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募基金
投資的一個私募基金,收到去年的K-1表後才發現,實際分紅跟報稅收入差別很大,比如本來收到了2元的分紅,而報稅時卻需要報3元的損失。
熟悉地產投資的朋友可能會說,這肯定是折舊引起的。
而這個投資,折舊隻是個很次要的因素,主因是由資產的市場價格和產權結構引起的。
投資私募基金後,投資者就是合夥人了,而基金在報稅的時候,按照稅法,有些資產需要在年底按市場價格結算(Mark to Market)。如果資產縮水了,盡管可能隻是紙麵上的損失,也會有報稅損失,而這損失就會轉嫁到合夥人身上,這就是我遇到的情形。
其實前幾年盈利的時候,實際分紅和報稅收入也不一樣,隻是由於差別不大,所以沒太在意。以後的年份,很可能即便隻拿到1元的分紅,也需要交多於1元收入的稅。比如說,很可能隻拿到1元分紅而需要交2元收入的稅(投資者隻有固定利率分紅,沒有其它的利潤)。
總之,這個投資的實際收入和報稅收入是不同的,至於兩者差多少,取決於基金資產價格的波動情況,以及進入和退出基金的時機。
2. 共同基金(Mutual Fund)
投資共同基金可能會帶來三種收入稅:
另外,基金還有unrealized gain/loss,比如如果基金當年買微軟的股價是10元,現在的股價是100元,並且基金繼續持有微軟股票,這就有unrealized gain。Unrealized gain也是有稅務後果的,如果投資者對其不夠重視,進入時機不當的話,也可能會帶來損失。
理財專欄作家Jason Zweig 在其文章"Mutual Fund Tax Bombs"(原載於Money Magazine, July 1999;另外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書中第122頁中也有引用)中曾寫道:1998年11月的時候,一位加州的醫生買了一個5萬的共同基金,但7個周後的年底,他卻收到了約2.2萬的capital gain的稅單,加上州稅,交了差不多1萬的稅,這都是Capital Gain Distribution惹的禍,或者說是以前的unrealized gain惹的禍,當然這是個非常極端的例子。
這位醫生可真是個冤大頭,總共投資了5萬,自己沒有半分利潤,卻先交了約1萬的稅,實際所得和報稅收入並不匹配,跟我前麵的投資一個德行。
3. 交易基金 (ETF)
ETF在稅收上跟共同基金非常相似,也有前麵提到的三種收入稅。
但是,ETF可以通過減少基金內所持有股票的交易次數,來減少第三種收入3)Capital Gain Distribution,從而達到稅務上的優惠。
Capital Gain Distribution是由基金買賣股票引起的,如果投資者想兌現共同基金的話,共同基金隻有賣掉股票才行,這樣就會對基金繼續持有者造成不必要的Capital Gain Distribution稅。
而ETF可以在二級市場任意買賣,如果投資者A賣給B,基金內部並不需要買賣股票。
就算有大批投資者想在一級市場兌現ETF,基金也可以通過 in-kind redemption,通過交換股票, 而不是直接買賣股票的方式,來達到減少Capital Gain Distribution的目的。
Goldman Sachs網站上有一篇很好的說明:
所以,一般情況下,比如說投資標普500指數,投資ETF比投資共同基金,會有少許稅務上的優勢。當然對大型指數基金來說,這種影響很小。
美國的稅法真是齷齪地複雜,複雜地齷齪!
建寧 20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