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翎
前些年,讀了一本英文紀實小說,名叫《The Story of My Life: An Afghan Girl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ky》,這部紀實作品是一位生活在美國的阿富汗姑娘法拉·艾哈邁迪 (Farah Ahmedi )寫的。
她的父親和兩個妹妹被塔利班埋下的地雷炸死,她的左腿被炸掉,兩個哥哥逃出阿富汗,下落不明,她和母親作為幸存者,作為難民,曆盡艱辛來到了美國,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位阿富汗姑娘的書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各大報刊和電視媒體的追捧,《紐約時報》把它譽為極受歡迎的暢銷勵誌回憶錄。《芝加哥論壇報》更是充滿感性地大大吹捧了這本回憶錄一番,還說悲劇與希望、決心與勇敢同等重要,艾哈邁迪的經曆證明,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人心不僅能忍受,還能茁壯成長。天空的另一邊是“一段非凡的旅程”,法拉·艾哈邁迪故事激勵著我們所有人。
2005年春天,小布什夫婦邀請Farah Ahmedi 到白宮做客,勞拉與Farah Ahmedi 親切交談的情景至今曆曆在目。
實話實話,這本書確實寫得不錯,書中文字通俗易懂,故事情節淒美感人。這位年輕的阿富汗姑娘真切地講述了她們母女從飽受戰爭蹂躪的喀布爾碾轉來到美國的令人心碎的旅程,由此,俘獲了一大票心中充滿博愛的美國人的心。
但讀了之後,我卻有一點不同的感受。從這對可憐的母女的敘述中,我隱隱約約覺得什麽地方不對勁兒。雖然我對女孩全家的悲慘遭遇非常同情,但同時,也對她們母女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自私自我和不懂得感恩的品性多少有一些失望。
當初,美國的難民接收機構,將Farah Ahmedi 和她的母親分配到芝加哥居住,母女兩人就不高興了,因為她們想去舊金山,於是,就跟有關機構發生了齟齬。
後來,美國政府白送了該母女一套房子,一室一廳,甚至水電網,還有食物等,都是國家付費,不用她們付一分錢。但母女兩人不滿意,原因是她們想住二室一廳的大房子,結果給的是一居室的小房子。
政府為了讓Farah Ahmedi 學會開車,能帶母親看病,還免費給了她們一輛二手車,並派人教Farah Ahmedi 學會了開車。據說,這輛二手車,並不太舊,性能各方麵都不錯,但是,她們還是抱怨,說沒給她們一輛新車。
這對母女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在阿富汗這種人不算少數。前幾年,還有阿富汗難民因為政府給的房子不夠大,起訴政府的,被法官判敗。
這類人,你為他們付出再多,他們都認為是應該的。一旦什麽地方不如意,就牢騷滿腹,抱怨連天,不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不懂得感恩他人的幫助。
你為她們而戰,讓她們揭下麵罩,露出麵孔,呼吸自由的空氣,她們不感恩,寧願蒙上黑布,隻露出兩隻眼睛,再回到中世紀的黑暗中去,人家執意這樣做,簡直擋都擋不住。
為這樣的人群而戰並收留了大批阿國難民,裏麵還不知夾雜著多少滿腹怨氣之人,這不是悲哀是什麽呢?
(1) 她們想去加州是因為另外同期的四家難民都被分配去加州
(2) 芝加哥的房子是政府補貼房子,她們領食品券,用殘疾人社保交很少的租金
(3) 她們主要是通過World Relief 教會慈善組織資助來美國,電話,車和看牙醫也是這個組織幫助的。她不高興不是因為給的是舊車,而是因為之前她喜歡的紅色舊車不available了
她寫這本書時才十七八歲,母女倆可能有點high maintenance。但總體來說書中她還是挺感恩的,特別是對World Relief教英語的義工Alyce夫婦給予的幫助她有詳細的感激之情的描述。
好文,最近在想原來看過的《The Kite Runner》,也是講的那裏的事情。
之前一定要講清楚,接受難民,把他們帶入美國之前,講清楚以後的困難和美國政府能提供的生活狀況.........
所謂的“醜話說在前麵”! 幫兄弟姊妹或其它親戚移民來美的人中,許多也有類似的經曆! 幫前幫後,最後卻把關係搞僵了!
人性(雙方)決定了無論借錢給人或幫人,如果“度”掌握不好,最後會成“陌生人”,甚至會成“仇人”!
但我仍然支持美國保持移民開放! 對美國的持續發展和繁榮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