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自網路: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
我更願意把阿德勒這句話中的“治愈”,變成“治療”,因為原生家庭帶給童年的傷害,可能一生都無法治愈。
一、兩個原生家庭
我們無法選擇出身的家庭,是用童年治愈一生,還是用一生治愈童年,我們沒得選。
而我們孩子擁有一個什麽樣的童年,卻掌握在我們手裏。
我們的孩子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園,還是一個充滿爭吵和負能量的寄生之所,原則上,我們可以替他們做決定。
很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不能選擇出身的家庭,卻也無法替孩子做出什麽決定。因為上一代的原生家庭之痛,甚至會隔代造成傷害。
我們的父母不懂得相愛,大概率我們也不懂得。
我們父母總是傳遞負能量,這很可能被我們很好的繼承了下來。
我們父母對我們脾氣暴躁,我們對孩子也脾氣暴躁。
我曾經就生活在一個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裏,父母長期爭吵、打架,我也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和心靈折磨,可以這麽說,家是我的恐懼之源。
那些彌漫在我腦海裏的爭吵聲,那些被關小黑屋的日子,那些被忽視、辱罵、折磨、毆打的時刻,那些被同學欺負了不敢告訴父母的委屈。
這所有的負麵回憶植根於我的意識深處,塑造了一個懦弱、自卑、糾結、內向、怨憤的我。
我童年記憶裏大量痛苦的感受,以及我無法記得的瑣碎負能量,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一生。無論是待人接物、習慣性格、思維方式,以及生命中那些重大的決定。
我在父母那裏,沒有得到愛與歸屬感,因此我也不懂得愛,無法給予孩子愛與歸屬感。
沒有歸屬感,我總是脆弱、敏感、自卑、易怒,渴望得到愛,卻又缺乏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甚至,恐懼婚姻。
這些特征,讓我在自己建立的婚姻關係中,仍然無所適從,如果不加改變,新的原生家庭會繼續將我的孩子推向悲劇深淵。
我在這樣的痛苦循環中掙紮,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裏,我極少與人建立非常親密的關係,根源就在於此。
我的每一段戀情,都充斥著無盡的爭吵。
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我都在這樣的痛苦中輪回著,我真正的踐行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如今我從這樣的痛苦循環中走了出來,我建立的家庭,也很大程度上擺脫了我原生家庭的傷害,這樣的痛,在我這裏得到終結,避免了一代又一代傳下去。
二、從來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自從原生家庭的概念被推出以後,很多年一直熱議不斷,然而縱觀大多數議論,這個議題似乎走向了一個奇怪的路線:聲討父母大會。
很多人搞不明白:原生家庭是個中性詞,而非貶義詞。
有壞的原生家庭,也有好的原生家庭、普通的原生家庭。
真正對人一生產生重大而持續的負麵影響的,往往都是那些極壞的原生家庭。
大多數原生家庭,或許會影響孩子一時,但這樣的影響,絕非一個人性格養成的根本原因,更不是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
畢竟一個人脫離原生家庭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漫長的旅途所造成的影響,也應該納入考慮範圍。
很多人聽到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後,“恍然大悟”,仿佛自己身上的很多問題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成績不好,以至於考不上大學,怪原生家庭,是父母沒有好好培養自己。
工作不順,工資低,得不到提拔,怪原生家庭,父母對自己太多打壓,自己不敢有太多非分之想。
情感出問題,人際關係不好,怪原生家庭,父母沒有好好培養自己的情商,導致自己現在不招人待見。
工作太辛苦,沒資源沒能力,怪原生家庭太窮,沒有給自己很好的支持!
......
失敗、性格缺陷、道德缺失、學習能力差、思維能力差,全賴原生家庭,都是萬惡的父母害的。
原生家庭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失敗借口。
然而,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公正的講,如果按“優良中差”給一個原生家庭打分的話,隻需要是“中”,就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原生家庭了。
貧窮、父母缺乏教育經驗、父母有一些小小的性格缺陷,這些都是在可接受範圍內。
有多少家庭是既富有、父母家庭教育經驗又豐富、又充滿愛和溫暖呢?
我們已經是成年人,已經從原生家庭中脫離出來,再沒有父母的束縛,作為自由人,我們能夠自我成長,自我教育,自我創造。
把一生都推給原生家庭,隻會讓人生停滯不前,把自己鎖定在各種理由和借口之中,徹底丟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真正糟糕的原生家庭,是指那些父母爭吵不斷、充滿負能量、冷戰、暴力的家庭,以及那些不愛孩子,對孩子隻會一味批評、打擊、責罵的父母。
如果你不在這樣的家庭裏,那你走出家庭後,你的一切都來自於你個人的選擇和自我成長。
把自己的一切失敗都怪罪到父母身上,是懦夫的行為。
三、好好相愛
很多父母跑來向我谘詢育兒經驗,通過他們的描述,我發現這些父母一個共同特征:他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夫妻之間關係很不和睦。
凡遇到這種類型的父母,我的回答永遠都是:如果你們夫妻還要繼續在一起生活,請好好相愛吧。
大部分父母對我的回答很不滿意,也不屑於顧。
“我們明明是來谘詢育兒經的,你關心我們夫妻感情幹嘛?”
我料想,這是很多父母得到我的回答後心裏發出的抱怨。
然而事實上,再好的育兒經,也不如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整日處於爭吵,冷戰的家庭中,大部分孩子都有心理問題,優秀的概率不足15%。
父母好好相愛,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
愛的價值,要遠遠大於一切家庭教育經驗。
四、好好地愛
很多人明明覺得自己很愛孩子,可是孩子就是感受不到,正如原生家庭糟糕的人,感受不到父母之愛一樣。
我的一位谘詢者向我表達她的痛苦:她經常控製不住情緒,一天要發好幾次脾氣,孩子們都很害怕她。
更讓她絕望的是,有一次她不小心聽到孩子們的對話,孩子們在背後把她稱為老妖婆,並互相發誓不要成為媽媽那樣的人。
每次想到孩子們這次對話,她都痛苦不已,那可是她最愛的兩個人。
我問她:“既然是你最愛的兩個人,為什麽要每天對她們發火呢?”
她回答:“我無法控製自己,就像當年我媽每天對我發火一樣,情緒上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我恨死她了。”
從她的描述中,我感受到她本人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嚴重,而現在,她正把這種傷害,繼續施加給下一代。
如果不是她偶然間聽到孩子的對話,恐怕她永遠都無法意識到她對孩子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痛。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不自覺的把上一代的原生家庭之殤,原原本本的帶給了下一代。
根本原因其實還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明明我們的原生家庭已經給我們造成了非常強烈的痛苦,而我們為了逃避,將自己的內心鎖閉,從而假裝忘記了痛苦,於是麻木的把這個痛苦繼續帶給我們的孩子。
我的辦法就是,跟自己好好聊聊,來一次徹底和解,和父母和解,和這個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不要假裝忘記,而是真正忘記那些童年的痛苦,好好活在當下,經營自己的家庭,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你的愛意。
我能從我糟糕的原生家庭中走出,就是得益於我的自省,我深刻認識到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傷害,也打心眼裏承認這一點。
傷害已然造成,時光不能回溯,用唯心的話說,這是命,我們不得不接受。
認識到這點很重要,很多人總是對此耿耿於懷,企圖彌補,最後卻不自知地將同樣的相處模式帶給自己的另一半,也帶給孩子。
給我帶來改變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於我不斷的學習成長,這個過程讓我的思維模式發生極大改變。尤其是深入研究心理學,讓我想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關鍵性問題。
如果我們抱著原生家庭的傷害不放,那些消極的意義,還會在下一代、下下一代繼續得到發揮。
我們會因此想著從愛人、孩子那裏得到補償和救贖:一方麵,我們希望得到糾正,獲得更多從原生家庭中難以獲得愛,不斷索取;另一方麵,我們報複式的宣泄自己的痛苦。這兩者都會使我們走到更加偏僻和極端的境地。
我們建造了新的家庭,就要意識到,我們是這個新家庭的主人,而不是上一個家庭的情緒奴隸!
五、修行
原生家庭之痛,是我們命裏帶來的東西,無從選擇,無力反抗,但從我們走出原生家庭那一刻,就走向了自我治療和救贖之路。
你待世界以積極,世界將回饋你以善意。
這是一條漫長的修行之路,非寧靜無以致遠,在寧靜中反思,在成長中前行,一步一步走下去,在我們創造的新家庭裏回望,我們會發現,戾氣早已消散,新生已然到來。
你的新生,即是你孩子擺脫輪回的起點。
我們無法治愈童年,卻可以成就新的自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CGO4OCB054452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