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uppertal的Elberfeld區域有一條街道叫Luisenstrasse, 那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有許多精致的小店和餐廳,我常常喜歡去那裏閑逛。我不買東西,光是看看就賞心悅目。走累了,就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吃吃喝喝。連那個地方的大眾食堂,都美味無比。
走完了Luisen老街,就可以去邊上的“油山”(Oelberg)登高望遠,也可以去邊上的小公園看綠色植物和花花草草。那裏從前是一個大戶人家的私家花園,後來捐給了市政府做公益綠地。
Luisen街區的西部,是一條壯觀的大道,車來人往,可以想見它是從前的“巴黎香榭裏大街”,那裏曾經有過一家很大的中國酒樓,我跟老公進去吃過午飯。可能經營不善,現在已經消失了。這條大街的名字叫Brille,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就把它記住了,因為它在德語裏麵是“眼鏡”。也許,也是一個家族的名字。
外國人不了解德國曆史,但是感覺還是有一點的,總覺得這裏不同尋常。這是一條建滿了雄偉別墅的地區,它屬於德意誌共和國最初時期的遺跡。這裏一共有245棟類似的別墅,都是100多年前富人在這裏建造的。那個時代,工業剛剛崛起,一下子冒出來許多新貴。
那是19世紀末,注意這裏的地名:Sadowa大街、Viktoria大街、Moltke大街、Bismarck大街,這些都是當時代的名人名勝。比如,稗斯麥是當年的鐵血宰相,Sadowa是普魯士打勝仗的地方、維多利亞是當年的英國女王。Moltke是普魯士軍隊的一位著名軍事家,隻要去一些古老的城市,都會有這麽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大道。曾經問過老公,這個人是誰?老公說不知道。對於後來出生的人,當然不太清楚。在這裏建起的第一座別墅,是射手協會。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這樣一個協會,對於從前的歐洲公國,民間射手就是中國的地下遊擊隊、敵後武工隊、紅色娘子軍,他們擔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這座大樓的功能,是召集開會和搞慶祝儀式。這個功能到今天仍然沒變,每年都要在這裏舉行大大小小的歡慶儀式,估計也有狂歡節的舞會吧?
接下來的一波建設高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一位建築師,居然接到了許多訂單,一下子在這裏建了15棟別墅。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由於社會的發展和需求,陸陸續續地建了許多現代式的排房(Mehrfamilienhaeuser)。這些難看得像一塊一塊麵團似的房子,嵌入在那些雄偉優雅的別墅中間,很不美觀。
Daniel von Baum (注意,名字裏有個von, 就是代表舊時貴族。目前在聯合國當主席的德國女人,名字裏也有個von)就住在這個地區的一座輝煌的別墅裏。他們的家族是一個富有的房地產主,這裏許多別墅,都是他們家族的產業。他自己也有一家房地產公司,坐落在Am Buschhaeuschen 7,這棟別墅建於1907年。當時建這座別墅的主人,是一位銀行家。上世紀二十年代惡性通貨膨脹期間,銀行家的女婿 (也是Baum家族裏的一個成員,可能就是丹尼爾的爺爺。注意:有錢人都與有錢人聯姻)就把它買下來了。女婿在裏麵住了四年,後來讓給他的姑姑住。但是在搬進來之前,大動幹戈,把屋頂拆下來重新裝修,地毯地板也重新換過。這一切都須經過有關單位批準,因為這棟建築屬於曆史保護文物。丹尼爾對這裏很熟悉,他出生在這裏,在這裏長大。大學畢業之後,就出來自己單幹,開始在這裏的一棟70年代造的房子裏設立了自己的公司,而這棟房子是在原本那個別墅的菜園子上建立的。70年代的一天,他的爺爺把菜園子挖了,建了一棟現代化的大樓。當然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他爺爺把這些房子租出去。丹尼爾說,這裏的交通和位置非常便利,背靠”皇帝高地“(Kaiserhoehe), 去市中心很方便。
這些別墅,許多經過了現代化的轉化,變成了一個個小公寓。因為現代家庭是消受不了那麽大的一棟別墅的,所以裏麵被分割成幾套公寓,大概率是一層住一戶人家。這樣的別墅,多數是三層,加上樓頂和地下室、車庫,分給三家人住,綽綽有餘。
從前的主人,要麽年紀大了,要麽房屋維修費太貴,都連續搬走了。那個高潮大約在上世紀的90年代之後。對了,那兒附近有一棟非常龐大的建築,現在變成了養老院。我曾經開玩笑地對M說,到我們老了走不動的時候,我們就進這家養老院吧!多麽好看的房子,多麽好的地段,每天可以出來散步,看看精致的小商店,去咖啡館坐一下,偶爾還可以找一家餐館打一下牙祭。說是這麽說,我們絕對是住不起的。在許多地區,書店都打烊了,因為生意不好。可是這裏的書店一家連著一家,都是特色書店,也許這裏的人們特別愛書吧!
70-90年代,這裏居住的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現在住的都是年輕一代的小家庭。從街道上看,就感到非常有活力。新新人類,總是有新新主題。
Karoline也是住在這裏的居民,她同她的家人已經在這裏住了好多年。2022年,她同另外二個女人,組織了一個”鄰裏跳蚤市場“,當時她從別的地方看到這種形式,感覺非常好。她就到處去問鄰居,大家有沒有興趣搞這樣的活動?大家反響熱烈。她就自掏腰包印刷了小冊子,發到每家每戶。她當時的想法,隻要有四十家人家登記參加,就搞下去。結果,來了170家。去年有超過200戶人家參加了這個活動。2025年6月15日,她們還會搞,我把這個日期在月曆上記下,到時候別忘了去看看。這個活動不僅拉近了鄰居之間的距離,還節省了物資,大家互通有無,非常環保。特別是小孩子的衣物,很受歡迎。
Karoline說,她很喜歡住在這裏,周圍都是年輕人。她們的孩子有許多朋友,這裏位居高處,可以眺望遠處,離市中心很近,交通方便,但又鬧中取靜。這裏有許多文化娛樂活動,這裏的鄰居很少吵架,附近有許多餐廳。這裏的一個麵包房,是鄰居們聚會的好去處,大家在這裏互相交流信息,星期六,這裏總是排起了長隊。還有一家出售電吉他的店,也是鄰居們愛去的地方,店裏出售新的吉他,也收購舊吉他,也幫人修理吉他。每隔三月,店主都會舉辦一場小型音樂會,可以坐25個人。不要小看這些小型音樂會,有德國各地著名的樂隊會來演出,不僅僅當地居民來看演出,也有從遠處趕來的觀眾。店主自己也玩音樂,曾經有30年時間在一個樂隊裏混,他在這裏開了店,讓夢想成真。他也是這裏的居民,當他看到這個店鋪空出來的時候,馬上就接手了下來。這個位置很好,一麵是“眼鏡大道”,一個很富裕的地區,另一麵是“油山”,山上住著許多藝術家。這個店裏貴的吉他超過3000歐元,是給人收藏用的。
從以上的這些情況看來,這個老派的別墅區,正在獲得越來越年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