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噠噠

讓生活的碎片開出美麗的花朵,把苦澀的分離熬成甜蜜的重逢。
正文

悅讀

(2021-07-14 15:14:25) 下一個

在西雅圖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這個城市裏有不少圖書館。不僅是那些正經八百的圖書館,還有很多鄰居家門口的Little Free Library。我的姑父今年76歲,經常和我聊起他最近從圖書館借了什麽書,當然他現在借的、看的都是電子書了。我也會不時看到有人在鄰居家門口的迷你圖書館駐足,有人借書,有人還書。

起初,我並未多想。直到最近,我突然想找本書看,可是又沒什麽目標,於是我打開搜索引擎,下意識地輸入了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讀書了?”

答案五花八門,但其中一個令我吃驚:“調查顯示,從閱讀來看,美國人均每年25本,韓國24本,以色列18本,而中國隻有5本,僅為美國的1/5。”這份數據來自2010年,現在的情況,我想不出來,也許不會好太多。

我感到吃驚,是因為這意味著,在中國,已經有一半的識字的人處於放棄閱讀圖書的狀態。無論是對於一個民族,還是對於一個人來說,這都是非常可怕的。

我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並未在學業上格外督促我,我的成績就保持在中等水平。不過好處是我也不用上那麽多補習班,可以自由支配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上中學的時候,我有兩個打發時間的好去處,一是西單的圖書大廈,一是北海公園旁邊的國家圖書館。大多數的時候,我一個人在這兩個地方一待就是一個下午,看的也都是和學業無關的“閑書”。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國家圖書館不再對外開放。而我也從學校畢業,開始工作。那段安靜的時光就這樣保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匆忙的現代生活時常令人焦頭爛額。網絡世界的出現更是猶如“豪門”一般,令人“一入深似海”。網絡資訊猶如海嘯般鋪天蓋地地洶湧而來,讓人喪失辨別與控製的能力,沈醉其間,從一個鏈接跳躍到另一個鏈接,接連不斷,時間和精力被嚴重的耗散掉。總之,人們有太多的理由不去讀書。所以,我更加佩服和羨慕那些,無論年紀多大或者工作多忙,依然保持著閱讀習慣的人。

有人說:“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無法看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這不是說書本本身有多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我們仍然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嘗試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更多的可能性。

也有人說:“時代不同了,現在早已不靠讀書來改變命運了。”

這句話或許沒有錯,因為無論讀多少書,我們大多數人仍然會平凡的度過這一生。隻是那些讀過的書,會讓我們在麵對同樣的境遇時,卻擁有不同的心態;身處同樣的生活中,卻擁有別樣的情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