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著看了二場電影。緣於第一場電影,我看到了第二場電影《明特和康定斯基》。
第一場電影看的是《Leni Riefenstahl》,她是希特勒的大紅人,漂亮能幹,拍出了曆史上最美的紀錄片和奧利匹克電影,成為了經典,獲得終身榮譽獎。在電影院看到排片表,發現第二天有我喜歡的主題,於是又來看第二場電影。
讓我大跌眼鏡的是,我們買到了最後二張票子,電影院滿座。曾幾何時,電影院翻了天?從前的場子裏,都隻有寥寥無幾的身影。也許,經濟下滑,讓人玩不起其它的節目,隻好跑電影院消遣。
言歸正傳。
明特和康定斯基的故事,很早就知道。當年曾聽修總說過,他如果有時間,他想把這段藝術家的情事寫一寫。修總已經駕鶴西去,不會再寫了。但是我提供給他過二次稿子,第一次,他沒用,估計是要留著位置,將來的某天,讓自己的文章上位;第二次,發了我的一篇小文,評論明特的一幅風景畫,因為那個時候,悅悅剛好寫了一個相關主題,他們就把我兩文章一起發,以作對比。如果,我能找到這二篇舊文,我就貼在後麵。故而,這篇文字就稱作之一。
看了這部電影,有許多新的想法。很久以來,我就想,這麽好的題材,為何沒人出來拍電影呢?今年,這個想法終於成為了現實。
明特家很有錢,她的父親在美國當牙醫。但是內戰的發生,導致他們又回到了德國。然後父親生病,去世;接著母親也去世。她和姐姐繼承了巨額遺產。但是明特是家裏最小的孩子,父母去世得早,沒人管教,脾氣不好,任性,不懂禮節,常常會得罪人。但是她有點藝術天才,又有錢玩得起。所以她就去學繪畫,在那裏認識了俄羅斯老師康定斯基。
於是,八卦故事開始了。老師已經是中年人了,結婚有妻子,但是夫妻關係不和諧。女學生年輕漂亮,又很有錢,二人就愛上了。有了性關係,還一同出走,周遊列國,最後在巴黎定居。老師送學生一個訂婚戒子,信誓旦旦,同老婆離婚,然後娶她。女學生信以為真,一生就落入這個情結中無法自拔。
在巴黎,二人就鬧得不開心。我能夠理解,二人走得太近,總會有摩擦。老師在藝術上求突破,在黎明到來之前,有一段黑暗,陷入了憂鬱;女學生就搬出去,找了另外一個公寓,報了一個班,繼續學畫。二人依然保持情人的關係,隻是分居。
後來,老師離婚了,卻未再提娶女學生的事,女學生常常憤恨地提起。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老師是俄國人,是敵對國的人,必須離開德國。二人先去了中立國瑞士,二人相約,老師回俄羅斯,照顧母親,明特留在歐洲,等待戰爭結束,再相聚。老師委托學生照管自己的物品。我覺得,老師從一開始就沒有娶明特的意願。但是他還需要明特,所以用各種許諾拖住她。
明特是很真誠的,她為老師的智慧才華和風度翩翩所吸引,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康定斯基夫人。現實是殘忍的,她到處打聽康定斯基的情況,給大使館發信,確認康定斯基在俄國沒有遇害,她又為他聯係畫廊,在歐洲舉辦展覽。他們在瑞士見過一麵,其時,康定斯基已經在俄國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妻子,但是他沒有告訴明特,從此,二人再也沒有見麵。康定斯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在俄國時讀了博士,曾是一位科學家,但是出於對藝術的熱愛,拋棄了職業,重新開始。他具有對音樂的敏感度,可以把音樂與色彩對接,他還寫了大量的藝術理論書,在曆史上,他開創了新風氣。一戰過後,他被聘為著名的包豪斯學院的教授。
他們兩人的關係持續了11年,在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小村莊Murnau,明特買了一棟農舍,當地人稱之為《俄羅斯小屋》,二人在那裏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康定斯基在這裏畫了許多傳世的作品,在這裏建立了《藍色騎士》----一份宣告藝術新時代的宣言。二人自己種菜,一起創作。裏麵各有自己的畫室。應該是一段非常值得留戀的時光。明特的後半生,一直都沒有離開這裏,她實在是不舍得。
但是,從影片中也可以看到,明特得罪了康定斯基的朋友,讓康定斯基很惱火,估計,這也是康定斯基不願意將自己的生活,同這個女人綁在一起的原因吧!再說,人家是俄羅斯人,找俄羅斯姑娘結婚,同文同種,可以理解。但不該欺騙,實話實說比較好。
反正,最後二人鬧翻了。明特陷入了憂鬱,好多年好多年之後,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能正常生活。她扣留了老師的東西,二人上了法庭打官司。最後,明特將家具衣服筆記本等東西退回,康定斯基的100多幅價值連城的作品,作為精神賠償留下了。人家勸她出售這些作品,她堅決回絕。在她80歲生日時,她自己時日不多,把東西捐給了博物館。以至於,今天,在德國能夠看到許多康定斯基的作品,也是我們後人的福氣。
康定斯基的作品,在美國、德國、法國收藏得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