個公司不得不把技術讓給美國,而孟晚舟不過就是那些事件的重複,是針對華為的技術,畢竟華為擁有50%的5G技術,美國基本沒有,華為也擁有40%的6G技術,美國雖然有36%的6G技術,但無法像華為那樣計劃在2030年把6G商業化(華為今年底之前要讓5G全國商業化,而美國至今也就是所謂的5G),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美國要抓孟晚舟。當年法國阿爾斯通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能源技術公司,總裁來美國被抓坐牢5年後,阿爾斯通不得不因為付美國的罰款而被美國GE兼並,世界上第一流的技術成為美國的。
東芝就更不用說了,不得不公開對美國承諾絕不進入芯片產業(不止一個高管在美國坐牢幾年,而且被罰款5億),從而讓美國成為世界芯片大國。
孟晚舟事件的結局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吃癟,簡單講就是綁票沒收到錢,不得不找其他機會打擊華為,但孟晚舟事件已經是美國能夠做的最沒有下限的事情了,以後也就沒有更強的針對華為的能力。
看看波音在中國的下場,目前麵臨中國是否同意波音複飛的問題,波音希望中國能買一千架飛機,而中國需要七千架,這一千架的數量不是很大,但中國目前沒有同意波音複飛。
這種事情還有美國的產業支柱汽車業,因為零件都是從中國來,四分之三的利潤來自中國市場,假如中國不允許不是中國參與生產的汽車芯片(28納米芯片中國自己可以生產,不需要美國技術)進入中國市場,美國的芯片就沒有市場。
在資本主義經濟下,市場決定資本走向,技術跟著資本走,如果中國禁止美國芯片進入,世界芯片業就不得不轉移到中國,否則會破產,最低也是在世界市場上被邊緣化。而如今的世界最大市場是中國,不再是美國。尤其是民用產品,一輛汽車就要用幾乎一百個不同芯片,美國每年的汽車市場是三百萬輛,而中國市場每年是兩千四百萬輛,芯片不能進入中國會是什麽結果?
這就是為什麽拜登希望三周後能在意大利見到習近平。中美在今後二十年會是冷戰性質,因為即使拜登希望修複與中國的關係,美國文化也需要一個敵人來凝聚美國內部,因此目前做蠟的是拜登政府,因為這個文化必然導致美國與中國對立,而美國目前離開中國就沒有出路,國力降低。
中國現在限電去產能,兩個月前迫使中國股市降溫,都是在為美國股市崩盤提前做準備,屆時不會受到太大損失。也就是說中國給美國一個警告,你出現經濟大危機是馬上可能發生的事情,難道美國不知道?
還是沒有辦法對待?放孟晚舟是美國不得不做的事情,也是加拿大無論如何也要說服美國做的事情。如果在最後一刻加拿大法院得不到美國同意停止引渡的要求,加拿大政府會直接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