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翎
有些人對倪萍這位渾身上下透出濃鬱的文化氣息的女子,不以為然,總說她“沒文化”。
我倒覺得倪萍的文化底蘊很深厚,具體表現如下:
一、主持節目很文化:
她主持的“綜藝大觀”已經成為了文化娛樂界的傳奇。
倪萍主持節目似行雲流水,舒展自如,話語滔滔,言詞嘩嘩,不但催人淚下,往往還能使人破涕為笑,轉悲為喜。要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在這種大場合,別說臨場發揮,就是寫好了現成的稿子,使勁兒背也會磕磕巴巴。
倪萍的幽默感也不缺乏。有網友問:我覺得你適合演團委書記;倪萍作答:有我這麽大歲數的團委書記嗎?現在演黨委書記還差不多吧?
二、書寫得很文化:
我曾讀過不少主持人的大作,卻對倪萍的《日子》情有獨鍾,因為它不是一本乏味膚淺的流水賬,也不是小資情調的嚶嚶自語,更不是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雜談隨筆,它更像是一部成熟的文學作品,透著對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帶著感人至深的文化氣息。
讀她的《日子》,就像是坐在她的身旁,聽她滿麵春風,娓娓道來,輕輕奏響一個一個蘊含著生活哲理的優美小樂曲。文如其人,她的文風,樸實自然,少有雕琢的痕跡。從中可以看出,她不但書讀得多,而且將書本中的精華已經有機地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裏。
三、性格很文化:
倪萍說話看似不太講究,實話實說,有啥說啥。其實,仔細一琢磨,還是能覺察出那裏麵冒出來不少文化修養的小火花。
她從不說別人的壞話,對兩位比自己年輕漂亮的接班人周濤和董卿,更是嗬護備至,褒獎有加。即使麵對尖銳的批評,甚至是惡意的攻擊,她都能泰然處之,以笑作答。這要不是在儒家文化的大力熏陶下,自我完善,逐漸升華,誰能做得如此自然到位,超脫豁達?
深思一下為何人們對這樣一位渾身洋溢著中國文化氣息的女子,謂之以“沒文化”?歸納起來,不外乎是長相和說話。倪萍長得是不洋氣,要不後來重歸影壇後,導演總讓她扮演農村的大嫂大媽?倪萍說話也比較土,喜歡說大白話,而且她播“天氣預報”的山東鄉音還曾飛進了萬戶千家。另外,她的山東大餅烙得好,她的魯菜炒得也土得掉渣。所有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就活生生掩蓋了倪萍深厚的文化功底啦。
說倪萍沒文化,這是典型的“以貌取人”的說法。難道整天帶著“憂國憂民”的表情,說著半文言的沒有進化好的話,中間再加上外語單詞倆仨,時不時還冒出一串“愛爾維修、霍爾巴赫、安娜·卡列尼娜”,才顯得有文化品位,才顯得高貴文雅?
什麽是一個人的文化底蘊?不是讀了多少書本,抄了多少詩文,也不是咬文嚼字,高談闊論;是將書裏的東西化為己有,融進自己的言行裏,是用大眾語言化解高深的理論,並能以親切自然的方式傳輸給他人。倪萍,正是這樣一個有文化的人。
幾年前,又讀了倪萍的另一本書“姥姥語錄”,更堅定了倪萍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的看法。 你看人家那行雲流水、綿裏藏針的書風,那簡潔清新、一揮而蹴的畫風,要沒有常年累月的文化積累,是絕對創作不出這既接地氣、又筆墨傳神的文學作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