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個人資料
正文

讀史筆記 - 華人的性格和宿命

(2024-05-16 16:59:09) 下一個

 

最近閱讀澳洲曆史,書中寫道:“1856年,墨爾本的石匠們為八小時工作日而鬥爭,即每天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消遣娛樂八小時。” 這件事情20多年前就在別處讀到過,澳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現8小時工作製的地方。當時想想一百多年後的自己還一天幹10多個小時,不免對這些洋人的鬥爭精神十分敬仰,覺得到底是洋人境界高太多,自己心甘情願為五鬥米折腰,實在猥瑣可憐。

 

距離產生美感,魔鬼都藏在細節之中。許多事情湊近了一看,味道就完全不一樣。還是那本書接著讀下去,其中說到當時那些墨爾本石匠為了將工作時間從10小時減到8小時,他們不是抗議和罷工,而是自願將每天15先令的工資減到12先令6便士。原來哪裏有什麽境界,這些家夥隻是“活在當下”的擁躉,為了早些去酒吧尋歡作樂,寧願少掙些錢。這種澳洲草根階層對待金錢的態度,是華人打破頭也想不通的。

 

直到今天,澳洲許多沒有加班的工作崗位還是留不住華人員工。再想想作為第一代移民的我們,如果30多年前也是墨爾本石匠那樣的工作態度,今天會過怎樣的日子?!客觀上,華人和洋人是完全不同的動物,就是華人裏最崇洋媚外的那些家夥,也隻是天天混在微信群裏不厭其煩地敲打著中文方塊字消磨時間,打死他們也不會去facebook和intergram,更不會時時去酒吧廝混。說到底一切隻是葉公好龍罷了,青菜豆腐紅燒肉養成的中國胃,至死都不會改變。

 

差不多就在墨爾本石匠寧願少掙錢,也要早些下班去喝酒的時候,澳洲叢林之中發現了黃金,成千上萬的華人聞訊,遠渡重洋而來。按照澳洲官方統計數字,1851-1861 年間,僅在維多利亞殖民地就來了43657 名中國人,最終讓華人躍居參與澳洲淘金熱的第二大外來群體。因為沒有機械化的掘金設備,沒有資金和技術,同時拿不到政府頒發執照,華人實際上隻能在白人開采過而棄置的礦坑裏挖掘殘渣。他們的采礦工具也極為簡陋,僅僅是鋤頭,鐵鏟和畚箕而已。據說一旦發現某處泥土有異色,判斷有金礦的痕跡,他們就會搭建簡陋的屋棚並掘井,然後一部分人下井挖土,另一部分人則在井口用木盆盛水淘洗,直至粗金沙粒留在盆底。華人原始的淘金手法很快招致同為掘金者的白人同行們蔑視,諸如“掘渣人”和“跟蹤者”之類的稱呼很快落到華人頭上。即便在如此不堪的困難境地,華人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起早摸黑的艱苦勞動,結果也能淘得不少金沙,以致“中國佬”(Chinaman)這個帶有輕蔑口吻的詞語被賦予了好運氣的新意廣為流傳。甚至直到今天,有些澳洲人買獎券彩票還常會找華人來幫忙,為的就是借助“唐人的運氣”。

 

設想一下,如果這些華人進取心不強,或者能力不夠,隻是淘到僅夠糊口的黃金,大概沒有任何人會去找他們的麻煩;如果他們和白人同行一樣,手上有了些黃金就去酒館妓院享受生活,那最多就是大家喝醉之後打一架。下次再遇到時,更可能把酒言歡,成為莫逆之交的酒肉朋友。這樣的話,血腥的排華運動就不會發生,澳洲的曆史也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然而性格決定命運,特定的性格不但決定個人的命運,同樣左右民族群體的造化。華人從來不是今日有酒今日醉的角色,而是得了三分顏色,就要開染坊的民族。從澳洲官方不完全的統計數據來看,單是從1856年7月至1857年6月這一年時間,華人便在澳洲開采了116903盎司時價約50萬英鎊的黃金運回國內,按照今天的黃金價格,這筆財富相當於4億多澳元。這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在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這些看起來衣衫襤褸低眉順眼的華人居然搞到了這麽多黃金,這讓許多白人內心忿忿不平,他們對華人手中的財富垂涎三尺。一時間醜化華人的文章和漫畫充斥澳洲報刊雜誌,媒體趁機煽風點火,推動人們因嫉生恨。澳洲各地相繼發生了針對華人的群體暴力事件,許多華人被殺橫屍街頭,更多的人被打的遍體鱗傷,財物被哄搶一空。

 

下層民眾對華人大打出手,各殖民地政府對此裝聾作啞,同時采用刁鑽的語言測試,抽取高額人頭稅等方式,全力阻止華裔人群登陸澳洲。1900年,六個殖民地聯合成立澳洲聯邦。聯邦成立後通過的第一項法律,便是《移民限製條例》。時任澳洲總理埃德蒙多·巴頓甚至公開宣稱:“人類平等的原則隻適用於英國人之間,英國人跟中國人之間則不遵循這條原則。”他在國會辯論時斷言“我不認為人類平等的原則包括種族平等。種族間是沒有平等的,隻有根本上的不平等。那些種族同我們白種人相比是較低劣的。”

 

起草《移民限製條例》的聯邦檢察長迪肯,後來是第二任澳洲總理,他同樣認為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是澳洲社會的威脅,他在私下場合說“不是因為他們的劣根性,而是因為他們的優良品質。他們精力充沛,忍辱負重,敢於接受挑戰,對生活沒有奢求,所有這些品質使得他們極具競爭力,對我們非常危險”。這才是統治者內心的真實想法,雖然他們在公共場合講的是另外一套說法。從此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成為基本國策,延續了近一個世紀,期間絕大部分華人不堪欺壓被迫離開澳洲。

 

上世紀60年代初,亞非拉原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美國黑人平權運動轟轟烈烈20多年,在60年代末大獲全勝,種族平等終於成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澳洲礙於國際觀瞻,惠特拉姆工黨政府於1975年頒布《種族歧視法》,澳洲法律正式確認所有移民一律平等,不得以膚色,種族或地區等因素歧視任何人,白澳政策這才壽終正寢,退出了曆史舞台。

 

近半個世紀以來,澳洲華裔人口從區區千餘人,劇增到今天超過140萬,占總人口的比例為5.5%,屬於全國第五大族裔。最近30多年,借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澳洲享受了經濟持續增長的榮景。然而隨著中國經濟明顯放緩腳步,英國和日本在2023年連續兩個季度錄得經濟負增長,出現技術性衰退。澳洲因為人口的增加推動經濟中的消費者支出,但如果將移民的影響從增長數據中剔除,澳洲經濟在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別收縮了0.5%0.3%,這些數據表明澳洲也已經處於經濟衰退中。如果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加之中美之間擦槍走火大打出手,使局勢惡化到統治者覺得需要找一個替罪羊,來推卸責任和凝聚社會共識,發布華人占有財富的統計數字(就如當年公布華人淘金所得)或將成為政策選項,埋頭苦幹並熱衷於置產的華人會不會再次成為全社會的眾矢之的?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19世紀澳洲報紙上的中國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夢回西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深刻和智慧的曆史眼光,曆史的教訓從來就沒有被人類接受過。。。不是嗎?最近在看林語堂先生的”吾國與吾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xiao雨' 的評論 : 謝謝評論,您這英文的中式味道有些濃啊 :)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lashingcat' 的評論 : 當年華人在美國加拿大澳洲遭到相同的不幸遭遇,這個重要的社會現象至今沒有得到認真的探討和總結。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ladirk' 的評論 : 其實“欺生”不能算華人的特性,這是所有動物的本能。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viBravo5' 的評論 : 說的對,這也是我上一篇文章中的主題 - 白人的草根階層鬥爭性強,這是西方社會民權得以伸張的主要原因。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lfie' 的評論 : 當年老毛胡亂治國,將七億人民全部搞成赤貧,我們出國時的想法和您差不多。但是慢慢您就會發現,無論哪個民族和國家都有不堪入目的黑曆史。還能來文學城,說明您對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並沒有完全放棄,相信10-20年後您的看法又會不一樣了。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謝謝鼓勵。曆史的教訓值得警惕,華人一輩子辛辛苦苦就為積累財富,常常淪為他人作嫁衣裳。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華人' 的評論 : 對現世名利非常重視,這是華人的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最大的缺點。
鐵釘 回複 悄悄話 “欺生”是動物界的本能,下放時新買來的一隻雞也會受到“老”雞的欺負。“欺熟”倒是華人特色。很違背動物通常的行為準則。
xiaoxiao雨 回複 悄悄話 Have you really got into the country and culture you live with or do you still think of the country in the mind set of China Chinese?
flashingcat 回複 悄悄話 在北美華人曾被單挑出來區別對待。沒想到千萬裏之外的澳洲發生了一摸一樣的事情。可惜沒有專業人士係統的研究,有一個相對嚴謹的分析報告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野彪”: 你說的非常中肯。可怎麽改?中華文化的一個特色就是“欺生”。 如果大家經常被別的華人“欺生”, 自己慢慢見了陌生華人也會“欺生”; 惡性循環。
viBravo5 回複 悄悄話 這些應該大致是曆史事實。

但是,也應該看到,從滿清到民國到現在中共,在西方國家治下華人公民的人權一直要好於甚至遠好於同時期中國政府治下華人公民的人權。今天也如此。這應該是今天那麽多華人移民美洲歐洲澳洲的一個重要原因。
elfie 回複 悄悄話 I hate being Chinese. It's not something I could choose or undone but it's the worst part of me: being forced to identify with something that I don't appreciate or like. It's like a Jewish person who doesn't support the Jewish state. There's a very odd juxtaposition: you are being forced to put things together that are contradictory,i.e.your originality and the brutality behind it.
I am not a Chinese person in exile like the Russians were after the 1918 revolution. I want to break away from the ugliness of my original country, from its bizarre culture and cruelty. But it doesn't leave me entirely because I have to answer people's inquiries about my birthplace occasionally. It brings back the shameful memory of being part of that world of the barbaric cannibalism, the murders and executions of innocent people, and the merciless repressive government. Some of it happened in the past, some still present even today. I will probably have to carry it to my grave.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華人裏有很多聰明有智慧的人,本文作者就是之一。指出華人的弱點和缺點是為了種族素質的提升。讚好文,基本沒什麽要駁斥的地方。我希望自己能看出問題,但作者的文筆和中肯的寫作風格讓人接受文章觀點和論述。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原美國華人領袖陳本昌先生說過,我們華人在海外不但要落地生根,還要積極參與當地的政治。這樣華人才會有更多的話語權。而中國人除了自身的缺點之外,似乎最不關心當地的政治,每天就琢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自留地。所以,陳先生的建議可謂一語中的。縱觀華人的海外生活史,都是善於理財,卻遭人嫉恨,象馬來西亞和印尼,華人的資本占了全社會資本的70%,但政治上毫無建樹,依舊受當地人的欺侮。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華人中有人自己都仇恨自己, 也不知是天生看不起自己, 還是因為後天受了影響。 謝謝博主的曆史分享。 澳洲也有過這樣的排華浪潮。 下麵的留言也長知識了。
“這樣獨立前的澳洲政府無法學習美國排華法的壞樣。這是獨立後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就是極端種族主義色彩的排華法的原因。”。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野彪' 的評論 : 華人這個林子太大 :)
南半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全兄補充這個非常重要的曆史細節。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華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排華,自己排斥自己,自己歧視自己。
文學城裏麵,很多人都是這樣的,還自以為榮。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謝南兄好文!【1900年,六個殖民地聯合成立澳洲聯邦。聯邦成立後通過的第一項法律,便是《移民限製條例》。】南兄知識淵博,多半知道,但沒具體指出,請允許我補充:澳洲獨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獨立自由的排華(!)。獨立前,澳洲無法有獨立外交,所以中英自1840年代起的一係列條約澳洲必須遵守。我們都被洗腦以為這些是“不平等條約”,其實有很多條款至少從字麵上看十分平等。比如中國政府允許英國人到中國自由定居,傳教,貿易,同樣英國政府允許中國人到大英帝國各地(包括澳洲)自由定居,傳教,貿易。這樣獨立前的澳洲政府無法學習美國排華法的壞樣。這是獨立後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就是極端種族主義色彩的排華法的原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