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婦吟》是一首神奇的“七言敘事詩”,寫大唐帝國末年的內戰,黃巢亂軍攻占長安後,一位婦人東奔西逃的所見所聞。“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帝國盛世慘烈的末日悲劇。羅馬末日、拜占庭末日,也一樣很慘很慘。
這首詩與漢代的《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合稱“樂府三絕”,卻到了宋朝以後失傳了。直到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發現唐代的《秦婦吟》寫本。1940年陳寅恪發表《韋莊〈秦婦吟〉校箋》,才算八百年後重見天日。日本侵華,國之將亡,有兩個女兒的陳大才子校注《秦婦吟》時,是怎樣的心情呢?
《秦婦吟》作者是韋莊,唐末大詩人,唐滅入蜀,官至宰相。淨寫些末世詩,“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就他寫的,還有“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這些咿咿呀呀。唉,人老了,越是心裏苦,越懷念過去的咿咿呀呀。
原詩不貼了,太慘了。把壞的說盡說透了,希望美國不會有末期,永遠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