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史上的裏程碑(十四)
野孩子的進化之路
1800年1月,在一個寒冷的日子裏,一個裸體男孩顫抖著,漫無目的地走進了法國南部阿韋龍地區的一戶農家。盡管男孩看起來已有12 歲左右那麽大,但他不會說話,不了解人類行為舉止,也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他,就是在兒童心理學發展史上很著名的野人 —- 維克多。
維克多很快被人們帶到了巴黎,幾位心理學專家對他進行了檢查,其中一位專家宣稱他是一個“先天性白癡”。隨後,他又被送進法國巴黎聾啞研究所。該研究所所長是一名內科醫生,名叫讓·馬克·加菲帕爾德·伊塔德(Jean-Marc-Gaspard Itard),他對這個野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為他取名維克多(Victor of Aveyron)。
在人類的曆史上,野人或野孩子的出現並非罕見,維克多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那麽,為什麽他的出現能成為心理學史上的一個裏程碑呢?
這是恰逢時機的相遇,維克多的出現正是哲學與科學思潮的交匯。據了解,十九世紀初,歐洲正圍繞著“人性本質”、“文明起源”、“先天與後天教育”以及“社會化”等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哲學家和科學家們渴望了解:人性中到底有多少是與生具來的,又有多少是後天習得的?於是,野孩子自然被認為是最好的實驗品,仿佛為這場爭辯提供了一個“天然實驗對象”,因為他從來沒有受到過人類社會的任何影響。
伊塔德接觸了維克多之後不久,他並不同意上述專家的論斷,他相信,維克多所顯示出來的缺陷並非源於生理,而是源於長期跟人類社會隔絕,而且應該能通過再次的社會化和教育得到恢複。於是,維克多成為了伊塔德測試教育力量的案例,伊塔德試圖通過係統訓練,讓維克多成為“正常的男孩”。
維克多能否最終成為正常的男孩?
伊塔德和助理一起對維克多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訓練。
伊塔德首先想弄清楚維克多為什麽一個人在野外生活?他在野外到底生活了多久?當人們發現他時,他的身世不詳,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麽被遺棄在森林裏的,也不知道他在野外到底呆了多久。根據維克多的行為和身上的大量傷疤,伊塔德得出結論,維克多可能在兩三歲時就被遺棄了。維克多的脖子上還有一道傷疤,看起來是被利器劃傷的,而這可能是他原來的監護人企圖謀殺他的結果。所以,伊塔德最終得出結論,維克多可能有近十年沒有接觸過人類了。
伊塔德認為,處於純粹自然狀態的人要比許多動物都要低等,因為人類的孩子在獨處時,無法正常發育。這裏的純粹自然狀態指的是完全脫離人類社會和文化影響的個體,就像維克多這樣的人。
我很認同伊塔德的這一觀點,人類嬰兒在完全自然、孤立的狀態下,無法像許多動物那樣依靠本能生存和發展。而動物的幼崽通常具備更多的本能行為,它們能夠在沒有父母教導的情況下生存(如覓食、避敵等),比如,鹿的幼崽出生後很快就能站立和奔跑,鳥類的雛鳥在孵化後不久就能跟隨父母學習覓食。可是,人類嬰兒則完全需要成年人幾年的照顧和訓練才能開始在語言、工具使用和社交能力等方麵得到發展。
伊塔德給維克多製定了適合維克多的一係列教育計劃。首先,從訓練他走路開始。當他被人們發現的時候,他的行為非常像一隻野獸,他不會正常的走路,而是小跑或疾馳。然後,伊塔德訓練他一些生活基本技能,比如,吃飯、穿衣、點蠟燭、擺餐具等等。與其同時,伊塔德給維克多提供一個社交環境和愉快的生活環境,從而引起他對人類社交生活的興趣。伊塔德認為,人類的發展是生物本能和社會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人類更依賴後者。
伊塔德想通過一些社交生活來喚醒維克多對環境的敏感和反應。他的目標是通過給維克多新的需求和增加社會接觸,來增加他的思想範圍。
伊塔德和助理教維克多說話,認字,教他用字母拚成單詞;教他如何與人打交道;教他如何表達情緒和情感,也教他如何有同理心。
通過五年的係統教育和訓練,維克多後來可以正常走路,可以自己穿衣吃飯,也可以幫忙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最可喜的是他能產生情感。維克多在接受教育之前,完全不習慣人類社會生活,對周圍的人漠不關心,對其他人沒有任何的情感期望,沒有任何的情感表示。然而,訓練不到一年的時間,他開始接受周圍的社會,他對照顧他的家庭教師表現出了情感。她不在的時候,維克多會去找她。最終,維克多表現出了對照顧他的人的感激,也慢慢表現出了同情他人。
維克多的社會行為改變似乎顯示出伊塔德對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其實,維克多最終沒有變成“正常男孩”,他的進步還是有限的,各個方麵依然達不到正常同齡人的水平。
更為令人失望的是,五年的訓練始終沒有讓維克多像正常人那樣說話,他在40歲最終去世的時候,仍然一句完整的話都不會說。
然而,維克多失敗的案例並未因此而失去價值,伊塔德從中提煉出兩大影響深遠的結論:
第一,人類某些能力(如語言)的發展有關鍵期,錯過後將難以彌補。這個結論對以後的兒童心理學家的理論研究有啟發作用。
第二,人類的發展高度依賴於社會和文化環境。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本質,教育和社會化在人類發展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尤其人類的早期教育和社會化非常重要。
野人維克多的案例讓我想起了一句中國古語“三歲定八十”(《柳莊相法》),用現代語來理解就是,幼兒在3歲前的經曆和所受教育對其性格形成有重要影響,如果在這個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培養出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那麽,他長大後就更容易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我曾看過一份研究報告,上過幼兒園和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孩子在適應能力、社交能力、情緒管理和學習狀態等方麵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在這點上,與伊塔德的發現不謀而合,進一步驗證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盡管當時的伊塔德很不情願地承認他對維克多的教育是失敗的,但是,他的這兩大結論對兒童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970年,法國導演弗朗索瓦· 特呂弗將維克多的故事搬上了熒幕,拍成了電影《野孩子》(The Wild Child ),向世人展現了一個野孩子的進化之路。
《親愛的你啊》這首歌是電視劇《無盡的盡頭》的主題曲,原唱是任素汐。博友曉青和花似鹿蔥都寫了這部電視劇的劇評。我還沒有看這部劇,但學會了這首歌。今天我翻唱這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親愛的你啊 我們好久沒見
有沒有長大一點 破舊的以前
走不出的漁灣 停在荒草漫天
那時家裏麵 媽媽總在掩麵
窗外酒氣彌漫 你想你打算
忘掉滿身斑斕 長出翅膀飛遠
孤單繞著思念 流淌著的不安
每一步每一晚 踩住了 夢魘
你會翻過山 看到萬丈晴天
飛鳥正越過海麵 你會迎著風
放著膽唱著歌 把風景都看遍
你會翻過山 看到萬丈晴天
飛鳥正越過海麵 你會迎著風
放著膽唱著歌 把風景都看遍
你會翻過山 看到萬裏平原
天光正穿過雲間 你會握著拳
赤著腳流著汗 攀過千難萬險
呃… …
窗外有小孩 哼哼唱
水聲蕩 遠去了一隻船
謝謝大家閱讀和聽歌!祝大家周末愉快!
前段時間一直有謠傳,有個預言家預言,2025年7月5日日本和台灣將有一次“毀滅性的大地震”,這段時間飛往日本旅行的人大大減少。昨天開始,在美國的親戚們都紛紛表示關心和關注,要我和先生做好準備:)哈哈…今日(7/5)還沒有結束,我在等待著…
7/5 寫於台北
“ 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三歲看老, 有道理的。” 謝謝雅佳園的認同。祝雅佳園周末愉快。
“ 心理學家伊塔德“人類的發展是生物本能和社會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人類更依賴後者。”的結論很有意義。這也許成了現代醫學提倡早教甚至胎教的基礎。。。。”姐姐說得對,伊塔德的理論給以後早期教育提供了依據。
祝姐姐周末愉快。
心理學家伊塔德“人類的發展是生物本能和社會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人類更依賴後者。”的結論很有意義。這也許成了現代醫學提倡早教甚至胎教的基礎。。。。學習了。
又一次聆聽沈香的深情演唱!一如既往地動聽感人!
任素汐就是在讀了沈香的博客介紹電視劇“親愛的小孩”(?)後對她關注看了她好幾部電視劇,喜歡她的戲更喜歡她的歌。謝謝沈香推介。
今天已經是7月10日了,台灣平安無事,祝沈香喜樂平安每一天!寫博創作愉快!
“ 我有一個觀察,感覺我們這邊華人的孩子應該是因為在雙語的環境,開口說話比國內的孩子晚,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麵的研究。” 讚飄飄善於觀察。個別孩子可能有這樣狀況,雙語環境也許會給他們學語言造成幹擾,理論上講不會對正常學語言有太大的影響。
“ 不過熱衷於此的人還會預測下一次:)” 哈哈…就是,預言家們總喜歡給預測這、預測那:)
“ 人的兒童期對一生的成長都很重要,”你說得對。謝謝雲兒分享。
“三歲看到老”我也記得這俗語,人的兒童期對一生的成長都很重要,香香從心理學上分析,特別有說服力,謝謝好分享!
歌兒一如既往地動聽!
“ 兒童早期教育太重要了,孩子生活在一個有愛的家庭,同樣很重要”非常讚同晴朗的觀點。尤其孩子從小接受一些宗教文化熏陶,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幫助。
“ 看來脫離了社會,“天才”是不存在的” 非常同意李子的觀點。
“ 性格裏的一部分是遺傳一部分是後天習成吧?”是的,人的一些個性或者說人格特質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但後天的塑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謝謝沉香的文章,很好的提醒!
“ 我帶的小孩子有一點,社交能力強,愛閱讀。” 覺曉愛小孩,對每個孩子都很用心指導,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看護著。
任素汐的確是最近這些年才紅起來的歌手,她的歌很特別,歌詞都比較接地氣,所以,我喜歡她的歌。謝謝覺曉聽歌和鼓勵。
覺曉新周愉快。
“ 家庭的愛,社會的愛,是愛的基石和土壤。愛是植物,可以播撒傳播,可以生根發芽,可以結出更多的愛的果實。”南瓜蘇說得非常有道理,“愛是植物”比喻得非常好。
南瓜蘇新周愉快。
“ 幼兒時的成長環境就像身上的胎記,會留下抹不掉印記,但是後天的訓練和教育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一個人。”yy 說得非常好,兒時的生長環境與後天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都起到重要作用。
yy 新周愉快。
“ 孩提時代的活動決定了一輩子。” 小潘說得對,兒童時代的生存環境和社會生活肯定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原生家庭很重要。
小潘夏安!
“ 人類需要交流,不能獨居。” 是的,人類是社會動物,尤其小時候最需要社會交流。
“上過幼兒園和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沈香,是指四歲開始的幼兒園?加拿大在小學是學前班,Kindergarten ,兩年。政府努力在學前中心0至3歲,鼓勵了父母或保姆可帶嬰兒活動。25年前,我剛來時,很喜歡這樣的中心,免費開放,而國內是空白。
我帶的小孩子有一點,社交能力強,愛閱讀。
你的歌聽了,原唱我也是剛知道的一個歌手,好像很紅。你很棒,總是嚐試新的歌。
特呂弗這部電影我不知道,學習了。
好文章。問好沈香。
謝謝深刻的好文。
問好!
我發一點不沾邊的聯想,三歲看老這個道理其實也適用於有些動物,比如狗和貓。幼年受過虐待或有情感創傷的收養動物,多少總是鬱鬱寡歡的樣子。
非常喜歡沈香的心理學係列,每次都有獲益。
“ 三歲定八十’,俺大寶3歲前除了能吃能喝能睡外,還特能鬧人。還沒起跑就輸了,說啥也來不及了,哈哈哈。”哈哈…大寶能吃能喝能睡,在身體體格健康發育和大腦發育上就贏在了起跑線,鬧人說明活潑開朗,心理發育正常,再加上你和阿敏的精心培育,大寶在各方麵都表現出色,妥妥的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孩子哈。他太可愛了。
是的,我記得去年七月也鬧地震,說日本有大地震,當時你們一家正在日本度假,哈哈,結果也是虛驚一場:)人們總是喜歡搞緊張氣氛:)一切平安無事。
祝江歌親一家在LA愉快!七月安好。
“ 我發現用中文寫學術論文簡直是折磨。” 你說得太對了,我也不喜歡讀那些學術論文,用詞深奧難懂,謝謝66的鼓勵,我寫心理學這個係列隻是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每個裏程碑的大概內容與意義,沒有深入的去說明和分析。大家也僅需要了解一下就行了。
所以,我在“三歲看老”這個方麵也沒有做太多的說明。其實,三歲看老隻是一種比喻,強調早期的教育重要性。一個人的成長和人格特質的形成肯定會受到後天種種因素的影響,後天的教育與人生曆練都非常重要。
“ 持續不斷的後天教育能顯著改善人類在社會中的行為。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嚴重低下,這將直接影響他/她在社會中與人相處的能力。” 非常讚同66的這些觀點,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溝通能力非常重要。
很高興與66討論觀點…祝66周末愉快,
“ “最終,維克多表現出了對照顧他的人的感激,也慢慢表現出了同情他人。” 和起初的“不了解人類行為舉止,也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相比,這也是很大的進步了” 麥子親說得對,維克多雖然最終沒有成為正常的人,但五年的訓練還是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能有情感產生。
“ 三歲定八十歲可能有點早?” 非常同意麥子親的疑問,當然不能說三歲就定終身,一個人後天的生活環境和培養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先天與後天的因素都很重要。
哈哈…那個預言被徹底粉碎,昨天日本和台灣安然無恙,隻是有一個台風即將來台灣,可能對一些地區造成影響。
麥子親周末愉快。
“ 三歲定八十我個人認為有些誇張,但是學前教育和幼時的生活環境確實能影響之後的智力以及心理發展。”我非常讚同在意所言“三歲定八十“確實有點誇張,三歲孩子還很稚嫩,尤其是還沒有思想形成。一個人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很重要,後天的教育與人生曆練都對人的成長產生極大影響。
在意周末愉快。
“ 中國人對"三歲定八十"這句話並不陌生” 是的,我們中國人,特別是老一輩的人特別喜歡說“從小看大”,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說一個人兒時的樣子就決定了他今後一輩子的樣子,後天的教育和生活曆練也很重要,但是,早期的個性形成有時候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藍山周末愉快。
喜歡沈香翻唱的電視劇主題曲,柔情似水,太動聽了!
說起地震警報,想起去年7月俺在日本旅,沈香親送來雞毛信提醒傅家人。那幾天東京-大阪新幹線都停了,慶幸我們按時返美。祝沈香和先生7月快樂,平安!
“ 沈香寫的真好,把前後因果都捋清楚,娓娓道來明白流暢,讓我輕鬆學習。”我的這篇拙文能讓碼農有這樣的感受,心裏很高興,謝謝你的鼓勵。
碼農周末快樂。
“ 雖然活的不算長,但感覺他已經懂得了依戀、感激,同情,還是活過了,——作為一個人。” 我也同意,雖然維克多最終沒有達到正常人的水平,也隻活到40歲,但是,經過教育和訓練,他起碼能夠有情感產生,有一定的思想,並作為一個人,而不是動物而活著。
哈哈…我昨天也是20萬分之1在等到“毀滅性地震”的發生,好遺憾,沒有等到。今天開始又等到一個台風的來臨:)人生好像就是這樣一個等待一個等待的過日子…:)
祝采心周末愉快。
“ 善惡和生長的大環境關係很大。”非常讚同心之初的觀點,尤其是大環境的意識形態和社會認知模式對一個人的“三觀”形成與行為規範產生極大的影響。
心之初周末愉快。
“ “三歲定八十”原來是真的,發人深思的研究,學習了。” 謝謝星如雨閱讀。“三歲定八十”也隻是一種比喻,其實,三歲以後的培養和教育也非常重要。
星如雨周末愉快,
“ 心理學咱們過去都不了解也不太重視,其實很重要的。”領導說得非常對,心理學涉及到每個人的心理健康,應該多了解。
曉青領導周末愉快。
“ 同意暖冬“孩子的個性培養有內在和外在兩方麵的影響。” 謝謝美菲兒的認同。是的,一個人的成長受到內在的先天因素和外在的環境因素影響,缺一不可。我這篇文主要是介紹伊塔德,就沒有在先天與後天方麵做更多的說明。
美菲兒周末愉快。
“ 幾十年了對照許多身邊的人說我講話不清,我很不解。看了這篇文章我終於找到答案了。” 這篇文能讓博主找到答案,我很欣慰。謝謝你分享。周末愉快。
“ 沈香文中男孩的故事讓我想到"狼孩”,孩子的學習能力確實與成長環境密切相關,”人家的聯想很好。狼孩跟維克多一樣都是與人類社會隔離,受到環境的影響更接近動物習性,狼孩跟狼更接近。
人家周末愉快。
“ 孩子的個性培養有內在和外在兩方麵的影響”暖冬說得非常對,孩子的個性有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者均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方麵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暖冬周末愉快。
“ 我認同3-5歲前的教育決定一生。”謝謝生活分享你的觀點。當然,後天的培養和人生曆練也重要。
生活周末愉快。
“ 可憐的野孩子!不知他受過多少苦難和委屈” 是啊,一個野孩子在野外孤身一人能活到12歲不容易。
謝謝五月花聽歌和鼓勵。周末愉快!
“ 我上過個性心理學的課,老師講過Nature and Nurture的問題。好像各占50%。但孩子最初的三年非常關鍵,這個我非常同意”,亮媽說得很對,先天與後天對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都不能忽略,隻是可以說人的有些特質先天因素占的比例偏重一些,有些特質後天因素占多一些。我今天隻是介紹伊塔德,沒有在這方麵做太多的說明。
祝亮媽周末愉快。
祝藍天姐周末愉快。
“ 三歲看老,的確有些道理”,謝謝你的評語。由於我在這篇文章裏主要是介紹伊塔德的兩個理論,所以,我沒有說得太多有關一個人成長先天與後天的要素。雖然早期的教育很重要,但以後的培養或者說人生道路上的一切經曆對於一個人都成長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祝居士周末愉快。
感謝沉香分享心理學的重要發現,而且用引人入勝的文字和影像來講述史實和學術研究。有時候,我發現用中文寫學術論文簡直是折磨。佩服沉香能熟練切換,講故事一樣精彩:)
So the take home message is:
“第一,人類某些能力(如語言)的發展有關鍵期,錯過後將難以彌補. “
(我想,華語世界著名俗語“三歲看老”可能多半指的是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人類的發展高度依賴於社會和文化環境。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的本質,教育和社會化在人類發展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尤其人類的早期教育和社會化非常重要。”
我想,持續不斷的後天教育能顯著改善人類在社會中的行為。但是,如果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嚴重低下,這將直接影響他/她在社會中與人相處的能力。
所以,流傳至今的中式智慧“三歲看老”到頭來還是make sense :)
哈哈,俺這是瞎掰活:)
遙祝沉香在台灣一切平安順遂!
維克多打扮打扮,也是個很英俊的小夥子啊,
她不在的時候,維克多會去找她。最終,維克多表現出了對照顧他的人的感激,也慢慢表現出了同情他人。——真好,他心裏有老師了。雖然活的不算長,但感覺他已經懂得了依戀、感激,同情,還是活過了,——作為一個人。
哈哈,現在已經是台灣和日本的7/6日了。沈香用波瀾不驚的等待,粉碎了謠言和盲信(據說網上等看災難的有20多萬人,這世界不怕事兒大的人真多呀 )。。。也為你照樣全然投入和深情動人的歌聲,使勁兒地鼓掌 :)
沈香歌兒好聽。
我也想到了狼孩。沈香的介紹專業,學到好多。我看了視頻,他走路還真是疾馳的。同意暖冬“孩子的個性培養有內在和外在兩方麵的影響。”
《無盡的盡頭》挺好看的,沈香的歌唱得非常棒,和任素汐是聲音有點像,感人。
幾十年了對照許多身邊的人說我講話不清,我很不解。看了這篇文章我終於找到答案了。
謝謝你好聽的歌,周末愉快!
沈香的歌聲嘹亮,一如即往般的動聽!祝沈香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