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最想再去小住幾天的地方
(2024-12-07 17:44:33)
下一個
1. 北京,人生最好的時光在帝都,回北京是懷自己的舊;
2. 上海,出生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停寵我留我的地方;
3. 倫敦,心目中的世界首都,畢竟算是自己精神世界裏的文明淵藪;
4. 紐約,夢裏的地方,夢醒的地方,可能再入夢的地方;
5. 巴黎,當然,也是個世界首都,若不是語言有障礙,而且文化更璀璨,生活方式更精彩。
這幾個地方都可以隨便找個住處,不急著去什麽地方,放了行李,隨便跳上一部出租或公交,到哪兒算哪兒。
華燈初上,覓個看起來有意思的地方,坐下來看菜單。點個沒吃過的,點個想吃的,或者幹脆問人家有什麽好吃的。
酒足飯飽後,就順著街道溜達,看人家窗戶裏的燈光,猜裏麵火熱的生活,會心一笑或茫然而過。把自己與世界在熟悉的地方疏離,在向往的地方聯結。
睡個大懶覺,起來必須吃酒店的早餐。無論好不好,但這儀式,可以故意把酒店,強行逼成這幾天自己的家,隻不過臥室在36層樓上。
背個包,去美術館或博物館,看特展,不管什麽主題都看,不光為看畫兒,是為了摸一摸這個城市的脈搏,看看它在想啥?
出來就奔書店,隆福寺的三聯書店,清華的萬聖書園,查令街、福州路都很好,胡亂買幾本,還有以前催眠用的《讀書》雜誌,逛書店就為了看看逛書店的人,那些萬裏之遙的同類,他們還好嗎?
有空再逛個公園兒,看看梁思成約會林徽因的靜心齋,想徐誌摩被掛免戰牌的尷尬表情;去攝政王公園看寒花,各種在陰雨的英倫才那麽豔麗的雛菊們;在Bryant Park看人打麻將,遠景裏偉大祖國最大的銀行矗著嚇人。
約個人,不吃飯,喝咖啡聊的事情最正經而無用。不必有用,隻為看她的背影轉身,品嚐離別。在別處,離別才是最真實的味兒。
過了一夜,又回想起來一些細節。
我在萬聖書園看的是赫魯曉夫的傳記。我看到的那個章節說,推翻他的宮廷政變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對下屬凶暴的態度,動不動就咆哮,用通俗的話說就是 pissed them off,於是那些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等)就聯合起來,把他廢黜了。
當時我自己想,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對赫魯曉夫個人專橫作風的討厭,使他們在後來的幾十年裏采取了正好相反的做法,三套馬車,集體領導。
記得萬聖書園室內的牆漆成暖色,有一些人一邊讀書,一邊喝咖啡。
另外還回想起萬聖書園旁邊的“稻香村”食品店裏,有相當一部分點心標明沒有糖,而用的是木糖醇。
首選還是有京味的地方。
若幹年前,我在藍旗營那一帶走進了一家書店,當時沒注意名字。
在裏麵看了一本某個蘇聯領導人(不記得是誰了)的傳記。
書店裏有一些專心讀書的人。
今天看了此博文,在地圖上一查,果然就是我去過的那個。
旁邊還有一個稻香村食品店。我臨走前在那個店買了一堆點心。
此博文列出的五個城市,我隻是對紐約沒有再去的願望。
我去過三次紐約,上過世界貿易中心頂層,在百老匯看過《歌劇魅影》,參觀過大都會博物館,但紐約人的態度太惡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