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岩鬆被譽為中國新一代建築師中最重要的聲音和代表,他是紮哈·哈迪德的學生,知道紮哈是因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當年小馬哥戰勝了包括師傅紮嬸兒在內的其他國際建築大師競標成功,成為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星戰博物館)的主任建築師,他也是首位在海外獲得文化地標設計權的中國建築師。
我個人最喜歡的天才建築大師是西班牙的高迪。在巴塞羅那,我會在他的建築前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他的巴特羅之家,桂爾公園,米拉公寓,聖家教堂等都是我永遠熱愛的經典傑作。藝術是非常個人,非常主觀的感受,雖然北京的大褲衩兒,大雞蛋都出自國外名家之手,但它們完全沒有觸動我,那麽對我而言它們就不是藝術品。圍繞著馬岩鬆一直有很多爭議,但爭議歸爭議,建築師最終要用作品說話,而小馬哥的作品實實在在感動了我,能感動我的就是我心裏的藝術品。
雲洞圖書館
其創作靈感來源於海口的自然環境。馬岩鬆曾沿著海岸線行走,他看到周圍有很多綠地公園及市民的活動區域,但他感覺這裏好像缺了一點讓人有好奇心的東西,於是他建造了這座白色的,好像漂浮在海邊的圖書館。天和海對生活在這裏的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而這棟建築就像是一個洞口,從裏麵觀察外麵的天和海就跟日常的感覺不一樣了,人們會產生一種深遠的時空感,“你不知道會掉到哪個時空去,我覺得這其實跟讀書也有點關係,打開書頁就好像開始了一個旅程,帶你進入完全不一樣的想象世界。”。
圖書館流線型的牆體包裹著一種圓潤柔和的氛圍,層層的孔洞仿佛充滿童趣的時空隧道,類似舷窗的設計由內而外讓人產生獨特的視覺感受,身在其中你可以休憩、閱讀、放空、看海。建築與自然似乎有邊界,但又邊界模糊,人好像是自然的一部分,又好像不是,這種似是而非的,遊弋在現實與想象之間的感覺我特別喜歡。
四合院幼兒園
馬岩鬆說,“幼兒園不一定要在硬件上有多大的給予性,但必須讓孩子們感受到自由與愛——它們讓孩子們的發展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此馬岩鬆將原本各不相關的場地整合成一個碩大的 “漂浮的屋頂”,他說,“老北京有句形容孩子淘氣的俗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屋頂對孩子來說是充滿魔力的。在四合院空間中,屋頂就像是一片新的大地,是無拘無束、自由的象征。”。
高低起伏的紅黃色屋頂好似火星表麵,對比周邊四合院灰色的屋頂,這樣的想象力是如此的大膽而奔放,色彩是如此的溫暖而燦爛。小馬哥巧妙利用屋頂空間和圍合方式為小朋友打造出一片活動場地,孩子們可以在屋頂上快樂地奔跑嬉戲,這是多麽幸福的事情啊,僅這一點就足夠讓我喜歡了。
而幼兒園內部的空間格局也跟老式的幼兒園完全不同,幼兒園整體上是一個隻設置了一些隔斷的大房間,所有教室都是開放的,沒有任何封閉的牆,這也正好迎合了幼兒園混齡教育的理念。幼兒園還通過院落和廊道與老四合院相連,新院落中依然保留著原來的銀杏樹,孩子們透過教室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大自然中花草樹木四季的變化。
我小時候特別不愛上幼兒園,看到這個幼兒園我就想,如果幼兒園是這樣的,我會不會很喜歡去呢?
哈爾濱大劇院
這是一個在濕地公園中依水而建的歌劇院,它是自然風光的一部分,建築看起來好似一座綿延起伏的雪山,以此呼應這座冰雪城市的狂野和嚴酷的氣候,而且人們可以在“雪山”上行走,由此你可以看到建築師的設計理念——強調人的互動與參與,即使不進劇場觀看演出,人們也可以通過建築外部環繞的坡道從周圍的公園和廣場一直走到屋頂,近距離接觸和感受這座親民建築。
劇場內部以水曲柳自然的紋理打造出柔和溫暖的氛圍,木材本身多變的有機形態讓人感受到空間的生命感。建築空間好似一個放大的樂器內部,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看到聲音在空間中的流動。建築竣工後的聲學測試數據表明,哈爾濱大劇院的各項音質指標均達到國際標準,劇場內任何位置無需聲電設備都能欣賞到音質相同的純正歌劇的演出效果,很多一流指揮家都對劇院的聲學效果讚不絕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6年2月曾經報道,“這是中國最美的建築,甚至超越了悉尼歌劇院。”大劇院還被ArchDaily評選為2015年世界最佳建築之“最佳文化類建築”。
衢州體育中心
馬岩鬆認為,當體育建築屬性和城市公共空間疊合時,“競技場”應該隱藏它自身隱喻的競爭和力量,“消隱”於大地景觀,因此“消失”的體育場——衢州體育中心誕生了。
這座“隱形”體育場是建築與景觀的完美融合。建築坐落在一片起伏的,形似“火山”的山丘中,巨大的看台結構被隱藏,山丘被草皮和綠植覆蓋,設計師植入“隱喻”的概念,讓高大上的建築物退場,讓人的自由度得到最大的尊重。山丘小路交錯相通,人們在步道上散步,欣賞自然風光,宛如行走在一個火山公園中,這樣的公共空間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逃離現實的漫遊之境。
體育場的屋頂好像漂浮在綠色山脈上的一朵浮雲,輕盈靈秀;山脈下則是堅固有力的內部架構,設計師將“輕”與“柔”顯露於外,而將“重”與“剛”深藏於內,這種外柔內剛的設計理念,我非常喜歡!
2023年3月中旬,薛之謙“天外來物”巡回演唱會的首站選在這裏開唱,這也是衢州體育中心建成後迎來的首場個人演唱會。作為2023年全國首場在體育場舉辦的演唱會,衢州方麵格外珍惜和重視。為此衢州專門開通了4條從高鐵和客運站到演唱會的專線,10條酒店大巴專線,200輛公交接駁車,2500輛小黃車和共享電動車;並調配騰挪出680間客房供歌迷租住。
微博上,與“薛之謙 衢州”相關的話題閱讀量過億,演唱會兩天時間,“入場歌迷達到5.6萬人,其中85%來自外地,超過旅遊黃金周最旺的一天,僅兩天時間就為當地帶來1.24億元旅遊收入,拉動6.9億元消費,一季度全市遊客接待量同比增長19.3%。”。
被演唱會帶火的還有衢州鬆園菜市場,某社交平台這樣描述它:“這裏是碳水一條街,衢州人的早餐天堂。”如今,這裏的早餐不再隻屬於本地人,開店20多年,鬆園擱袋餅鋪迎來了罕見的人流。為了一份本地傳統早餐擱袋餅,店門口時不時排起長隊,動不動要排一兩個小時。餅鋪老板說,“確實是演唱會帶來的人氣,三月以前每天做300多個餅,現在周末要翻一番。”。一位出租車司機也說:“在衢州開出租,我從來沒見過這麽多年輕人,生意比國慶假期還要好。”。
總之,衢州以沸騰的姿態出圈了!
事實上,為演唱會奔赴一座城,正在成為當下年輕人出行的新選擇。多年前我在香港遇到一個北京來的大學生,為了林肯公園香港演唱會,他專門從北京飛到香港,機票,食宿,門票等所有花銷用掉了他下半年的生活費,我問他值嗎?他說太值了!衢州緊緊抓住這個新趨勢開始打造“演唱會之城”的品牌。6月這裏迎來了樸樹、李宇春、房東的貓等參演的鹿鳴音樂節;7月張信哲演唱會;8月還將有“別來無恙”群星演唱會。。。。。。而這樣高密度的演唱會仍然會繼續。
衢州,這個在長三角一眾城市中並不顯山露水的小城市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而這一切的一切全都因為馬岩鬆的“消失的體育場”——衢州體育中心,是這座地標性建築讓衢州有了城市名片,讓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和內涵得以提升,這才有了後續的演唱會以及衍生的經濟效益!
看了很多馬岩鬆的作品後,我發現他的設計思維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模糊建築邊界的意義,建築可以成為周圍環境或自然風景的一部分,人也可以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建築不再是僅為生存而建的功能性方盒子,建築還能反映我們周圍的自然,也能映射我們的靈魂和精神世界,建築應該給予人精神上的自由和釋放。建築,人類,自然可以共存於同一空間並和諧相處。
那些建築“師”,跳不出梁思成、林徽因的框框,連大部分學工民建的,也就是土木結構工程的都看不起,整點民宿、農家樂的也就行了,大型建築自然要崇洋,連老家的天府機場都要外人。
詮釋建築理念是詮釋學裏的顯學,後現代理論在建築上的實踐最多,其次才是其他。
後現代主義就是從建築開始的,後現代社會在碎片中誕生了。
建築語言更加隱晦,建築師的春天在中國有了更多的機會。
原來大興機場就是馬岩鬆設計的,這麽多的作品,真是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