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Tiny房?
其實,我很早就喜歡這種房子了。這種房子是木頭房子,占地麵積不大,有二層,上麵睡覺書房,下麵廚房客廳,門前還有一個小小的露台。隻需要有一塊綠花地,就可安置。房子都是木頭結構的,很環保舒適,可以整棟一起買,不需要設計構造。就好像去超市買商品,買回來就馬上可以使用。
可惜,我看到樣品房的時候,大約在20年前,房子到不貴,一二萬歐元吧,貴的是地皮,但是地皮可以租啊。那時候,我們家的老房子還在,雖然有很大的花園麵積,但不可能把它放在花園裏,同老房子唱對台戲,必須另外找一個地方。何況,還要有那麽一個人,願意和我一起過這樣的生活。所以,那種想法隻能當作一個夢想,做做夢而已。下輩子吧!
在德國Baden-Wuerttemburg有一個地方,現在就形成了這麽一個村落,住這裏的人都占有一棟Tiny房子。大約有60個Tiny房子在這裏,它看上去隻有一個遠洋輪貨櫃那麽大小,計劃到2023年,這裏將成為德國西南部這個州中,最大的Tiny房村落。
據說,這種房子越來越受到歡迎,房價也一個勁兒地往上漲,缺少的隻是地皮。這種趨向是因為人們越來越有環保的意識。我這個人是精簡主義者和小物體主義者,我喜歡迷你的東西,一個是好玩,一個是省材料省空間省成本,那不很經濟嗎?何樂而不為呢。
二戰之後,一個人擁有什麽樣的房子,是他身份的展示。但是現在,人們的觀念改變了,”以最小的成本,自信地生活“成為主導思想。住小房子,還有一個好處,搬家容易。
在德國70年代80年代造的房子,往往給一大家子人設計的,後來住的人越來越少,現在這樣的幾層樓的大房子,往往隻剩下一個老人了,住在裏麵是很不舒服的,恐怖,氣場收不攏。
在當前物價普遍高漲的情況下,房價也越來越高,所以Tiny房也受到了熱烈歡迎,特別是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這種傾向,也促使建築設計師朝這個方向努力,發揮創造力。
我的理想就是,住在這樣的一個木房裏,推開窗戶,就能看到森林鮮花鳥兒小鹿,還有小溪河流山巒石壁等等自然景觀。
許多年前,去美國看一個朋友,他們的家就是這樣一種狀況。她的日本裔科學家老公,喜歡種菜,自己建了個森林房子,還開辟了一塊菜園子。每天下班回家,就澆水種地。我的朋友來自大上海,過不慣這種生活,後來越搬離大城市越近,把他老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徹底打發掉了。
下麵來看看,我喜歡的那種房子,雖然不能實現,做做夢也是開心的。
這個就弄得很浪漫,還有自己的池塘,養金魚種花。
家具牆壁樓梯都是木結構,住在裏麵,人的感覺很舒服。
居住的質量,一點都不差。
底下裝輪子,搬遷很容易。找一塊好地方,安置就可以。
說是這麽說,可也沒有那麽容易的啊。肯定有許多規定,還有水啊電啊,排汙水啊,許多問題。
這個設計很好,房子麵積不大,可以節省能源,但是外麵的空間很大,讓人感覺舒展自由。
這個室內設計也很喜歡。
這種很像森林小屋,比較樸素的童話小屋。
其實,就是複雜版的花園小木屋。
設計的空間就大了,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風格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