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行五位女將,六月在上海天蟾舞台舉辦京劇專場演出,上海京劇院全力助演。有觀眾看戲後評說,這是票友演出中的天花板。
我哈哈之後,忽然感到有點對不起觀眾。
早年京劇票友票戲,少不了可喜可樂的片段。我的老師包幼蝶先生當年在上課時,會聊說幾句滬上票友的演出趣事,比如某票友票麒老牌的“追韓信”,唱到“三思而行”,“三”時伸出三個手指,“而”時就換成兩根手指,他必定是想著有三便有二。台下反應快,笑了。又有票友票楊小樓什麽戲,大概是“長阪坡”,台上有桌子,他四步走到了。想想不對,停了演戲,退回原地,指揮管場的把桌子挪後,再來一次,因為他數過楊小樓演到這兒是七步,怎麽可以四步就到了呢?必須七步!台下於是大笑。
我前些年看一票友演“茶館”的阿慶嫂,阿慶嫂有一句“胡司令,這是什麽意思?”的台詞,她說得就像一個發嗲鬧情緒的少女,還在尾音加了一個上揚的“啊”,我在下麵笑個不停,從此記住了她。
其實,觀眾進場看票友演戲,多少希望找點樂子,有點娛樂,比如演員走台步一順邊了,荒腔走板了,忘詞了,等等。當票友努力向專業演出水平靠攏,就不給觀眾這樣開懷的時刻了。又因為票友通常無法達到專業水平,即使單在唱方麵,有超過專業的票友,但以舞台演出的全麵性而言,終是無法給人美的享受。
這次京劇之花上海演出,聽有人這麽恭維,我就替觀眾難受。他們坐了三個小時,沒有開懷的時刻,滿無聊的。
上傳幾張我演的十三妹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