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St. Luke教堂,一時愣神,恍惚過後回過神來,這或許是Lucas的昵稱。名字被叫得最多,在日常生活裏,因此可能也就越容易促進語言進化。Michael的Mike,Elizabeth的Liz,William的Bill,Catharine的Kate….發現沒有,都簡化成了單音節的字,叫孩子起床多麽斬釘截鐵。
漢語是單音節字,數字也是單音節,所以有人說中國人數學好,是因為在蒙學的時候就容易入門,單音節之間的運算自在簡單,易記、易口算心算。屢屢得手後,輕鬆建立起了數學興趣的心理激勵機製。
漢語進化成為容易掌握的過程,可能大部分湮沒於更古的時代裏了,最拗口的上古《國語》已經是這個樣子,也不過如此,還算容易把握的。長期的戰亂導致的人口遷移,民族融合,更是加劇了漢語向簡單明了的實用性進化。
大部分人類社會是把語言作為地位身份隔離的門檻,祭司階層更是故意把語言文字複雜化,德語、俄語、法語的變性變格就是例證;拉丁語、希臘語、梵語,誰懂的誰補充一下?語言向實用的改革進化,大多是宗教革命以後的事了。
所以,語言的生命力,很有可能沿著漢語進化的道路,往簡單明了發展,AI或許也能助力,今後形成全球化的機器語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