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大亨Sam Zell第一大桶金的故事,我曾經在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裏提到過:
現在特地再摘出來,是因為Sam Zell賺第一桶金的時機,跟現在有些相似。
美國商業地產,主要是辦公大樓,正麵臨崩盤,現在才剛剛開始。不少專家預測,一年以後,也就是從現在開始後的12~24個月,可能會更慘烈。
而Sam Zell,就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次慘烈的商業地產崩盤中發起來的。
以下是我寫的那篇文章的節選:
地產大亨Sam Zell 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談話直率,嗅覺靈敏,善抓時機,敢作敢為,也是創立REIT的先鋒級人物。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大桶金就是利用了一次巨大的套利機會,也因此贏得了“Grave Dancer”(墓穴舞者)的綽號 – 意指在生死邊緣仍然可以瀟灑起舞的勇者,在危險境地仍然從容不迫的藝高膽大者!
次貸危機盡管是美國曆史上非常嚴重的一次地產崩盤,但主要局限在民居市場,在商業地產上並不是最慘的一次。更嚴重的商業地產危機,在此之前已經發生過幾次。比如,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就發生過一次很嚴重的商業地產(包括辦公樓,公寓樓,旅館等)危機。當時,大量資本湧入商業地產,到處都是在建的辦公大樓和公寓樓等,一時造成商業地產嚴重過剩,再加經濟衰退,借貸違約率飆升,商業地產價格懸崖式下降,很多物業的價格遠低於建築成本,信用市場枯竭。商業地產市場上到處是便宜貨,隻是,沒有一個銀行肯借貸。
精明的Sam Zell從金融機構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的一項特殊規則中找到了可乘之機。
比如說一幢大樓,危機前價格是2千萬,現在市場價格隻有8百萬,而貸款額有1千萬,債務已經開始違約。如果銀行收回大樓,它在當年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上必須顯示2百萬的損失(借出1千萬貸款,而大樓隻值8百萬),而如果它在年底前不收回大樓而拖到第二年,它當年的年度報告中就不需要按市值計價(Mark to Market),不需要顯示任何損失(現在規則已經改了,必須要按市值計價,所以在今天他是無法這樣操作的,這也說明人家善抓時機和善於利用規則)。
Sam Zell抓住銀行等放貸機構不願意在年度財務報告中顯示損失的心裏,並且在不可能得到銀行新貸款的情況下,向銀行提交了以下報價:
但有個條件是貸款利率要降到租金收入能負擔起貸款月供的水平,基本上是比通脹率低3到4個百分點。當時是高通脹時期,通脹率在9%以上,他會要求以6%的利率接手。
就這樣,通過這種方式,從1974到1977間,他以1美元為首付,在沒有銀行提供新貸款的情況下,總共購得40億美元的物業,包括辦公大樓,公寓樓,旅館的,有很多都是頂級物業。他本來預計會賺取5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5億),結果後來通脹率越來越高,他實際賺取的比這更多。
他的整個操作,實際上就是空手套取3~4%的利率差。
以上情節選自他的自傳 "Am I being Too Subtle?",一本拿起來就不想放下的書。
第一大桶金,為Sam Zell贏得了“墓穴舞者”的美譽。
到下一次商業地產崩盤的八十年代底,當時的幾個因素,包括 S&L危機、打擊地產漏稅的86稅改、再加87年股市的崩盤,導致經濟衰退,商業地產崩盤,商業地產價格跌幅達50%。
精明如Sam Zell者當然嗅出了其中的商機。但是,跟70年代的那次崩盤相比,規則已經變了。70年代時,物業年底不需要按市值計價,銀行為保全麵子,願意做Seller financing,以低息讓Sam Zell接受債務。但新規則要求年底物業必須要按市值計價,銀行再也不能單純為保全麵子而提供低息貸款了。
Sam Zell意識到,上次空手套白狼的把戲,這次是玩不轉了,這次必須要有真金白銀才行。
而Sam Zell跟其他人一樣, 手上根本就沒有真金白銀!
於是Sam Zell就打電話給美林銀行,向他們提出集資成立私募基金投資地產的建議。美林銀行很喜歡他的建議,盡管以前從來沒人做過,美林銀行還是同意了他的請求,並答應提供5%的初始資金,其它的靠募集。
於是,Sam Zell和美林便開始馬不停蹄地募資,最終募到了4億美元。他成了在危機低穀很少幾個手握真金白銀的人,也因此發了。後來,他把幾個做得好的私募基金上市,成為上市的REIT。
到2008年,已經擁有億萬身家並繼續享受“墓穴舞者”榮光的Sam Zell,接到了很多人打來的電話:聽說你的墓穴舞跳得好,俺也想跟你到墓穴去跳舞!Sam Zell 隻好反複跟他們解釋說,現在跟以前不一樣,這次商業地產跌幅不大,貸款利率低,即便貸款到期了銀行也願意自動延期,根本沒有到墓穴跳舞的機會。
而即將到來的這次商業地產危機,既不像70年代的那次,也不像次貸危機,而更像80年代底發生的那一次。
目前,做為商貸主力的中小銀行自身難保,上市的REIT很多也自顧不暇。即便地產跌幅再大,再便宜,也需要資金。現在,跟80年代Sam Zell麵臨的一樣,私募資金基本上是最靠譜的解決途徑。也就是說,能否抓住這次商業地產危機,基本就看公司或個人的融資能力。
現在跟80年代底不一樣的是,Sam Zell是第一個成立私募基金投資地產的人,當時就他一個人有錢,事情好辦。現在的私募基金多如牛毛,有海量資金需要配置,競爭也就要大得多。
盡管我上麵說的這麽熱鬧,但實際上,這些跟我們小地主關係不大。
如果小地主也想在這次商業地產危機中撈一把的話,隻有REIT、或者參加私募眾籌等不多的幾種選擇。
提起私募眾籌,我便想起了搞眾籌的菊子姐,菊子姐最初就是搞辦公樓眾籌的,後來轉向公寓樓。估計,不用我提醒,在不久的將來,菊子姐也會再次轉向辦公樓。
同時,也提醒商業地產大拿們,要想抓住這次機會,最好不要單打獨鬥,要找合作夥伴或集資。
又一篇趙括式紙上談兵的瞎掰,瞎掰也得掰,哈哈!
-----------------------------------------------------
後記:剛寫完這篇文章, 就得到Sam Zell 今天(2023年5月18日)去世的消息,一個傳奇人物的離去, RIP。
建寧 202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