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日敬拜轉到了奧地利的聖Poelten。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
聖波爾滕,自 1986 年以來一直是下奧地利州的省會,擁有 58,856 名居民,是下奧地利州最大的城市。就人口而言,聖波爾滕在奧地利最大的城市名單中排名第九。
這座城市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特雷森河畔,麵積為 108.44 平方公裏,同時也是法定城市、直轄市和區。St. Pölten 周邊地區自石器時代以來就有人居住;根據定義,該市被認為是奧地利最古老城市之一。 2016 年 11 月 17 日,聖波爾滕成為第 75 個被歐洲新教教會社區授予“歐洲宗教改革之城”榮譽稱號的城市。
在中世紀早期,市中心地區既有一座修道院(希波呂托斯修道院),也有一座世俗定居點,現在被長廊所包圍。經考古驗證,修道院可能是在查理曼大帝的阿瓦爾戰役(從 791 年開始)之後由 Tegernsee 修道院建造的,但最遲是在 850 年左右。
這個地方如此幽深的曆史背景,我在思考,要不要去那裏旅遊,過一段時間????
這座城市的名字就來源於這座修道院:“Pölten”是男性名字“Hippolyt”的日耳曼化形式。這座城市的守護神是西方教父,大概是曆史上第一位反羅馬教皇的希波呂托斯(Hippolytus of Rome,約 170-230 年)。
根據最常見的理論,中世紀早期的村莊位於 Hippolyt 修道院以西的地麵上,現在被 Klostergasse、Grenzgasse、Domgasse 和 Kremser Gasse 包圍。這可能是一個典型的中世紀早期集群和小巷群村莊。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的聖波爾滕,在一個小區域內可能有兩個莊園領地:希波呂蒂修道院屬於泰根湖修道院,特雷斯馬定居點屬於帕紹。
由於查理曼大帝將阿瓦爾人征服的領土交給了戰役的參與者,因此可以假設巴伐利亞的泰根湖修道院就是以這種方式來到聖波爾滕地區的財產。 希波呂托斯修道院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配備了羅馬同名希波呂托斯的遺物。到目前為止,隻有少數希波呂托斯修道院的結構遺跡被包括在後來的新建築中,但沒有一個是前羅馬式時期(1000 年之前)的。
另一方麵,今天教區博物館展出的陶瓷碎片是從修道院成立時、1949 年和 1951 年以及 1988 年在今天的聖波爾滕教區建築的分會花園中發現的。希波呂托斯修道院的中世紀早期報告可以追溯到 10 世紀。據說 Adalbert 和 Otakar 兄弟在聖波爾滕建立了他們創立的 Tegernsee 修道院的女兒修道院。本篤會還將希波利特遺物帶到了聖波爾滕,該鎮現在的名稱由此而來。自 828 年以來,該修道院一直由帕紹主教轄區擁有。可以假設起源於那裏的傳教活動主要在大摩拉維亞帝國,據說茲諾伊莫 Pöltenberg 的教堂就是從那裏建立的。
在 907 年左右馬紮爾人入侵期間,修道院幾乎被完全摧毀。直到 955 年萊赫費爾德戰役後才重建。這座修道院於 976 年在皇帝奧托二世 (Emperor Otto II) 為帕紹朝聖者主教 (Bishop Pilgrim of Passau) 撰寫的一份文件中首次以書麵形式提及。在帕紹的阿爾特曼主教的領導下,它於 1081 年改建為奧古斯丁修道院,從那時起,在 12 世紀受到聖彼得的讚助 主祭壇供奉著聖斯蒂芬和希波呂托斯
大教堂的當前形象是在 17 世紀創建的。在 1621 年的一場大火之後,今天的教區建築采用早期巴洛克風格設計。該建築曆史上的最後一個亮點是教務長Johann Michel Führer 領導的前修道院。他對梅爾克修道院等鄰近住宅的高巴洛克式輝煌充滿熱情,並與住在該市Jakob Prandtauer成為了誌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改建計劃無法實施,經濟上超負荷,當他於 1739 年辭職時,修道院幾乎破產。
1784 年,修道院被約瑟夫二世廢棄。次年 1 月 28 日,該建築成為新成立的聖波爾滕教區的主教所在地(大教堂),該教區根據庇護六世頒布的教皇詔書而成立。
1873 年,牧師Josef Kinzl創立了下奧地利州天主教愛國人民和新聞協會,出版了 St. Pöltner Boten。這已經發展成為教會雜誌。
聖波爾滕大教堂是一座大教堂,盡管其晚期羅馬式核心保存完好,但該建築似乎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並且是受保護的建築。
我覺得它的外觀不怎麽驚人,但是內部美麗無比。
1653年時,修道院的全景,可惜今天都已失去。
教堂內部的祭壇
合唱團
管風琴
天主教的儀式總是非常華麗,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穿著白袍,看上去那麽聖潔。少女虔誠得像瑪麗亞,真想為她畫一幅頭像。神父五官端正莊嚴,仿佛不食人間煙火。
今天講了一段經文:耶穌被他的父母抱去聖殿受洗。《路加福音》第二章。
21 滿 了 八 天 , 就 給 孩 子 行 割 禮 , 與 他 起 名 叫 耶 穌 ; 這 就 是 沒 有 成 胎 以 前 , 天 使 所 起 的 名 。
22 按 摩 西 律 法 滿 了 潔 淨 的 日 子 , 他 們 帶 著 孩 子 上 耶 路 撒 冷 去 , 要 把 他 獻 與 主 。
23 ( 正 如 主 的 律 法 上 所 記 : 凡 頭 生 的 男 子 必 稱 聖 歸 主 ; )
24 又 要 照 主 的 律 法 上 所 說 , 或 用 一 對 班 鳩 , 或 用 兩 隻 雛 鴿 獻 祭 。
25 在 耶 路 撒 冷 有 一 個 人 , 名 叫 西 麵 ; 這 人 又 公 義 又 虔 誠 , 素 常 盼 望 以 色 列 的 安 慰 者 來 到 , 又 有 聖 靈 在 他 身 上 。
26 他 得 了 聖 靈 的 啟 示 , 知 道 自 己 未 死 以 前 , 必 看 見 主 所 立 的 基 督 。
27 他 受 了 聖 靈 的 感 動 , 進 入 聖 殿 , 正 遇 見 耶 穌 的 父 母 抱 著 孩 子 進 來 , 要 照 律 法 的 規 矩 辦 理 。
28 西 麵 就 用 手 接 過 他 來 , 稱 頌 神 說 :
29 主 阿 ! 如 今 可 以 照 你 的 話 , 釋 放 僕 人 安 然 去 世 ;
30 因 為 我 的 眼 睛 已 經 看 見 你 的 救 恩 ─
31 就 是 你 在 萬 民 麵 前 所 預 備 的 :
32 是 照 亮 外 邦 人 的 光 , 又 是 你 民 以 色 列 的 榮 耀 。
33 孩 子 的 父 母 因 這 論 耶 穌 的 話 就 希 奇 。
34 西 麵 給 他 們 祝 福 , 又 對 孩 子 的 母 親 馬 利 亞 說 : 這 孩 子 被 立 , 是 要 叫 以 色 列 中 許 多 人 跌 倒 , 許 多 人 興 起 ; 又 要 作 毀 謗 的 話 柄 , 叫 許 多 人 心 裡 的 意 念 顯 露 出 來 ; 你 自 己 的 心 也 要 被 刀 刺 透 。
名畫欣賞《西麵頌》
荷蘭畫家Aert de Gelder(1645~1727年)創作《西麵頌》,他師承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年),是倫勃朗在阿姆斯特丹期間最後一批學生之一,他於1661至1663年間於林布蘭的工作坊學習。
蓋爾德於1700至1710年間創作的《西麵頌》,以聖嬰為中心,西麵、約瑟、馬利亞三人環繞在周圍。在以光影區別的構圖中,侍立在一側的約瑟幾乎隱於暗處,難見其形容,焦點凝聚於舉目望天的老人、繈褓中的耶穌和低頭祈禱的馬利亞三人。
此時期的繪畫已迥異於中世紀的宗教畫,蓋爾德未在馬利亞頭頂畫上光環,隻有一襲帶著條紋、樸素的頭巾,她合十雙手,露出初為人母靜謐的臉龐。她的袖口露出蕾絲衣飾,類似風格的衣飾也出現在西麵身上,應是荷蘭畫家的想像。
位在中間的嬰孩耶穌,安穩恬靜地躺臥著,是我們所熟悉的聖誕節耶穌的典型樣貌。顯見在〈平安夜〉(Silent Night)這首詩歌於1818年問世之前,人們對耶穌的嬰孩形象已是如此認定。
情感表現最為強烈的,不是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的人子,而是一臉盼望的西麵。他捧著嬰孩,仰麵向上,衰老的痕跡一覽無遺,目光卻是炯炯有神。我們藉由路加的記載曉得他此時發出的頌讚、感謝,因為他終於看到神的應許實現,得償一生夙願。
《聖母獻子》是菲利普·德·尚帕涅於1648年創作的油畫作品。現收藏於波多黎各龐塞藝《聖母獻子》是菲利普·德·尚帕涅於1648年創作的油畫作品。現收藏於波多黎各龐塞藝術博物館。畫作寬0.882米,高1.095米。
這幅作品描繪了耶穌在聖殿獻子的場景。畫麵背景設定在一個古典風格的建築空間內,有柱廊和樓梯。構圖中心是西麵,一位長著長胡子的老年人,懷抱著嬰兒耶穌。身著藍色長袍的聖母瑪利亞站在西麵身旁,麵容平靜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幕。約瑟夫也出現在畫麵中,還有其他人物,包括一些男人和女人,其中一些人似乎在觀看這一事件。人物刻畫細致入微,藝術家運用光影來營造深度和體積感。整體氛圍莊嚴而虔誠。寬0.882米,高1.09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