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德國,金秋時節,比往年少了陰鬱,隨著氣候變暖變旱,不那麽冷,也不那麽多雨。在中旬之際,瞅了個空,去了一趟波恩。那裏的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辦展覽《歌劇不死》,心心念念地想要去參觀。
在Bad Godesberg訂了一家不錯的旅館Insel Hotel, 三天二夜,周五(11日)的早上出發了。那天剛好是11.11. 在科隆有大狂歡,火車到了那裏開不動了,我埋怨自己,為什麽就挑了這麽個好日子?那種狀況,已經到了恐怖等級。查手機,去問訊台,都解決不了問題,快車慢車都不開了,地鐵和公交也不開了,因為是中心火車站,聚集著越來越多的人。我隻想逃離,也想坐出租車離開這裏,可是,哪裏還有出租車的影子。
後來,我想,隻要有一輛車開,不管什麽地方,隻要能離開這裏就好。果然,坐了RB25去了Deutz,又從那裏坐S12去了Siegeburg,再坐STR66到某地,再轉STR16,終於逃出牢籠,安全著陸。
第二日,我們就直奔藝術宮,參觀《歌劇不死》。
歌劇,最早產自意大利。聽歌劇的習慣,起源於大學校園。七十年代底八十年代初,校園裏還是流行大喇叭廣播,時不時地就放著名的歌劇唱段,李光羲唱的《飲酒歌》就很熟悉。那時,光知道那叫美聲唱法,其它就不懂了。
來到德國,就開始去劇場看戲了。在國內時戲票很貴,難得去劇場;在德國,戲票雖然不便宜,但較之收入,所占比例沒有國內那麽高。德國人聽歌劇,也不是那麽普遍,當年親戚聽說我們晚上要去聽歌劇,會嘲笑我們。因為聽歌劇的多是老年人,我們那時才剛剛過三十呢。
後來,歌劇越來越吸引了我。不僅是內容,多為悲劇的結局,還有那美輪美奐的舞台布置,華麗的戲服,戲劇性的燈光,動人的唱腔,匯成了強烈美妙的情感,深深地打動了我。一般來講,每年都會去看那麽三四回,或在自己的城市,或去其它城市。
細數一下,我去過哪些歌劇院?
Remscheid, Wuppertal, Solingen,這仨個地方屬於我們自己的領地;Essen的歌劇院很有名,主要是它的建築師很著名;杜塞是我們的首府,在那裏看了許多瓦格納的歌劇;世界級別的歌劇院,有維也納歌劇院,在那裏看了一場貝多芬的歌劇,是一個樂手讓給我的票子。我在那裏排隊等餘票,那是個很英俊的亞洲男士,身上背著一個樂器箱,他看我是亞洲人,就把票給了我,他的票很貴,我沒有那麽多錢,他就隨便讓我付。德累斯頓的歌劇院,也是世界級別的,看的是芭蕾舞,還是什麽?忘了,反正隻看了半場,要趕回家的末班車。紐約的差點也進去了,後來想想還是舍不得,那裏的票價要200多美金一張。
維也納歌劇院
德累斯頓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這個地方沒去過。在假的紙造的模型前,照過像。
埃森歌劇院,Aalto是那建築師的名字,好像在那裏看過皮娜的舞蹈劇,反正看過不少戲。那裏的位子坐著不舒服,票價也不貴。Aalto Theater
這是在Bayreuth的貴婦人歌劇院,記得那是一個複活節,在家裏就訂好了一場音樂會。在那裏聽音樂的時候,坐錯了位子,坐在一對老夫婦的位置上。人家很友好,下半場的時候,他要把他的好位子讓給我坐,我怎麽也不肯。是我錯了。
這是同一座城市Bayreuth,專門演瓦格納歌劇的地方,默克爾每年夏天都要同老公去那裏看戲,戲票都是幾年前都賣光的。我們去看過一次。
這是家私人劇場,一個貴族把畢生的精力和財富都奉獻給了歌劇,這個地方,我們同城市報社組織的旅遊團去參觀過。Staatstheater Meiningen
這是家小地方的歌劇院Landestheater Detmold,雖然沒進去過,但是這個城市去過,而且這個劇團經常到我們這裏來演出,他們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巡回演出,水準很高。
歐洲最古老的巴洛克劇場,在Gotha,我們在那裏看過一場戲《埃及豔後同安東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