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隨筆集《願我所愛的信我所信》 第五卷 耶穌向左,我們向右(3)

(2021-09-21 07:11:53) 下一個

十二、放下剪刀讀《聖經》(2019-09-25)

 

從現實到網絡,應該不止一位牧者講過:我們不要拿著剪刀去讀《聖經》,不要隻剪下自己喜歡的經文去看……

可以說每個基督徒聽到這樣的告誡,都會舉雙手讚成的,然而在實際的屬靈生活中,我們究竟有沒有拿著剪刀去讀《聖經》呢?

屬世的環境中曾經流行過這種說法:找好人去監獄,那裏人人喊冤;找罪人到教會,那裏人人認罪。

由此可見,世人認為基督徒個個都是認罪高手,然而隻有我們基督徒自己心裏清楚,每當我們認罪之後,就會直奔令我們聽起來很爽的“因信稱義”,——我們對使徒保羅“因信稱義”這個理念的熱愛,遠遠超過了對主耶穌在四福音中的嚴厲警告,至於主痛斥法利賽人和經學家的那些可怕內容,似乎更是與我們沒有多大關係,因為我們已經因信稱義了嘛。

然而保羅的“因信稱義”是有其社會背景的:當時包括猶太人在內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保羅麵對這種現象,才在自己的書信中反複強調“因信稱義”,——所以“因信稱義”這個概念,主要是針對當時無法認識主耶穌的他們,不是有意識地講給如今已然信耶穌是主的我們!

當我們今天的基督徒講保羅的“因信稱義”時,倘若不用剪刀把雅各的話剪掉,而是把他們兩個人的說法擺在一起對照著來讀,我們對真理的認識是否就會更加清楚一些呢?!比如雅各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7),還比如:“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雅各書2:24)

沿著《雅各書》所舉的兩個例子走下去:試想上帝要亞伯拉罕把自己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亞伯拉罕是用嘴巴獻了自己的兒子,還是鐵了心地要把兒子揮刀殺死在祭壇上然後再燒掉呢?!還有喇合,她到底是躲在某個安全的地方用意念接待了使者,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到現場用具體行動接待的使者……(雅各書2:21-26)

倘若我們不因保羅而剪掉了雅各,我們就不會陶醉在“因信稱義”的自我肯定與滿足當中,因為我們深知單單信了是絕對不夠的,所以我們不可不但剪掉了雅各,連保羅的話我們也是剪了又剪,我們留下愉悅我們耳朵和心靈的雞湯句子,對聽起來如同良藥一般的話卻視而不見,比如保羅說過的:“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嗎?你講說人不可偷竊,自己還偷竊嗎?你說人不可奸淫,自己還奸淫嗎?你厭惡偶像,自己還偷竊廟中之物嗎?你指著律法誇口,自己倒犯律法玷汙神嗎?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正如經上所記的。”(羅馬書2:21-24)

也許這個時候會有反駁的聲音出來:“保羅指責的,是當年的猶太人,根本就不是我們。”

可是假如我們曾經指著“因信稱義”誇口,我們以為自己從此就是義人了,對自己的言行毫無要求,那麽這段經文,也同樣是在指向我們!

是的,我們很少談舊約,認為那是過去式的;而新約,我們則時常會越過四福音不談,因為我們喜歡談書信,但我們談書信時不怎麽談彼得,不怎麽談雅各,也不怎麽談約翰和猶大,我們更多地是在談保羅書信中悅人耳目的話語,而保羅那些嚴厲警告的語錄,假如牧師講道的時候能避就避開的話,那麽對於平時不太讀經的信徒來說,就不會如履薄冰地時刻保持警醒了,每個人自己走偏了都不知道。

當然,也許我們不過是想從保羅的書信中,找到如何模成耶穌基督形像的秘訣,如此饑渴慕義可圈可點,然而連古人都知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