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翎

原創文章:紀實連載,名人雜談,美房欣賞,人生感悟
正文

鬥膽談一談對“同性戀”的憂慮

(2021-11-05 03:36:29) 下一個

                                             文/簡翎

       當年有句話流傳得很廣,叫做男生不可不看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通過這句話,我認識了王小波。後來,又順著王小波這根線,慢慢知道了他後麵隱藏著一個獨特的知識女性——李銀河。

      不久,王先生猝然倒下了,而這位叫李銀河的新女性的麵容,隨著時光的流轉,不時浮現在大眾麵前,而且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焦點,終於在那些年由她引發了一場有關倫理道德的大論戰。

      不得不承認,李女士是研究“Xing”學的大家,很有學術成就,也很有一套自己的見解,而且有些觀點十分新穎前衛。特別是對許多人避之不及的同性戀給予了大麵積的理解、關照和同情。在此,我不是對李女士的學術成果說三道四,而是對她在同性戀問題上的過分寬容表達一點憂思之情。

      事實上,一個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他(她)的一生中,都有過一絲同性戀情結,不管你承不承認,哪怕是私心一閃念幽夢一瞬間,反正那種曖昧的情感是產生過的。隻是比較隱秘,連當事人自身都沒能自主察覺,也便忽略了。比如:一個女性對另一個女性的豐滿的胸部曾產生過想touch一把的迷亂,一個男性對另一位男性的健壯的肌肉曾有過想糾纏一番的衝動。

      但人與動物本質的區別,就在於人有控製自己的能力,而且這個能力往往是很大的。否則,現在,世界上的罪犯就不是被關進監獄的那麽些人了,數量要多得多了。許多人有犯罪的意識和衝動,之所以沒有實施犯罪,還是因為他們能用人的意誌控製住自己。

      人要控製什麽東西呢?當一種東西,既危害到個人健康,又危害到社會公德時,它就應該被限製、抵製和拋棄,而不是過分的理解與寬容。過分的寬容就是縱容。

      當然,一個人控製同性戀傾向最好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不要等它積鬱得過久成了氣候時,再行斬斷,那樣,就太晚了。

      同性戀傾向者要想有效地調控自己,首先就要認識到這種戀情的危害性。  “同性戀危害健康,這已經被大家所認同: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某某器官皰疹都跟同性戀有關,特別是比癌症還可怕的艾滋病就禍起這堵蕭牆。

      那麽,同性戀對社會有無危害呢?可以說對個人健康的危害也是對社會的危害,個人就是社會的一個分子,一個細胞嘛。

      要說自戀不危害社會還差不多,同性戀怎麽能說對社會沒有影響呢?如果說同性戀不危害社會,我也可以說毒品一樣不危害,隻要他自己偷著吸,不強迫別人吸,自己害自己就是了。

      “同性戀對社會的危害,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讓人更加缺乏安全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原來隻需防範男流氓的襲擊,同性戀泛濫成災後,還得提防著女色狼的侵襲。同樣,一個英俊的男子,不但要提心吊膽地避開富婆的身心騷擾,同性戀合法化之後,還得小心翼翼地逃避男富翁的甜言蜜語。這來自雙性的夾擊,實在難以抵禦。

      再設想一下,假如世界上同性戀者占了大多數,離人類快速走向滅絕的那一天還遠嗎?難道這樣的前景還不足夠可怕嗎?這絕不是聳人聽聞,美國一些人的做法就是要往這條路上狂奔。

      這十幾年,Gay在招生招工上,有碾壓正常性別的趨勢。比如,有的高中畢業生,在自我介紹欄,聲稱自己是LGBTQ,於是,很順利地就被藤校錄取了,而同校同級的小中直男,學習成績優異,GPA第一,品學兼優,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反倒被各大藤校拒掉了。甚至有一種論調,建議子女申請大學的時候,用不著改last name,也用不著改族裔,直接改成gay,再寫一篇哭訴被歧視被不公被不容的血淚史,保準兒會成為大藤寵兒。

      這就是在變相鼓勵青少年往gay的道路上發展嘛。如今的社會真是變得讓人不認識了,雖說不好提倡以做Gay為恥,但也不宜倡導以做Gay為榮吧。

      這樣看來,同性戀不是個小問題。在其上做些探討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

      說到底,同性戀屬於心理生理異常綜合症,可以看成是一種毛病。不管什麽樣的人有什麽樣的毛病,我們都不應該歧視,這是對的。應該做的是幫助其克服這種病症,去掉這個毛病。實在不能理解,李銀河們怎麽還能麵對這樣的人說什麽:你這毛病挺正常的,我非常理解它,也希望全社會都來認同,它的流行更說明了人的本性之需要。這不是雪上加霜,讓這病情越來越嚴重嗎?

      網上有些人,在支持李女士的觀點時,總是拿國外比如美國的觀念與中國的相比。

      沒來美國之前,我還以為美國在“Xing”方麵是極其開放的。時間長了,才發現,他們的觀念比較多元化,也就是有廣泛度寬容度,但深度絕對遜色於國人。很多人還是比較傳統保守的,極少聽說包二奶三奶之類的事兒,而且很多時候對賣淫嫖娼打擊的力度也很大,大到我都感到不合情理。

      比如:女警察化妝成妓女,站在街頭,攔住過往的車輛,問男司機“30美元,幹不幹?見對方猶豫,就接著問“20美元,怎麽樣?隻要對方點頭表示有點意思,就會指給人家一條路把車開到那邊,就是那個教堂旁邊,等著我。

      其實,在那邊,幾個男警正埋伏著。如此這般,一會兒的功夫,就釣到了一串兒老老少少的嫖客。我看到有的老司機滿臉沮喪地被從卡車裏拽出來,戴上銬子,並一再解釋我還啥也沒幹哩。我真替他們冤屈,沒準兒,不碰上這個警察妓女,人家是永遠不會走上犯罪道路的。警察,你這不是誘導人家犯罪嗎?說得尖刻一些,李銀河,你咋也有點美國的釣魚女警察的意味呢?

      那麽,美國人對同性戀的態度如何呢?的確是比中國寬容一點,但也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沒有顧忌。甚至當初乏善可陳的小布什能夠連任,也跟他和他的黨派,在性方麵的保守有關。直白地說,大部分美國人隻是表麵上對同性戀不說三道四,保持著一種理性的緘默。

      反正我接觸的美國人中,大都排斥這種感情,而且少部分有逃離的傾向。其實,有些同性戀” 者內心是很痛苦的,他們欲罷不能,欲舍不忍,陷入一種進退維穀的境地。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拯救他們,而不是往深淵裏再推他們一把。

      記得,前段時間,一次在超市,一對母女走在一起,年輕的母親將手搭在女兒的肩上,做親密狀,十來歲的女兒竟將母親的手拿下來,還說:媽,別這樣,人家會笑話我們是萊則賓的。可見,同性戀在美國的影響是很大的,同時,也說明,即使是有的青少年,也沒有將這種戀情看成是美妙和光明正大的。

      住街對麵的鄰居,本來是一對萊則賓,三十來歲,一個漂亮的白人女孩,一個美麗的黑人女孩,都領了結婚證,還一起買了房。上個月,黑美人搬走了,白麗人在約會一個人高馬大的英俊異性,兩人大部分時間成雙入對,顯得非常親密。看到這種景象,我竟感到一絲欣慰:世界上少了一對同性戀,多了一對異性戀,生活將更加和諧美好,陽光將更加明媚燦爛。

      隻可惜,從目前來看,轉同為異的案例還不多見。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3)
評論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縱橫客' 的評論 : 完全同意。
縱橫客 回複 悄悄話 慾念壓倒理性,對社會危害極大!對錢、對包包、對首飾、對權力地位、對肉慾等等慾念支配了一個人之後,人就是野獸性壓倒了社會性。最可笑的是:野獸都不搞gay, 說明人類要是不改進,自甘沉淪,就不如一隻小狗狗。不是嗎?
Matt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簡翎' 的評論 :

世界需要理解包容,如果社會沒有那麽多固定的框框,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比如說陽剛的女性和陰柔的男性,隻是性別性格光譜上的一環.
之所以LGBT團體中出現那麽多問題, 就是社會大眾不認同的後果, 因為不能像他人那樣光明正大地生活著.
我們作為受過許多教育的一群,更應該開放思想,多了解,站在不同角度審視;人類社會的文明就體現在對少數人的理解與尊重;這樣, 如果自己一旦落入那樣的情況,也有一個溫暖的友善的環境,大家都好好的生活.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tters' 的評論 : 哎,不知道怎麽辦啊。有的病能治,有的病治不了啊,尤其是心病。
Matters 回複 悄悄話 身邊有正常和諧家庭出來的同性戀孩子,為抗拒這個不認可的性取向幾乎崩潰.
在真正接受自己後,漸漸趨於身心健康.
沒有人會願意去走這一條艱難的路,實在是一種天生無法改變的.

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這種情況, 你會怎麽辦?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zyx' 的評論 : 非常同意。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圓老扁' 的評論 : 這種追求新奇的奇異心理,有點不同尋常。
圓老扁 回複 悄悄話 似乎不必給同性戀加上異常的帽子。我發小兒搞同性戀給我的感覺是因為天生好色--想試試新奇的玩法而已。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京花茶' 的評論 : 我從小到大,膽兒一直不瘦。謝謝推薦電視劇。
北京花茶 回複 悄悄話 這年頭還討論這個,膽兒真夠肥的。有空看看電視劇“The Lword” 開開眼。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這觀點新穎。如果能克服心理障礙,能從不育變有育。
ahniu 回複 悄悄話 同性戀沒有後代, 屬不育症。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eeyan'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評論。你對聖經研究理解得如此通透,讓我既羨慕又佩服。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韭菜' 的評論 : 謝謝點評,祝好。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olo15' 的評論 : 有一些科學家,認同同性戀者屬於輕度心理異常patient。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gerlily66' 的評論 : 對,是心理認同自己是男性的女同誌。
leeyan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太好了,一邊讀一邊笑,你討論的很輕鬆。
評論裏有說,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美國人太排斥。的確,聖經這本書少說也最少2千年了,書裏有記錄,那時候就有男跟男,女跟女,所以同性戀不是一件新鮮事,同樣記載的還有作惡多端的索多瑪,俄摩拉一夜之間大火焚燒,到現在仍是不毛之地。有信仰的人不是排斥這種行為,而是所有在神眼裏為惡的事,都要小心避免,所想要做的隻不過是,請不要惹怒神,所想做的隻不過是盡量做討神喜悅的事,畢竟我們是人,神是神。
不要以為惡人亨通就無所顧忌,聖經上同樣記載了在索多瑪被滅之前,亞伯拉罕和神的討價還價,最後是,索多瑪隻要還能找到5個在神看為義的人,神就會放過索多瑪,但是除了羅得,再沒別人,把羅得一家送到逃生之路後,索多瑪也在烈火中焚燒。
中國人說以史明鑒,多讀曆史可以避免重踏覆轍,聖經就是最早的人類曆史書,但是曆史久遠後,人類把它當傳說而不當神的話啦。
山韭菜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話題太敏感了!感謝簡翎勇氣,祝周末愉快!
solo15 回複 悄悄話 看完這篇博文,真的很無語,尤其是那段應該幫同性戀“改掉”性傾向毛病”大論。隻能說佩服博主對世間不內行的眾事的敢言。I came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any meaningful conversation/exchange requires both parties to keep an open mind, otherwise it's a waste of time. Thus I am speechless.
Tigerlily66 回複 悄悄話 李銀河後來自己的情人就是女人啊,不奇怪她理解和寬容同性戀:)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實在受不了左派把好好的大學,搞得那樣烏煙瘴氣。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盡管現在已經比過去寬鬆的多,但大部分國人還是不接受同性戀的。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鐵釘' 的評論 : 估計是名人求新求異的特質造成的。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不能同意更多了。說得太好了!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岸-影' 的評論 : 很專業啊,很像業內人士。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LD' 的評論 : 謝謝點評!
簡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alord' 的評論 : 雖不是專利,但確實同誌中得那種病的比較多。
鐵釘 回複 悄悄話 怎麽解釋文化名人同性戀的比例高,從柴可夫斯基開始就是,Anderson Cooper那麽絕頂聰明人也是!浪費基因啊!怪不得一代不如一代。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個事情其實是文化上的問題,中國社會對同性戀也是不願意接受的,但很少聽說美國這種父母強迫孩子接受什麽改變性取向療法的事情。
因為相對來講,中國文化比較寬容,尤其是家庭關係更緊密,做父母的可能不希望孩子是同性戀,但假如是這樣,也不至於走極端。
而美國就不同,因為宗教的因素,這件事就是個事情,這是宗教的排他性特點決定的,排斥不同。
我覺得華人應該是把中國文化中這種寬容的優點帶入美國,而不是接受美國文化中這種排外或者排斥不同的基於宗教理念的觀點。
平常心看待這種事就是了。舉個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同性戀,你難道就不承認是你的孩子了?不會吧?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如今在美國已經接受同性戀是一種生理現象的觀點,其實這個觀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西方主流醫學界接受,性心理學一書是一百多年前瑞典出版的,是世界上最權威的關於性有關的心理書籍,也早就在上個世紀被潘綏銘翻譯成中文,就已經明確了這個觀點,即男性同性戀是器質性的,而不是心理現象(當時不承認女性同性戀是器質性,主要是男女性活動不同的需求引出這個觀點,如今看也不符合實際)。
也就是同性戀這種性取向不是人們可以選擇的,而是生來就有的,隻不過與其他人一樣,隻有在青春期開始後才會有表現。不排除某些同性戀是心理性的,比如監獄這種環境裏女性很容易發展出同性戀性行為,但在一個正常的社會環境裏,同性戀一般都是器質性的。這就像黑人無法改變膚色是一回事。
目前同性戀僅僅是人類少數,也就沒有太多的研究放在其原因的方麵,未來也許可以從基因角度證明。
對同性戀的很多負麵的看法更多是反映一些人的自己的心理恐懼,其實同性戀不過也就是占人口10%的比例,永遠不可能成為社會多數,也不影響其他人的生活,除非你在乎這種“不同”的存在。
在美國,社會基本已經接受了關於同性戀的醫學界的主流觀點,有爭議的是關於同性戀是否有結婚的權利的問題,這是關於法律上的事情,類似監獄的犯人是否有選舉權?是同樣的問題。比如中國有所謂的剝奪政治權利幾年的概念,其實就是在幾年內剝奪選舉權。美國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但並沒有中國的這種明確的法律,因此就必然出現矛盾。
XLD 回複 悄悄話 我同意作者觀點!更讚賞其勇氣!
ialord 回複 悄悄話 性病不是同性戀的專利。你的有些觀點是建立在“設想”的基礎上,不成立。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