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我們出發前往德國海德堡,參加歐洲華人作家協會第十五屆年會。
出了火車站,往右拐,就是一座連鎖旅館Ibis。我們將在這裏居住三晚。
進入旅館,發現有幾位年輕的華人出出進進,以為他們同我們的會議沒有關係。因為海德堡是個旅遊城市,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有。後來才發現,他們確實是來參加我們會議的,是來自台灣的年輕學者。
我看見了一個臉黑黑的女人,頭發蓬鬆,穿著寬鬆的粗布襯衣,下麵是一條肥大的黑布裙,腳上一雙跑鞋背著一個大布袋。我猜她是運動員?或者不拘小節的藝術家?都猜錯了。
她是一位台灣原住民作家詩人大學教授,她的名字叫董恕明。她的父親是浙江紹興人,母親是台灣卑南族人。父親是隨國軍撤退到台灣的大兵,於是就有了這一段婚姻,有了董恕明這個女兒。
她在大會上所做的報告《不一樣的美麗----以台灣當地原住民漢語文學為例》,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去觀察原住民的文化、生活和他們的部落文學,使大家得以通暢溝通,她提醒道:這個世界不是隻有一種觀點、一種標準,主流社會應該去接近邊緣社會,進入弱勢人群的世界。她的話題,讓我想起了猶太人。如果我們不站在猶太人的立場上,為他們去思考,我們就無法去理解他們。這個世界不隻有大多數,還有那些同大多數不一樣的少數。
會長筱筠女士說:充滿正義感與社會責任感的董恕明教授,所分享的原住民文學,她反覆強調「真實」與「現場」,以及「文學」和「文化」兩者之間的微妙關係,都是值得歐洲華文作家協會作家會員們深思的議題。
不要小看了董女士,人不可貌相,她隻要一張口,字字珠璣。
我們看一下豆瓣上的介紹:
董恕明,生於台東,父親是浙江紹興人,母親是台東卑南族人。1989年台東女中畢業,即在東海大學中文係完成學士、碩士和博士學業。2003年夏天,返回台東,任教於台東大學華語文學係迄今。撰有碩士論文《大陸新時期(1979-1989)小說中知識分子的處境與抉擇》、博士論文《邊緣主體的建構-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單篇散文、詩作與評論收錄於2003年孫大川主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詩歌卷)、(散文卷)、(評論卷),並著有詩集《紀念品》與評論集《細雨微塵如星開闔--綜論台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書寫》(2011)、並於2011年擔任台灣首部原住民歌劇《逐鹿傳說》作詞者。
《纏來纏去》為董恕明第二本詩集,收錄〈診病單〉、〈在利嘉溪和知本溪之間〉、〈本質〉等詩作百餘首。其詩多取材才於周遭環境、事物,有個人情感抒發,亦有族群文化之思,信手拈來,絮語紛紛,情意真摯纏綿,毫不矯揉造作。2010年,董恕明擔任歌劇《逐鹿傳說》作詞者,該劇於2011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為台灣首部原住民歌舞劇,本詩集特別收錄完整歌詞,以饗讀者。
視頻中的四位主講人,最左麵是楊宗翰副教授,左三是董教授,這二位這次都來出席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