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立夏正相宜





發呆,“芳心是事可可”
個人資料
正文

短篇小說《無線充電》(上)

(2022-02-15 16:49:23) 下一個

        蔡宜鑫坐在家庭醫生的診所裏,聽她分析自己今年的例行體檢報告。一切正常,隻是FSH比去年高了不少。FSH是用來參考女性更年期進程的指數。宜鑫的指數這幾年可謂是節節攀升。醫生兩年前說她是在更年前期,荷爾蒙水平忽上忽下,也的確反應在這兩年的情緒起伏中。這次醫生說是在更年中期,會慢慢接近尾聲了。

        “你最近的情緒如何?有沒有焦慮感?壓抑感?” 體檢的時候醫生問。心理評估似乎是這三年以來新添的體檢項目。

        “有時候有。”

        “多經常?” 醫生一邊在電腦上劈裏啪啦地輸入信息,一邊頭也不回地問。

        “不好說。但是情緒經常低落,沒什麽具體原因。就是不那麽容易高興起來。睡不太好,夜裏盜汗。”

        “有沒有想傷害自己的念頭?”

        “那倒沒有。也不是天天這樣,就是總的來說,覺得累。”

        “嗯,正常。更年期情緒起伏是正常的。這兩年的疫情也對很多人產生了心理壓力。你注意觀察,我會發給你一些資料和情緒評估的方法。如果情況變糟,希望你馬上聯係我。”

        “好!” 宜鑫看了那個醫生一眼,覺得她也許每天跟不同的人說的都是差不多的話吧?

        “對了,有沒有堅持擁抱療法?” 醫生終於回過頭來,口罩上的綠眼珠望著宜鑫。

        宜鑫把目光移開,說:“噢,有做啊,挺好的,謝謝你推薦。” 她也不知道自己幹嘛撒這個謊。也許她就是想早一點從這裏逃走吧。

        從醫生辦公室走出來,宜鑫打算繞道去買點心帶回家給訓練以後胃口如狼似虎的兒子吃。開車去糕餅店的路上,她又想起了那個“擁抱療法”。宜鑫是個做事刻板守規矩的人。很多事情,她都喜歡蹲循規律。像是體檢,她可以十年如一日,都定在每年的同一天(如果不是周末的話)。而1/21日,正好是國際擁抱日。她的醫生在兩年前發現了這個“國際日”,於是建議步入更年期的宜鑫試一試擁抱療法。

        宜鑫五行缺金,從小就安靜文弱。在自己的小家庭裏作為唯一的女性,總是聲低勢微,老有一種被雄性陽剛之氣壓製的感覺。老公和兒子性格外向,感情上線條比較粗。宜鑫都不記得什麽時候是最後一次擁抱過他倆了。老公賀誠是山東大漢,個子大,聲音響,屬於那種全心為你好,但是一句不會講的人。 兒子David和爸爸就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十一年級的他早就比宜鑫高出一個頭了,是學校的運動員和風雲人物,女孩子追求的對象。宜鑫生得不算太矮,可是在家裏經常感到自己的身高劣勢。

        “你別身在福中不知福啦!”好閨蜜白荷總是這樣寬慰宜鑫:“你都不知道我對老二的身高有多著急。恨不能給他吃化肥!你多好啊,小鳥依人。依了老公依兒子。”

        “沒人給我依。是不是隻有我們家不擁抱彼此的?好像大家平時誰也不碰誰。你們家這樣嗎?”

        “嗨呀,老夫老妻的,誰一天到晚摟摟抱抱?我兒子還小,現在還總像猴子一樣吊在我身上。長大了就不知道了。”

 

        記得兩年前,也就是2020年初體檢以後,宜鑫好好讀了一下醫生給的擁抱療法的資料。上麵羅列出一大堆擁抱的好處:增加安全感;滿足觸碰需求,解決皮膚饑餓問題;刺激中樞神經係統;增加血紅蛋白;提高免疫力;舒緩緊張情緒......

        “擁抱可以刺激大腦下丘分泌催產素,從而產生幸福感和積極態度。”當宜鑫在晚餐桌上把這最後一條給老公和兒子科普完的時候,他倆終於爆發出哈哈大笑。

        “不許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宜鑫大聲說,不過她的抗議還是被淹沒在老公和兒子的笑聲中。

        “哈哈哈,媽媽,你說要是這樣,心理醫生不就失業啦?或者他們不給開藥了,就不停地抱抱病人?”

        “你媽媽就是天真少女,被人騙了擁抱還以為是對自己好呢。” 賀誠也笑著跟進。“不過這個話題很好,很有娛樂性呀!謝謝媽媽!”

        “謝謝媽媽!”

        “你們正經點!這是我的醫生給開的藥方子。你們要是想我在更年期少發飆,少鬧脾氣,少抑鬱,就好好配合我。”

        “媽你別逗了。哪有這樣的醫生啊!”

        “我沒開玩笑!不信你自己google一下,你們這些小屁孩兒就寧可信google也不信父母對吧?”

        David立刻抓起手機,很快半信半疑地說:“wow,it seems true. Some doctors say we might need at least 8 hugs a day. Oh, this one says: We need 4 hugs a day for survival,8 hugs a day for maintenance and 12 hugs a day for growth!”

        “真的?照他們那麽說,咱們以前是怎麽活過來的呀?” 賀誠忍住笑插了一句。

        看到宜鑫的臉色有點不好看,賀誠隨即講:“那咱們配合媽媽。你說說看,你每天要幾個hug? 醫生給出定量了嗎?一般開藥不都有劑量嗎?不然會不會中毒?” 賀誠被自己的話逗得又哈哈大笑起來。

        換做以前,宜鑫有可能拂袖而去,但是今天她決定要爭取自己的利益。“我隻要survival,一天一人兩個,不過份吧?”

        “不過份不過份,早一次晚一次,飯前還是飯後?這個不需要空腹吧?” 賀誠繼續開玩笑。

        “媽,我無所謂,你隨便逮我就行。反正我訓練回來一身臭汗你肯定不想抱我。” David把自己的碗筷丟進水池,跳著跑上樓去了。很快他又跑回來說:“媽你說今天是國際擁抱日?我們學校也可以搞個活動嘛。明天一早就補上。”

        “哼,你看看,臭小子有樣學樣。肯定覺得這是抱女生的好借口!” 賀誠把自己的碗筷也放進水池,回他的書房裏繼續工作了。

        宜鑫一邊洗碗,一邊想到資料裏提出,有一些人天生就比大多數人更喜歡身體觸碰,通常這種人比較喜歡穿柔軟的衣服,聲音比較溫柔,音量低。“這不就是我這樣的?可是我喜歡身體觸碰嗎?”宜鑫問自己。想想自己從小長到大,有幾次主動去擁抱別人的?中國家庭似乎沒有擁抱彼此的習慣啊。父母最後一次擁抱自己是什麽時候?出國時在機場他們都沒有擁抱過自己,取而代之的是拍拍肩,檢查行李,揮揮手讓她快點進去。自己上一次擁抱父母是什麽時候?也許是在父親葬禮上擁抱過母親?

        想到這裏,宜鑫有點傷感。母親快八十歲了,可是堅持獨居。雖然宜鑫時常去照顧,可是越來越不放心。媽媽會感到孤獨嗎?她會渴求擁抱嗎?父親生前會經常擁抱媽媽嗎?宜鑫並不記得了。

        賀誠最後一次是什麽時候好好擁抱過自己的?最後牽自己的手是什麽時候?談戀愛的時候不算,夫妻床事不算,難道是婚禮?是生兒子那天?那也太久遠了吧?

        和David擁抱是不是多一點?好像吧?除去以前非要抱的日子,他上幼兒園、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送他上學和接他放學的時候,都會有甜蜜的擁抱的。年紀越大就越不想讓父母碰了!上次擁抱是什麽情況下的?好像是那次他領獎,擁抱了老師和同學,也走過來擁抱了父母,但那是一個快速、禮貌但空洞的擁抱。

        

        宜鑫開始了擁抱療程。她似乎注意到了更多別人的擁抱隨時隨地在她身邊上演:對麵的老夫婦,隔壁的高中女生,公司裏做後勤的老太太都是很喜歡擁抱的人。她家的擁抱在第一個禮拜最為別扭。大家真的當任務來完成,而且有點搞笑的意味。

        賀誠上班前,會在門口和宜鑫抱一下,很快,而且是單手操作,幾乎就是托著宜鑫的後背,把她拉向自己。第二個是晚飯後,其力度和持久性都比早上的那個認真一些,當然也受到當日工作狀態和晚餐質量的影響。David的擁抱是在睡覺前,一次兩個,快速完成任務。宜鑫在開始的時候總覺得這是自己的一種“索取”,但是慢慢地大家都有點習慣以後,她開始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兩個男人的擁抱也漸漸起了質的變化。他們不再匆忙,而是會低下頭,彎下腰,遷就她的高度。身體相接觸的時間也略有延長,長到可以感受出彼此的溫度和呼吸了。賀誠情緒好的時候,還會把她拎起來一秒鍾。這種感覺對宜鑫來講很新鮮。尤其是和賀誠之間,居然漸漸生成了這幾年逐步遞減的親密感。老夫老妻早就把濃情蜜意排在了生活必須的後麵,但是進入一個多月的擁抱療程之後,很多時候賀誠會在晚上的床邊自動加上第三個擁抱,那是一個放鬆的、專心的、充滿溫情的擁抱。

        宜鑫在不自覺中,發現自己晚上睡得安穩很多,情緒也有改善。白荷看到她,大呼小叫:“你這是吃了什麽補品啦?氣色這麽好?麵帶桃花呀!”

        “我覺得是擁抱療程有效果,就像是充電一樣。” 宜鑫笑著說。

        “充電?還是無線充電呢!啥時候我也試試看。”

##未完待續##

~~~~~~~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謝謝!無線充電,有無限的現實意義:)且聽下回分解。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對擁抱的文學解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