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是全世界最受追捧的文學家,為什麽?
460年過去了,人們對莎士比亞的崇敬,絲毫沒有減退。莎士比亞的作品,經受了幾百年的考驗。在他出生的城市,人們可以看到許多上學的孩子、旅遊者、文學愛好者來這裏瞻仰。
其實,我也去那裏瞻仰過,可是,我看不出來有什麽特別。不就是一些老房子、老器具,再有一個庭院嗎?如果不了解一些背景,當然什麽都看不出來,什麽都感覺不到。
有人把莎士比亞比作英國人的一種調料品Marmite(可以塗麵包,也可以作湯,吃上去味道很特別),喜歡的人喜歡得不得了,不喜歡的人嗤之以鼻。莎士比亞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英國作家,即便在德國舞台上,他的作品也常常被演出。
今日不景氣的德國舞台上,傳統戲劇的數量在急劇減少,比如,德國的《浮士德》;但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一如既往,沒有被減少。
我沒有讀過莎士比亞的原作,記得起來的影視作品是一部黑白老電影《哈姆雷特》,然而我的思維沒有那麽深刻,對於那些如詩歌般的台詞,不怎麽理解;在德國舞台上看過《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有沒有看過,記不得了;還在德國東部最古老的巴洛克劇場看過古裝《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那個故事太令人震撼了,說不出來的味道,酸甜苦辣。一些教育學家建議,不必對莎士比亞的隱喻全部解密,但是我們可以對他的主題探討,比如友誼、榮譽、金錢、性、政治、朋友、痛苦、藝術等等。“閱讀、思考、追問、重現、表演”,這就是最好的方式,也是莎士比亞給我們的啟示。
莎士比亞作品中對權力描述得最多,作家們這麽認為。權力處在人生每一個角落,在國家、家庭、職場、夫妻關係、朋友之間、商界、政界......權力會把我們摧毀、讓我們沮喪,在莎士比亞死了幾百年之後,仍然這樣。
莎士比亞的出生日期不明確,人們隻知道他在1564年4月26日受洗。按照當年人們給嬰兒受洗習慣,故有人猜測他的生日為4月23日。他的作品在生前已經很出名,他的作品流行開來,要歸功於他的朋友,在他死後,將他的作品結集出版。隨著英國的強大,殖民時期的來到,莎士比亞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
如今,在英國的傳統書店裏,莎士比亞的作品,往往占據了三個書架。
看起來,莎士比亞永垂不朽。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哈姆雷特》中的歐菲莉亞
ca. 1851–18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