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蓓

喜歡寫隨感,東南西北,想到啥寫啥
個人資料
gaobeibe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黨生日(三):《馬克思夫人燕妮》

(2021-07-01 17:17:27) 下一個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在大家紀念馬克思的時候,讓我們也一起來了解一下他背後的這位令人尊敬的女性。下麵貼一篇舊文。

站在特裏爾馬克思故居的商品櫃台前,看著一本薄薄的《燕妮·馬克思》(Jenny Marx),售價7,95歐元,猶豫再三,結果還是轉身離開。四天後,在火車站買下了同一本書,火車上有3到4小時的時間,可以閱讀。果真,一口氣把它讀完了。

 

燕妮作為馬克思夫人,為世人所知。然而,她並不僅僅是站在馬克思背後的女人,而是有自身價值,主意篤定的不尋常的獨立女人。表現出她的特立獨行首先是同馬克思的婚姻,燕妮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而馬克思出生於中產家庭,年齡方麵馬克思比燕妮年輕四歲,異於當時人的觀念;在她有選擇的情況下,她情願去流放而不背叛自己的政治信念—-解放受剝削受壓迫的工人階級,她絕不會為了物質而放棄自己的“正確觀點”。為此她忍受貧困,當她們一家被驅逐出自己的國家時,一切都變得非常艱難,貧窮、疾病、孩子的死亡等等都需要她去麵對。但是她愛馬克思和他們的女兒們,在與其一起參與的工人運動中,她承受了一切的苦難。

 

青少年時期

她出生在德國東部的Salzwedel。她的父親Ludwig von Westphalen是這裏的縣長(Landrates von Salzwedel)。燕妮二歲時隨同家人來到特裏爾,他的父親在這個城市得到了一份公職(Regierungsrat)。她在家裏飽受寵愛,是驕傲的男爵小姐。她與眾不同,非常好學,他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教她閱讀和書寫, 她讀荷馬、奧維德的詩歌,莎士比亞的作品和浪漫主義的文學。她最愛的詩人是歌德,最喜歡的作家是馬丁·路德。燕妮還學習法語和英語,先由她父親教基礎知識,然後去老師那裏深造。燕妮的父親很看重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他帶燕妮一起去遊泳,散步、野外徒步。可是燕妮更喜歡去跳舞,她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舞伴,在特裏爾是有名的舞會皇後。

在同馬克思訂婚之前,燕妮有過一次訂婚,對方出生於貴族家庭,有著良好的仕途,後來兩人因誌趣不同而解約。燕妮在特裏爾人的眼中是最美麗的姑娘,她個子高挑而苗條,大家為她的名媛風範所傾倒,同人談話時她妙語如珠,總是用猶如神韻的句子來回答人們的提問。

當時的特裏爾貧富差距很大,這個城市在普魯士王國屬於經濟不發達地區,一半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燕妮每天出門時都會看到悲慘的景象,乞丐,破破爛爛的住房, 裏麵躺著病人。她的父親雖然是政府官員,卻也同情窮人,他和燕妮一樣認為改革是必須的。

 

為自己定終身

燕妮的父親同馬克思的父親是好朋友,燕妮和弟弟同馬克思以及他的姐姐是“四人幫”,從小一塊兒玩著長大。二位大人對孩子們的影響很大,馬克思把燕妮的父親看作自己的導師。他們的父親雖然對現實不滿,但不反對政府,因他們都是吃”皇糧“的人,燕妮的父親是管理憲兵隊和監獄的官員;馬克思的父親是法官和律師,同時是特裏爾律師公會的主席。

當時的女孩子隻有一條人生路:結婚生孩子。未婚時,父親掌管她們的人生大權,結婚後丈夫接管大權,她們沒有自主權。燕妮坐待閨閣,等候出嫁。盡管燕妮的父親很開明,燕妮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她也逃不脫這樣的命運。她不能走出家門去工作,因而也就無法獨立於社會之中。當然她不乏求婚者,但是因為有了一次不成功的婚約,她不願隨隨便便找一個人結婚,那時燕妮22歲。她的目光轉向了從小一起長大的馬克思, 這時的馬克思已經長成了一個能言善辯、傑出有教養的青年,她不想嫁任何人,她隻要馬克思。但是他們知道,前景不樂觀,兩家地位的差別,兩人年齡的差別,而且馬克思出身於猶太人家庭,沒有工作,還在上大學,這些都不會被貴族的社會所接受。為了考驗兩人的愛情,他們決定暫時分開。1836年夏天,在馬克思去波恩讀大學之前這對戀人偷偷地訂婚了,不久,馬克思又轉往柏林求學。半年後才鼓起勇氣公開了他們的訂婚,也得到了燕妮父親的首肯。

一年多後,馬克思從柏林出發,一路上換乘了蒸汽船和郵遞馬車,經過八天的路程,回到了特裏爾,兩個戀人在這之前沒有見過麵,分別的時間兩人隻能用書信傳遞心聲,如同普通的戀人一般,他們的書信裏不僅僅是纏綿的私語,還有嫉妒,懷疑和爭吵。可惜的是今天的人們隻能讀到燕妮在這段期間的書信,馬克思的信件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猜測,這些信件後來都被他的女兒銷毀了。大約女兒不願意讓裏麵的私情公之於眾。但是他寫給燕妮的詩歌卻保留了下來。這段等待的時期,對這對年輕人是個巨大的考驗,燕妮心裏很煩躁,盡管她也沒有浪費時間,在家裏讀一些哲學著作,還學習希臘語,但是她的心被思念燃燒著,她多麽想她的卡爾來到她的身邊。特別是在這段時間裏燕妮最親密的哥哥去世了,這位哥哥一直是燕妮的生活指導,給了她很多的建議;不久馬克思的父親也去世了。但是希望就像一盞燈,一直在她的心裏點亮著。熬到了1841年,結婚終於有望了。青年馬克思在柏林完成了博士論文,又轉到了波恩,離家更近了。年輕的馬克思憧憬著未來,他想在波恩通過大學授課的資格考試,以便將來留在大學裏當講師,進而當教授。

1841年9月,燕妮終於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得以去Neuss一個朋友那裏,趁這個機會她可以在科隆同她的心上人見麵。父母派了燕妮的弟弟做監督,但是這個弟弟並沒有很好地謹守職責,以至於燕妮和卡爾享受了一個甜蜜的晚上。燕妮在這之後給她的卡爾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她這一夜內心的震撼感受,她寫道:“哦,親愛的卡爾,現在,你是屬於我的,你將一直守在我身邊,一直對我忠誠。不久,我將可以成為你的小婦人?” 幾個月後,燕妮的父親去世了,這次,馬克思從波恩趕過來了,讓燕妮在悲傷的時刻得到了一點安慰。又過了一年半,燕妮和她的媽媽搬回了她們的老家,馬克斯去那裏探望她們。這次,這對小情人下決心結婚了。

1843年6月19日,對燕妮來說,一個難忘的日子,她終於成為了馬克思太太。她為此等待了七年,這一年她29歲。馬克思與燕妮是在Bad Kreuznach的基督新教團契中舉行的婚禮。當時燕妮的母親因病在這裏療養,馬克思和燕妮來看望燕妮的母親,借機在當地舉行了婚禮。通常人們認為舉辦婚禮的教堂是保羅教堂(Pauluskirche),但當時保羅教堂在關門維修中,所以應該是在對麵的威廉教堂(Wilhelmskirche)。主持婚禮的是Johann Wilhelm Schneegans牧師。

通常人們認為他們的婚禮是在保羅教堂(Pauluskirche)舉行的。但這可能是一個百年之誤,以訛傳訛造成的。

 

一生與貧困掙紮

蜜月度完,這對新人好像從夢中醒來,拿什麽過日子呢?錢從哪裏來呢?卡爾為自己設計的一條路是在大學任教,從講師走向教授。可是嚴峻的現實不允許他一直做夢。1842年他去科隆當了一份報紙的主編,但是這份報紙在普魯士政府的壓製下馬上就停辦了。1843年這對年輕夫婦接受一個朋友的邀請,去法國巴黎辦報,自此他們一生的顛簸開始了。

開始,燕妮在巴黎這個世界大都會過得很興奮,理想中的男人做了丈夫,而且一直留在身邊,第一個孩子也即將出生。但是燕妮是個不會做家務的女人,孩子生下來又得了病,她馬上變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她趕回娘家特裏爾去討救兵。而在太太離開的日子裏,卡爾馬克思卻同朋友們聊得歡,他結識了以後的摯友恩格斯。燕妮剛開始很吃恩格斯的醋,她不明白兩個男人之間的關係怎麽會這麽密切,以至於把太太都擠到了一邊。後來恩格斯一直接濟他們一家,她才慢慢地轉變了態度。不過,燕妮一生對這種靠別人施舍過日子感到難堪。在德國曆史上,馬克思恩格斯的親密關係一直被人與歌德席勒的關係相提並論。

馬克思一生用來養家糊口的收入就是很可憐的一點稿費,到了晚年,他們收到過幾筆遺產,但是也沒有怎麽能夠安排好生活,遺產總是用得很快,然後又欠下一大筆債務,燕妮的一生一直都是在債務的壓力下過日子。後來恩格斯離開了經營的公司,拿到了一筆巨大的補償金,使得燕妮和馬克思也從中得益,恩格斯不僅給馬克思發養老金,還為他付清債務,才讓這一家子從此過上了比較安定的日子。而馬克思把這種關係稱之為“合作”:他思考、恩格斯發工資。燕妮卻不以為然,她把這個看做是不自由不獨立。

曾經有一次,實在是沒有錢了,馬克思夫婦想到了去荷蘭的親戚那裏求情,這個親戚在馬克思父親去世後幫馬克思的母親管理財產,因為考慮到馬克思日後有份繼承這份遺產,他們想預先支一點錢,被遭到了拒絕。奇怪的是,去請求的不是馬克思本人,而是懷著身孕的燕妮。燕妮很悲哀,她寫信給馬克思:“隻有想到了你,還有孩子們有保姆照顧,心裏才得到一點點的安慰。”姝不知,她的馬克思此時正同保姆暗通款曲,睡在一起。九個月後保姆海倫娜誕下了一個兒子。世人無法了解燕妮是否知道這段真情,有人從燕妮後來的文字中推測,她是知道的。這件家庭醜聞最後還是由恩格斯出麵解決,恩格斯對朋友圈宣稱這個孩子是他的,幫這個孩子找了一個寄養的家庭,由恩格斯出錢養著。恩格斯的這次援手,不僅挽救了馬克思同燕妮的婚姻,也挽救了馬克思在社會上的聲譽。畢竟,在當時一個已婚男人有婚外私生子是不雅的。

馬克思一家經曆過四次逃亡,第一次從法國巴黎驅逐;第二次從布魯塞爾驅逐;第三次被人從自己的國家驅逐;第四次又從法國驅逐。這一切都是因為馬克思的政治立場。第四次驅逐之後,他們夫婦來到倫敦避難,以後一直居住在倫敦並且在那裏去世。馬克思夫婦在流放期間被剝奪了普魯士的公民權,而且沒有一個國家接受他們的入籍申請,所以他們一直是無國籍人士,也是奇聞一樁。

 

快樂而混亂的家庭生活

在布魯塞爾時期,馬克思一家同恩格斯住在緊鄰,燕妮似乎還很享受那裏的德國人居住區的舒適生活,燕妮幫助馬克思謄寫手稿,若不這樣,沒人能看懂馬克思的字跡;她還參與了《共產黨宣言》的起草工作,有時她也會給老公出主意,給他增加點信心。但她絕不是一位料理家務的能手,家務事情一團亂麻。心疼女兒的母親把自己的女傭人送過來幫忙。這個女傭一直是燕妮的得力幫手,她就是海倫娜,她為女主人工作了45年,後來也成為她的朋友。馬克思有一次對恩格斯說:真正幫助燕妮的人是這個保姆,而不是他。

在流放的日子裏,燕妮常常回家鄉特裏爾探訪母親,直到母親大人去世為止。因為母親對她的疼愛和挽留,有時她在那裏一待就是三個月。她同馬克思一共生了七個孩子,隻有三個女兒長大成人。

燕妮和馬克思的父母都是開明自由人士,他們從小在這樣的家庭中自由地成長,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也是開放式的,沒有太多的限製,這在十九世紀還是不多見的。當女兒們長大一點的時候,她們去學體操,就像媽媽小時候一樣。孩子們還學習鋼琴和唱歌,大女兒還會畫畫,並將畫送給家裏的朋友們。女孩們最喜歡的是手工活:縫紉、打毛衣、繡花、鉤台布。由燕妮和保姆教她們。隻要家裏的經濟情況還允許,燕妮會帶女兒們去看戲,最小的女兒甚至還在舞台上串演過角色。孩子們對文學也感興趣,她們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德國詩歌、格林童話、尼伯龍根傳說,而且都是閱讀原作。她們在家中主要講德語,有時還混雜一點英語和法語,對外主要講英語,閱讀也多數是英語。她們長大後對政治感興趣,並且和她們的媽媽一樣,深信她們父親的理想。馬克思曾經在一封書信中抱怨過當時的社會“狹小的住房、衛生條件極差、劣質的食物、”,他們為此失去了四個孩子,讓這對夫婦很痛心。正是這種一團糟的情況,讓她們一家人始終抱持著要為無產者奮鬥一生的信念,全家一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燕妮的一位哥哥是個法官,在普魯士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地位,1850年甚至當上了內務部長。這應驗了馬克思曾經的預言,因為有一次他對燕妮說過:“你的哥哥很蠢,以至於有一天他會去當普魯士的部長”。這個部長哥哥派了一個偵探去倫敦,看看馬克思一家子在那裏幹什麽。探子回來寫了一份關於這個共產主義家庭的報告:

這個家庭過著吉普賽人一樣的日子,房間裏亂七八糟,手稿、報紙、衣服、玩具亂丟一氣, 碗碟都是破的髒兮兮的,家具爛爛的。但是這個家庭是好客的,氣氛是融洽的,談話是高尚的。女主人很有教養, 與家裏的混亂周旋著。男主人的性格有點粗野,卻是一個可愛的父親和好丈夫。

 

永不變味的愛情

盡管跟著馬克思一生受窮,燕妮對他的愛始終不變。她對馬克思在國際上的影響和聲譽感到驕傲。馬克思身邊圍繞的是一群流放海外的國際精英,他們中有各國的知識分子和革命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詩人和文學家。其中有托爾斯泰和海涅。海涅同馬克思是遠房親戚,海涅的詩歌《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中描述的藝術女神就是從燕妮身上獲得了靈感。

馬克思在同燕妮38年的婚姻生活中,給她寫過12封書信。1856年燕妮去特裏爾探親,馬克思雖然有恩格斯的友情和照顧,他還是感到孤單,非常想念自己的太太。他情不自禁地給太太寫信,他把太太的照片放在麵前,一邊寫信,一邊感到太太在給他親吻、在注視著他。盡管這幅照片很糟糕,完全不能表達燕妮的可愛甜蜜的形象,但仍然給了他很大的安慰。他在信中熱烈地讚美太太,表達了他對她的強烈愛情。可惜這幅照片後來不知所終。

燕妮從未懷疑過她的丈夫的才華,她的一生堅定地站在他的一邊,她相信他是一位天才,他會取得成功。盡管遭受過打擊和失敗,她並不勸他放棄自己的信仰,去尋找一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有人甚至認為,她比馬克思本人還堅定。為了這份信仰,她忍受了貧困,疾病和痛苦。隨著工人運動的擴展,馬克思的名氣越來越大,她對馬克思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是她唯一的安慰,也使得她能夠忍受下去。她認為為無產者爭取利益,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她知道,許多工人將希望寄托在他丈夫的身上,為此她為馬克思做了大量的文字工作和接待工作。

雖然他們的晚年在恩格斯的幫助下,擺脫了金錢的困擾,過上了中產階級的生活,但是疾病卻在這時來侵襲他們的肌體了。1881年12月2日,燕妮離開了這個世界。三天後舉行了葬禮,馬克思沒有出席,他的醫生阻止他去參加葬禮,因為他本身也病得不輕。恩格斯在葬禮上發了言:讓我們永遠記住她吧。如果這個世界上有過一個女人,將別人的幸福看作她自己的幸福,並且為之奮鬥,那麽這個女人就是燕妮·馬克思。

* * * *

火車在Eifel山區緩緩穿過,窗外是美麗的風景,那些樹木,那些花草,從我的身邊一點點往後退去,多麽新鮮,多麽陽光,一切充滿了生機。我時而望著窗外出神,陷入沉思;時而又把目光收回,繼續閱讀。當我再一次回顧這個女人的一生,她所經受的一切,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的。今年的花草,到了明年就不存在了,世界會換一輪新生命,若幹年後,我們也不存在這個世界上了。馬克思的理論將來也許還會有人去研究。從這一點上看,燕妮當年挑選夫婿的眼光沒有錯,她要的就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丈夫。

這段視頻裏談到,當馬克思同保姆生下了私生子後,燕妮的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gaobeibe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感謝中肯的評論!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鴻鵠生而有翼' 的評論 :
鴻鵠兄好,聽說過蘆笛,但是沒看過。
可能現在很多人想到一起了。好像有宏觀上的思維同步現象。:)
鴻鵠生而有翼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eemanli01' 的評論 :

握手自由兄。 你應該看過蘆笛寫的東西。
鴻鵠生而有翼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ssvirginia' 的評論 :

“名字譯得漂亮。 如果按常規譯成傑妮或珍妮,就會覺得平庸不少。”

----- 這是因為德語中J的發音象英語中的音標/j/, 而不是英語中的音標/d?/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關於馬克思,必須區分理想和理想化。必須區分 功勞 vs 苦勞。
要說有理想,亞當.斯密,牛頓,那是有理想的人,馬克思是理想化的人。
理想,是說我想好結果,然後 研究自然規律(或者說上帝的意旨--愛因斯坦的話);
而理想化,是我想好結果,但是自己懶省事,不研究客觀規律,自己任意搞,就想著出結果。
牛頓和亞當斯密分別發現了自然科學和經濟科學裏的自然力(F=MA 和 看不見的手)。
想有水喝,有自來水喝,那就把水放到水塔裏,運用自然力產生的水壓,F=MA, 水就自動到家了。
不研究這個機製,隻是盲目地擼起袖子加油幹,那把人累死,搞人海戰術,最後也隻能給每家每戶送一點水剛夠煮飯。
想有糧食吃,就利用市場規律,看不見的手,就把人群調動起來了,汽車火車都來了。不研究這個市場力,哪怕你每個人挑一擔糧食,二百裏不換肩不歇氣,那也不夠別人天天吃飽飯。
=============
馬克思看見了一些市場規劃的不足,就試圖否定市場的自然力,想用人力(看得見的手),代替市場力(看不見的手),就類似回到用肩扛手提,替代水塔。
用勞動時間強度、剝削剩餘價值代替市場價值和效用論。帶來兩個結果:
1.階級對立情緒,被迫害症狀。2. 苦勞代替功勞。
其實無論對人還是對己,你的作用不在於你自己多辛苦,而在於你的結果對別人有什麽用。
這種以苦勞混同於功勞的思維方式,一直都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心理特征。從馬克思那是就開始這樣,“我天天泡圖書館,腳底下搓兩個坑,所以我有理想,我的理論正確”。我山路二百裏把麥子挑來,所以我應該賣個好價錢。“我家裏犧牲好幾個,所以我是好人”。。。等等,這裏的邏輯是什麽?
遠山W 回複 悄悄話 一個理想主義者,並為理想而努力的人是可敬的。馬克思主要是位學者和思想家,資本論也是有巨大價值學術成果。這些同後來GD國家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江郎山閑話 回複 悄悄話 "她認為為無產者爭取利益,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燕妮是個好心腸的人,出發點沒錯。
馬克思私人的所作所為,如果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就是渣。
他的理論對不對姑且不論,有意思的是,“為無產者爭取利益”的一幫人,很快變成有特權的,統治無產者以及有產者的群體。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看法歸看法,但是也尊重博主的文字,先謝謝了!
從這個馬克思到底如何在中國和朝鮮、斯大林領導下的國家生活,我想起一個推論,如下:
一個人鼓吹的國家,如果建成後,是不是自己還能居住?
如果自己還能居住,那就是正常國家。否則,就不是正常國家。
。。。
美國,就是正常國家。比如華盛頓、傑弗遜,他們建立的國家,如果現在他們回來,還能做為一個正常的公民,過正常的生活。
而馬克思鼓吹的國家,建成後,他們自己就沒有立身之地了。這就不正常。
魯迅要還在,也要被噤聲,這就是他們的看法。

freemanli01 回複 悄悄話 馬克思動輒號召暴力推翻現政權,又沒有國籍,
如果現在在中國,居委會就把他抓了。
又跟保姆生小孩,說不定還電視認罪呢。
給他做中宣部部長,他會不會幹?
不幹這個幹什麽?
嗬嗬。有些事情不好聯係。
missvirginia 回複 悄悄話 名字譯得漂亮。 如果按常規譯成傑妮或珍妮,就會覺得平庸不少。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美國的中產哪雇得起保姆?看來馬克思沒錢還維持上中產的生活方式。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故事講得好!有個電影,就是跟你說的一樣:)
Rosaline 回複 悄悄話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嫁錯了人的悲傷故事。一輩子沒有去努力掙錢養家的男人,並且這個將朋友接濟生活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還偷情弄出了私生子。我記得因為他們貧窮,有孩子早夭。

高楓大葉 回複 悄悄話 不同尋常的燕妮·馬克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