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到了主日,電視敬拜來到了慕尼黑Passionskirche in München。
早上起來,發現窗外特別美麗,一片銀裝素裹,老城裏家家戶戶都還燒著爐子,煙囪裏冒出的煙,在空中輕輕地舞蹈。我舍不得離開這場景,癡癡地看著,敬拜是用耳朵聽的,沒有在電視機前。(下午又補看了)
今天的主題是《我們在天上的父》,電視裏用德語播講,我這裏改用中文《主禱文》:
對於這段禱文,耶穌在2000年前教導了人類,每個人在念它時,受到的衝擊和體驗是不一樣的。有一個100歲的老太太,臨死前,天天去教堂。她不做其它的事,就念這段耶穌教給她的禱詞。我聽了之後,眼淚唰地一下就流出來了。
1947 年,這座教堂被命名為“Passionskirche”,以紀念該教區在納粹政權期間的苦難時期。目前的建築群具有當時的典型建築風格和紅色熟料磚立麵,是根據 Friedrich Zeitler 的設計於 1966 年建造的。1970 年,現在的教堂被祝聖。從外觀上看,這座非典型的教堂建築與所謂的 Siemenswerksviertel 的供應商工廠的設計融為一體。在室內設計方麵,石灰華與切割清晰的聖壇中的熟料磚形成色彩對比。自由漂浮在東牆前的十字架、祭壇後麵的鑄鋁和有機玻璃燭台以及有機玻璃聖經講台都是在金匠和銀匠 Hermann Jünger 教授(1928-2005 年)的工作室中製作的。它們使用鋁和有機玻璃,指的是西門子集團的主要材料,該集團幾十年來塑造了該地區,也是許多新教徒的主要雇主。Günther Danco 以抽象形式設計了受難和複活節活動,北立麵有四個窗戶。
受難教堂的祭壇由石灰華製成,由慕尼黑雕塑家 Inge Seyffart 裝飾,雕刻了穀物和藤蔓的穗子,作為主餐服務中麵包和葡萄酒的象征。祭壇下是教堂的奠基石,上麵刻有“1968”。自 1990 年以來,祭壇一直是銀匠和金屬雕塑家Peter Luther的祭壇十字架“複活太陽”的所在地,東牆上有六個鑄鋁和有機玻璃燭台,以及一個來自金匠和銀匠Hermann Jünger工作室的自由浮動十字架。在祭壇的左側,藝術家Nikolaus Hipp 的一幅黃色、橙色和赭色抽象畫自 2008 年以來一直懸掛著。
教堂會議室最多可容納 250 名訪客。到 2024 年底,每個中央過道的左側和右側永久安裝了 9 排長椅。2024 年 12 月,這些長凳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靈活的座椅,這允許在相同容量的不同場合更靈活地使用空間。
上麵是關於這座教堂的曆史。
這個教堂的建築很現代,層高很低,讓我想起中世紀受迫害的基督徒,躲在地下水道或者岩洞中敬拜的場景。
這個教會的信眾平均年齡很年輕,看上去充滿了活力。好像有許多年輕人和大學生。
他們講究著裝,合唱團成員沒有專門的製服,大家穿著平時的衣服,卻統一色調:灰色、米色和白色。看上去規整劃一,很藝術很和諧。女牧師是一位博士,穿著黑色緊身衣、男牧師穿著草綠色二用衫。也沒有穿製服,但是在喉結的地方用了一小方塊白色,做為牧師的像征。
下麵看圖:
這個是聖誕節時候的一張照片,感情這條裙子就是女牧師的工作服。
她講話時的身體語言不太舒服,扭扭捏捏。讓我想到,一個人的儀態,坐姿和走路的樣子都十分地重要,給人以最初步的印象,好與壞。我們國人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教育,所以我剛到日本時,常常被人教導,怎麽穿衣服、怎麽坐、腿要怎麽擺、飯要怎麽吃、手要怎麽放。這些都是一點一滴潛移默化的,在我們同人交流時,不知不覺中,就向對方講述了“我是怎樣一個人”。
在德國,我也有這方麵的經曆。這就是為什麽,二位中國女人站在麵前,我馬上就可以判斷,哪一個來自台灣、哪一個來自大陸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