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微積分是個神秘的詞兒,甚至略帶ptsd,源於初一初二的一個女同學。
廠子弟校,能想象得出是個啥環境,略相當於6分老墨區公校。那個女孩外地轉學來不久,上課時,語文書裏夾著微積分在看。同學議論紛紛,竊竊私語,敬而遠之,仿佛那是個天邊星辰不可褻玩的神物。
我被慫恿著去跟女生套近乎,拿來書本一翻,額滴神嘞,除了漢語,不識一字。那時我們還在為圓的內切外切傷腦筋呢。女生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瞬間模糊了起來,不可貶抑而欺侮,也無法崇高而景仰。
過段時間,傳說她身上臭。湊近了,似乎是有股尿騷一類的怪味。女孩嘛,那時已經發育了,早有女生染紅了白裙,多少大家也懂一些。好事的很壞,起哄讓人社死,躲事的消極,繞著走,趨利避害去了。
又過段時間,女孩消失了幾天,然後再回到課堂,已經伴隨了一張無法理喻的標簽了,“私奔”,真的假的?自從微積分事件後,我已經對她的事沒興趣了。回家問過工程師老爸,微積分?他一抬頭,那到大學裏才會讀到的,你急啥嘛。
其實我高中就讀到了,後來漏網之魚式地混進了市重點,高三的指定選修課有微積分初步。拉格朗日地,就這?
所以,有些事情就是個標簽,不管標簽啥內容,貼得好不好,貼得牢不牢,才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