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數萬條詞語,有學者做過專門研究,在我們日常用語中大約有30%的詞匯來自佛典,而我們瑯瑯在口卻習焉不察,日用卻渾然不覺。
佛教的傳入,爲中國文學語言增添了新的詞彙。伴隨佛教的傳入,佛經翻譯也隨之展開,佛教典籍中不少優美的典故和具有藝術美的新詞語,被引進入漢語。
據《中國小說史略》一書:六朝尤其是唐以後的文學作品,其中源於佛教的成語,幾乎占了漢語史上外來成語百分之九十以上。
佛經的傳入與翻譯,佛教用語逐漸變成了漢語係的日常用語。比如:時間、現在、當下、方便、利益、勝利、世界、實際、如實、抖擻、習氣、相對、絕對、現象、覺悟、解脫、頓悟、智慧、衆生、六道、有情、無情、淨土、彼岸、知識、唯心、意識、比量、忽然、剎那、煩惱、愛河、割愛、小品、彼岸、慾火等都來自於佛教典籍。
這些詞彙極大的豐富了漢語言文學的寶庫,使漢語言的表現力更爲靈活。據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統計,源自佛經的外來語和專用詞語多達三千餘條,可見佛教對中國語言的貢獻。
源於佛教的成語也很多,據《俗語佛源》一書統計,源於佛教的成語就達三百多條。比如:一刀兩斷、一絲不掛、一廂情願、一筆勾銷、清規戒律、六根清淨、胡說八道、拖泥帶水、大慈大悲、生老病死、心猿意馬、唯我獨尊、不可思議、冷曖自知、皆大歡喜、苦口婆心、菩薩心腸、大千世界、天龍八部、當頭棒喝、醍醐灌頂、空中樓閣、天花亂墜、現身說法、借花獻佛、嗬佛罵祖、癡人說夢、癡心妄想、泥牛入海、井中撈月、功德無量、晨鐘暮鼓、自欺欺人、五體投地、街頭巷尾、味同嚼蠟、僧多粥少、心猿意馬、苦中作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伸手不見五指、夢幻泡影、別具隻眼、心心相印、想入非非、不即不離、鏡花水月、家賊難防、愁眉苦臉、安身立命、口頭禪、一彈指、臭皮囊等都源於佛教用語。
這些源出佛典的語言不僅方便了人們的思想交流,也極大的推進了漢語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