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人的宗教曆史上,依斯海默的祭壇畫是非常著名的,它收藏在法國小城科爾馬的博物館中,我們在疫情爆發前的一個聖誕節,去那裏參觀過。
這些祭壇畫,是可以活動的,二邊的二扇門可以打開和關閉,在二種不同的狀態下,觀眾可以看到不同的畫麵。不知我的想象力是否對,它是用三層畫麵組疊而成的。我們可以看到釘子穿過了耶穌的手掌和腳掌,他的臉在痛苦下痙攣,皮膚潰瘍,在耶穌的屍體上到處呈現。
依斯海默的祭壇畫,一直在修複。經過許多年的工作,現在終於接近尾聲了。現在人們又可以去參觀了,而且可以看得比從前更清楚。為什麽這個祭壇畫這麽有名呢?是因為畫家Gruenewald(1470-1528)用了前所未有的方法,來表達上十字架後耶穌的痛苦。十字架的油畫,在中世紀時是人們敬拜用的。畫家在這裏沒有表示耶穌戰勝死亡的偉大勝利、也沒有表現他是救贖罪人的救世主、也沒有讓他掛在十字架上,而是表達了他的痛苦,他不是一個死人,而是一個痛苦著的活人。
畫家讓這樣的場麵顯得很殘酷,這之前從來沒有一個畫家這麽表現過:巨大的釘子把腳牢牢地固定在十字架上、皮開肉綻、頭被荊冠刺得鮮血淋淋、嘴唇發紫、他的肉身被刺痕和潰瘍覆蓋得遍體鱗傷。觀眾在這樣的畫麵前馬上就要休克了。
這座祭壇畫產生於1512年至1516年,與馬丁路德是同時代的。全部一共有11幅畫,中間還有一個小箱籠,箱籠裏有木雕人物。畫家當然就是Gruenewald了,製作畫架中的雕塑人物的是Niklaus von Hagenau。因為這幅祭壇畫當年是在科爾馬南部的小城依斯海默完成的,所以叫依斯海默祭壇畫,那裏有一座修道院叫安東尼特,畫家就在那裏作畫。
這次的修複,用了最新的技術,首先是清洗,然後是分析研究。從2011年七月起,從右邊最外麵的畫開始工作,那是聖安東尼的部分。當時有人批評修複工作過頭了,破壞了畫麵的表層。於是修複被停止。2018年又接著進行,這次有人用X光射線進行研究分析,對顆粒和層麵、繪畫過程,進行細致的解析。還用到了紅外線、激光、眼動追蹤技術。所謂眼動追蹤技術,是根據觀眾在修複前後看畫時行為方式的改變,來做分析測試。
修複工作全部在觀眾的注視下進行,在修複工作中有了許多新發現。有人發現,這幅祭壇畫上的木雕人物,在18世紀的時候,被人覆蓋過一次色彩;油畫部分也是同樣。被改變了的顏色,現在有恢複原狀,比如安東尼(我估計這座修道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腳下的石座,從粉紅色又變為孔雀綠,十字架的場麵從漆黑的夜晚,變成了深藍色,還有灰色和黑色的雲朵。
博物館長沒有阻止這樣的恢複,她認為,這給人帶來了希望,比漆黑一團要好得多。這符合曆史場景,因為當年來到安東尼修道院的人們,在這幅畫前是要得安慰的,他們必須要有希望。因為當時有許多人得一種麥角病,這種病會將皮膚壞死,這是中世紀最恐怖的瘟疫,比我們現在的新冠還要恐怖,因為它不成人形。
小城科爾馬的這個博物館,是法國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現在好了,這幅畫修複之後,人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原狀,恢複後的顏色,讓人體會到中世紀時期的狀況。許多細節可以重新被發現,也會宗教藝術史增添了新的內容,最有意思的是,人們現在突然發現,在耶穌母親瑪麗亞的臉上,掛了一滴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