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翎
說到功夫醜星成龍,就不能不提到二李:李小龍和李連傑。此三人被稱為大鬧好萊塢的東方三條龍。這幾人中,李小龍在美國的影響力是無人能及的。一提中國功夫,美國人首先想到的是李小龍,甚至因演《臥虎藏龍》而出名的章子怡都被冠以“女李小龍”,而不是“女成龍”或“女李連傑”什麽的。
但斯人已逝,李小龍漸漸成為了一個神秘的功夫影子,變成了一個遙遠的神奇的記憶。畢竟人們還是經常在銀幕上看到依然健在的這些功夫明星,他們一邊在影視天地裏大展身手,一邊在現實生活中談笑風生,如此,知名度便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在一定範圍內,成龍(Jack Chen)大有在口頭上取代“李小龍”的趨勢。
成龍在電影裏的動作大都驚險搞笑,這對熱愛冒險探險的美國青少年一代的吸引力比較強,不少學生經常將Jack Chen掛在嘴邊,不知為何連華裔都不說Jack Cheng,而把音發成Jack Chen或Jackie Chan。盡管他本姓陳,但成龍的藝名聽起來更響亮一些,成龍,成為一條龍,聽起來很棒。如叫陳港生,就流俗了。
有一部卡通片叫《成龍之冒險》,寫的就是成龍本人,在美國小朋友中很受歡迎,它的觀眾主要是少年兒童。另有成龍主演的《尖峰時刻2》也很賣座,不過,劇情簡單粗糙,人物刻畫得像稻草人,毫無質感和深度,支撐它的全靠成龍玩的一個又一個小噱頭,而這些小噱頭恰恰能抓住孩子們簡單新奇的心靈。說成龍是“美國小屁孩”的偶像是非常貼切的。
美國成年人,尤其是成年女性,對李小龍情有獨鍾,因為李小龍不但功夫一流,人長得也很帥,素有“美男子”之稱,正像洪晃說的那樣“男人漂亮了也沾光”,所以,你問美國成年人對李小龍和成龍的看法,他們中很多人都將欣賞的票投給了在另一個世界的李小龍。
順便提一下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他長得比李小龍還帥,在父親離世多年後,便子承父業,毅然踏上了職業武功演員之路,成為了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不幸的是,1993年3月31日,因為在拍電影時發生了意外,這位功夫王子被真子彈擊中,血灑片場,在28歲的美好年華,就追隨父親而去了。
回頭再談成龍。成龍的外貌不如李氏父子討巧,大鼻子小眼睛,笑眯眯喜滋滋的表情,加上他的武功是諧趣搞笑型的,能逗得小孩子嘎嘎大笑,並產生仿效的衝動,但對成年人成熟的雙眼和大腦,就沒那麽大的吸引力了。父母們往往一邊陪著孩子在成龍“麵前”傻笑,一邊在心裏懷念著昔日那個“功貌雙全”紅透半邊天的Bruce Lee 。有人形容看李小龍的功夫片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激動、熱血沸騰,看成龍的打鬥片則像是轉瞬即逝的快感、如一陣風,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
曾經轟動一時的,美國女影迷因不能見到成龍而氣急生瘋,要用炸彈炸毀心中的偶像成龍的傳聞,後來被證實不是真正的“美國女人”而是一位登陸美國的菲律賓女子幹的。
美國不少人雖然喜歡輕鬆搞笑的氣氛,但卻不會將這樣的人拿來做偶像。在三四十年代,有一位好萊塢的男演員漢弗萊·博加特 Humphrey Bogart,個子不高,相貌不俊,上唇還受過傷,導致說話不太清晰,他飾演的角色大都是警察、偵探、殺手等。他從來都不笑,一貫的硬漢形象,憑著這些外部特征和真實自然的演技,獲得了“日不落影帝”的稱號。直到現在,美國青少年還在欣賞他的老片,將其作為崇拜的偶像,連他說話時卡在喉嚨裏模糊不清的“咕嚕”聲也拿來模仿。
硬漢在美國曆來是大行其道的。在人們的記憶中,“發仔”(周潤發)屬於奶油型的,至少在我的感覺裏是這樣。但因為他在《臥虎藏龍》裏,好好展現了一番“男人味”:武功高強、性格內斂、胸襟博大,使他贏得了美國電影人評選的“亞洲007”的稱號。而成龍與這類的獎項曆來無緣,因為他在電影中扮演的多是喜劇人物,雖詼諧逗趣,但深度不夠,“酷”味不足,激不起成人的崇拜欲。
到了美國才知道確實stand up是最掙錢的,如果是明星。
但隻有悲劇才會產生英雄,這是文學作品的鐵律。
喜劇與悲劇中的人物特點最大區別在於悲劇需要演員具有同樣的特質,具有持續性才能給人留下印象,演員在不同作品中需要表現同樣的特點,比如伊斯特伍德的西部片。
而喜劇演員要求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樣,否則達不到喜劇效果,因為產生喜劇的前提是出人意料。
這是觀眾perception的問題,或者說市場需求問題。喜劇演員是給人留下印象最不強烈的,沒有人能靠一部作品走紅。
而悲劇英雄的演員隻需要一部作品就能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