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中美好的夢是“雨露潤春華,桃李滿天下”,聽起來情調高雅,詩意芬芳,但對礦院人來說,好像總覺得有那麽一點矯情。那,礦院老師們的夢想又是怎樣的呢?說來話長啊。還好,他們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99年初春,評職稱的繁忙季節又到了。
礦院的老師們坐在電腦前,“噠噠噠“像放機關槍似的,很有節奏地敲打著自己的累累碩果。不管是青年教師評講師,中年教師評副教授,還是老年教師評教授,大家都在材料的準備上,一絲不苟,狠下苦功。
首先,一份拿得出手的總結報告是絕對不能少的。報告的篇幅不能短,短了意味著工作做得不夠;但也不能像老太婆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讓人不忍卒睹,望而生畏。另外,總結報告還得打印出來,幾頁透著墨香的打印紙,握在手裏“沙拉沙拉”響,看起來,賞心悅目,讀起來,心情舒暢,可以給評委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當然,總結隻能算包裝,包裝好看固然重要,但裏麵的東西也要拿得出手:首當其衝的是論文,最好是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超好的是在國際刊物上登載的;其次是教材和專著,專著比教材的含金量高,教材是抄出來的,專著是寫出來的。除此之外,如果有科研項目,而且出了成果,那就大好特好了,競爭力一下子提升了一個檔次。
以上材料,都得在申報職稱之前準備出來。而後,申報人要攜著這些東西登上係級評審大會的現場,像直播帶貨一樣,一邊朗讀個人總結,一邊推銷自己的成果,所有的申報人都得走這個過場,末了,全係教職工無記名投票。投票通過後,才算過了第一關。
像礦院這樣的二本學校,有單獨評審講師的資格,但沒有審批高級職稱(包括副教授、教授)的權限,所以,高級職稱的評審就顯得更嚴格、更複雜。
對如此決定命運的契機,柳雲衫是善於把握的。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精心準備了一係列的材料。與他資曆相當的機械係總支書記蘇善林自認為條件還不成熟,沒敢申報。
同期,在礦院熬了十幾年,且當了八年講師的徐爽,在總共發表了十一篇論文,出版了一本教材和取得了一項科研成果的情況下,申報了副高職,副教授。與徐爽一起申報高級職稱的還有韋君和於卞莉。夏明德走的是“工程係列”,嚴格地說,跟徐爽們不算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對於徐爽申報高職,韋君並不吃驚。韋君和徐爽都有“學術論文”,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誰也沒想到,兩年前,還一無所有的於卞莉,竟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拋出五六篇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這讓韋君心裏發慌,腦袋發懵。
韋君合計了合計,自己七篇文章,比於卞莉的多,比徐爽的少,當“男二號”沒啥問題吧?隻是,對這個像牛皮糖一樣的於卞莉,真是無可奈何。怎麽這家夥,啥也不拉趟呀?還以為競爭對手就一個徐爽呢,哪知半路又殺出來一匹黑馬。他想想自己的論文雖然比小於多兩篇,但其中有三篇是在“增刊”和“特刊”上發表的。明白人都曉得,在這樣的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啥也不是,純粹是照顧評職稱的人以及為了編輯部的創收而增設的:
凡不能正兒八經地將鉛字落實在“正刊”上,而又急於發表論文的作者,都可以通過資助版麵費的方式,將大作填充在“增刊”上。想起這些,韋君心裏就不舒服,為了在數量上占上風,“以多取勝”,咬著牙掏了一千多塊錢,在這種垃圾刊物上,發表了三篇文章。如此,才超過了評定副高職所規定的五篇論文的底線。
於卞莉這個“悶罐兒”比韋君的心術更勝一籌。她知道“臨時抱佛腳”不行,所以,早在幾年前,就提前為自己的論文出籠做了準備工作。她想方設法與自己在天津的中學同學取得了聯係,這位同學七八年考入北京工業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如今在天津一家機械類雜誌出版社擔任副主編。
這樣一位有用的人,於卞莉早就惦記上了。節日一到,小於總是及時給副主編同學寄去精美的賀卡。而且還利用幾個假期,在回山西老家探親的途中,特意繞道去天津,與該同學聯絡情感。當然,少不了帶上本地的土特產,讓同學和其家人嚐嚐鮮。
那位同學非常機靈,心裏明白人家無事不登三寶殿,一定有事相求,三言兩語就探明了真相,遂主動邀請於卞莉寫文章。於同學就坡下驢,在97年和98年,接連拋出了好幾篇標題不同但內容相似的論文。同學一看,語言通俗,條理清楚,但新意不突出,創意也欠缺,不得不請業內專家進行了一番精加工。定稿後,登在期刊的後麵,但不是倒數第一篇,這樣,不至於太顯眼,同時,也讓老同學麵子上過得去。
為了助於卞莉一臂之力,老同學還開出了一份“證明”,底下蓋著“某某編輯部”醒目的大紅印章,證明於卞莉的論文在某些方麵有創見,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這錦上添花的事情,編輯部的副主編做起來不費吹灰之力,無損編輯部的一根毫毛,卻能賞老同學的臉,何樂而不為?
話說於卞莉頗有底氣地捧著“論文”和“證明”走上了係評審會,著實將韋君嚇了一大跳。還好,韋君隻是虛驚一場。根據群眾投票的結果,徐爽第一,韋君居中,於卞莉墊底。單從表麵來看,於的材料比韋的要“過硬”一些。關鍵是人們在心理上準備不足,按施大棟施大炮的說法,左看右看於卞莉隻像八麵玲瓏的好好先生,不像有科研水平的副教授的“後備人選”,但人家材料都湊齊了,不像也沒辦法了。
回頭再說老柳,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還是報了教授。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與兄弟院校那些年輕有為的高學曆的申報者比較起來,處於劣勢,有可能通不過省級專家的審核鑒定,但還是抱著一絲僥幸心理,不想放過這次機會。他想,即使今年通不過,明年再報時,就混了個臉熟,那些評委還好意思再不讓過關?他已做好了犧牲一次“名譽”的思想準備——被省裏卡下來。好在,他跟朱院長的關係不錯,學校這一關是沒多大問題的。
按道理來說,高等院校的院長大都希望自己的學院裏多出幾個教授副教授什麽的,好給學校撐門麵。但礦院這一任朱姓院長與眾不同,他曆來對那些年齡輕得可以做他兒女的教師削尖了腦袋往高級職稱堆裏鑽看不慣。這是因為他有不堪的過去,在追逐夢想,評定高職時受了刺激:
記得當年評副高職時,擔任計算機係總支書記的老朱都快五十歲了,年齡一大把,論文幾小篇,而且都是在本院的刊物上發表的,沒有一篇拿得出手。送到本省重點大學“中國礦院”去評審,兩次都沒通過。第三年,當任的老院長急了,那是個恨不得把所有的教師都拉進“高職”隊伍裏的超級“伯樂”。他動用自己的老關係,人托人,好不容易在那所大學裏找了兩個熟人專家寫評語,總算讓老朱勉強過關了。但人家的評語寫得很幹巴,挺勉強,給他的鑒定都是 “基本上達到了副教授的任職資格”。
評上高級職稱的老朱,對老院長的大恩大德牢記心間,以誠相報,為人謙和,工作賣力,管理有方,經常通過一種巧妙的方式,給“院座”獻計獻策,還頻繁請老院長到計算機係蹲點,與師生座談,指導工作,新政策出台也是先在計算機係搞試點,兩年不到,老朱就把計算機係搞成了老院長的革命根據地。
那時的老朱,雖然媚上,但不欺下,對下屬很好,抬愛有加,平易近人,深得人心。省裏來人考察院級幹部後備人選,老朱剛剛五十出頭,又有多年任中層幹部的經驗,還是高級職稱,群眾關係也不錯,加上老院長的引薦,於是,順順當當地坐上了第一副院長的交椅。又過了兩年,院級領導的經驗也積累得差不多了,而且接替老院長職位的李院長也調到省裏去了,退居二線的老院長,又憑著多年的人脈,幫助老朱牢牢抓住李院長拋過來的接力棒,一躍成為礦院的領頭羊。
隨著職位的上升,朱院長慢慢變了。官氣日益見長,逐漸展露鋒芒。昔日一起共事的老同事,也覺得朱院長越來越難以打交道了,講話盛氣淩人,做事六親不認,於是,有人背後喊他“朱元璋”。他們眼看著朱院長正朝著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方向發展。
話說朱院長在校級評審會上,對同時代的老同誌們還算講情麵,而對年輕一代就鐵麵無情了。每年夠評高級職稱的人員都超過上麵給的名額,必然要把一些人給涮下來。老朱的觀點就是論資排輩,寧缺毋濫,說白了,就是優先考慮老教師,年輕教師哪兒涼快先在哪兒呆著去。此外,寧可損失名額,也不能將“濫竽充數”者硬報上去。朱院長早已忘了,當年他就在“濫人”之列。
徐爽們趕上這樣一個院長當道時評職稱,算倒了黴了。十六個院級評委投票,徐爽、於卞莉和韋君的得票都是十五票,就少“朱元璋”那一票。
在這個文化大省,每年高校上報職稱的時限是年初,要曆經半年的時間,才知道結果。這半年對那些有牽連的人猶如十年一樣長,他們心裏的小鼓要從寒冷的早春一直敲到立夏。
徐爽早早將這一消息告知了在山東的老媽,徐媽媽替女兒暗暗激動高興了好幾天。早晨,跟一群老太太到廣場上“早鍛”,還喜氣洋洋地將女兒即將評上副教授的消息告知幾位老大姐,引來一片羨慕的目光。
回到家後,徐媽媽坐在沙發上,浮想聯翩,夜不能寐。都說藏在人心裏的情緒就像放進鍋裏的餃子,隻要時機成熟,就會翻騰著浮起來,你想按都按不住。這會兒,徐媽媽的思緒就像開水煮餃子一樣,上下翻滾了。她想起老伴生病期間,把一個紅皮筆記本交給了她,斷斷續續地吐出幾句話:“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擔心有可能看不到爽爽成家了……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爽爽在這方麵很不成熟……在合適的時候,把這個筆記本交給她,也許有點用處……”
徐媽媽拉開燈,彎下腰,從樟木箱裏翻出了這個特殊的筆記本,翻閱起來。裏麵都是老伴為女兒摘抄的“愛情箴言”和“青春絮語”,後麵還附有“情書”範本,大概是從什麽書上搬過來的。徐媽媽知道,老伴認為爽爽隻知道學習上進,努力工作,在“談情說愛”上,腦袋裏少一條筋。她老爸就想通過這種方式,幫她收集一些資料,關鍵時刻也好派上用場。老伴在扉頁上特別注明“給小爽”,下麵還工工整整地寫上了“培根”的一段名言:
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老先生,大概是想借用培根大師的哲學語句來減少家人目睹筆記本時的一點尷尬吧?
徐媽媽不無傷感地想,假若老伴還活著,該多好!爽爽要當副教授了,做父母的一向注重兒女在學業上的成就,他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和她一樣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