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有暇思往事,運筆記輕閑,讀客莫深究,細思皆惘然,雪泥留此地,鴻飛海藍天
正文

都伯林故地重訪,愛爾蘭自由永存

(2021-08-21 11:33:52) 下一個

2017年2月,有機會重訪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多年沒重訪故地,不知城市變化多少。一下飛機,直奔城中的三一學院。早晨天氣微涼,校園內沒有遊人。鍾塔依舊,兩邊的建築上似乎比早年洗白了許多。當年在都伯林時,由於城市燒煤碳取暖,白色的大理石建築上覆了一層黑膜。

三一學院早年為英國新教徒所建,愛爾蘭本地的天主教居民常常不與接受。愛爾蘭獨立前後,愛爾蘭成立了國立大學,屬下有多個學院。盡管如此,三一學院仍居各學院之首。三一學院古典建築曆史悠久,右手是劇院,左手是教堂。院內磚石鋪路,走過無數學子。三一學院外的小街兩邊各種小店,酒巴和飯館。每逢周末,街上遊客如雲,更有遊吟歌手,六弦琴在手,唱盡天下悲歡離合。離三一學院不遠,是一個購物中心。裏麵各種小店,大店。購物中心外是是聖斯迪芬綠地。當年在這裏生活時,街上還沒有輕軌。現在輕軌已將各景點聯在一起。都伯林雖然緯度很高,但由於臨近海灣的影響,全年溫度不高不低,草地樹木全年碧綠。早晨的聖斯迪芬綠地一片寂靜。公園入口處是 羅斯,歐當納文 (Jeremiah O'Donovan Rossa)的紀念碑。歐當納文是愛爾蘭獨立的早期發起人之一,早年在愛爾蘭本土推動獨立運動,後來被迫離開愛爾蘭,定居於美國紐約。在美期間,通過各種方式在英國本土組織爆炸,希望借助暴力方式爭取愛爾蘭獨立。1915年8月病逝於紐約,死後遺體被運送回都柏林埋葬,葬禮當天,都伯林萬巷皆空。在他的葬禮上,後來愛爾蘭獨立起義首領之一 Patrick Pearse 喊出了“沒有自由的愛爾蘭永遠不會有和平!Ireland unfree shall never be at peace”。這應該是愛爾蘭獨立運動的前奏曲。公園中小湖,天鵝在水中逍遙自在。景色和二十幾年前一模一樣。都柏林城堡(Dublin Castle) 是當年英國住愛爾蘭總督的住所。現在對公眾開放,館內陳列著很多和愛爾蘭獨立相關的曆史記錄。

館內的一件珍品是愛爾蘭獨立宣言。該宣言簽署於1916年複活節起義時。開篇明義 “愛爾蘭男人和女人們:愛爾蘭民族以上帝的名義,通過已逝去的先賢遺留下的民族傳統,號令她的子孫們團結聚集在愛爾蘭國旗之下,為她的自由而奮爭”。

在宣言上簽字的七個人參加了1916年的複活節起義,在起義被鎮壓下去之後,他們被俘,囚禁於總督府,幾天後都被英軍處決。在這個院子裏,很多起義領袖被英軍處決。但是,自由之火一旦點起,是不會輕易熄滅的。這個起義,喚醒了愛爾蘭人民的民族意識,在之後不到五年的時間,愛爾蘭就爭取到了獨立。愛爾蘭的總理府位於 Merrion Street。這裏原來是都伯林學院工程係的校園,1989年政府將工程係搬到都伯林南郊的新校區,把這裏改成了總理府了。我九十年代初到工程係時,老生告我說原來我們係主任的辦公室現在是總理的辦公室了。

哈林頓街是我們在都柏林求學時的住所,二十多年過去了,看上去沒有變化。在我們離開後,愛爾蘭九十年代得益於了美國產業外包的風潮,在稅法上打擦邊球,成為美企避稅的天堂,幾年內從歐盟的豬尾巴變成了凱兒特猛虎,人民受益。

多年不見噫,念舊校,街邊紅牆嘻,人已老。作詩一首留念:

早歲那知世事艱

孤身獨膽愛爾蘭

學成離去無反顧

二十四年一指間

今日重訪舊居地

三一學院景依然

國無大小皆自立

敬生心底祝平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廬幽 回複 悄悄話 2017 二月,回程時Dublin大雪,航班取消,繞路回來。
三步兩橋 回複 悄悄話 看了你文中提到的時間,好像我們是同一時間去的Dublin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