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清楚,1975年11月7日,一場異乎尋常的大雪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15度。我們就窩在宿舍裏呆了幾天,但是並不能隨心所欲,站領導組織我們政治學習,讀報紙,那時好像正是“批鄧”開始的日子。大雪過後的某天,站領導組織我們全體知青浩浩蕩蕩前往某小隊,讓我們去拆掉一家農戶的圍牆,原來這戶人家在修建自家圍牆時,超出規定大約一米,這家可能在當地比較強勢,生產隊沒有辦法,讓大隊處理,大隊於是就把我們推到了前邊。我們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指令,將大約十幾米的一排土牆就放倒了。農戶看著我們無可奈何,也算是“割了一回資產階級的尾巴”(大隊長的話)。
我插隊時間整三年,曆經三個麥收季節,但是前後兩個麥收時我都在當夥食管理員,實際上隻經曆了一次真正的麥收農忙季節。那應該是77年,6月初的時候,我們科研站的麥子要收獲了,我們戴著草帽,肩上搭一條毛巾,手執鐮刀,每人一攏土地,那架勢就好像即將上戰場的戰士。彎著腰割一會就腰酸背痛,慢慢的就習慣了。割幾下,還要把割下的麥子就勢一捆,放在身後。後麵有專人將成捆的麥子運回去,然後在平整的麥場上翻曬,然後就是驢拉的石碾將麥殼分離,然後揚場將金黃色的麥子收攏,以最快的速度到小隊的磨坊將麥子磨成麵粉,哈,第二天,我們就吃上新麥麵做成的饅頭了。已經吃了一冬天、小半年雜糧的我們,吃著白麵饅頭那是一個香啊。麥收以後就是種玉米了,趕著季節,必須要把玉米種下去。可是那年又遇上少見的幹旱,天天豔陽高照,農田沒有一點水分,怎麽辦呢?那年頭學大寨,大寨有句豪言壯語,叫做“沒見過的大旱,沒見過的大幹”,站領導要求我們點播玉米。我們科研站後麵修了一個水池,距離我們要播種的地塊大約兩百多米,於是我們分工,三人一組,一個男生手執鐵鍬一腳一個坑,後麵一個女生拿水勺往坑裏放一勺水,另外一個女生放上玉米種子再順勢用腳將坑填上土。而其餘大部分我們就是挑水,有專人從水池往上打水,我和大部分知青就挑水,這是比較累的活。在一股強烈的精神支撐下,我們連續大幹兩天,將20多畝土地全部種上了秋玉米。那年後來雨水還算不錯,秋天的玉米獲得一個較好的收成,望著金黃色的玉米棒子,想想還真是有點成就感。
有一年的春天,正是麥田需要澆水的時候,又是連續多時的幹旱,靠天吃飯的農民們眼巴巴的盼著老天爺快點下雨,可是遲遲不能如願。這時公社傳來好消息,鄰縣的水庫要放水了,設定好某天是我們所在大隊使用。農民們一片歡呼,到了水庫放水的日子,我們驚訝的發現,每個小隊都沒有將水灌進生產隊的麥田,而是全部灌溉了農民們的自留地。大隊幹部、小隊幹部全部都在忙活著給自家的地裏澆水。生產隊的麥田幾乎一點也享受不到水庫放下來的水。有農民告訴我們,全家一年的糧食全靠這點自留地的糧食,生產社隊分配的糧食根本不夠吃。原來如此啊!又一個冬天來到了,這次站裏麵安排我們要平整一塊土地。這塊地大約有近十畝,離我們科研站不遠,已經種上了小麥。但是這塊地是斜的,不平,平時沒辦法澆水,隻能是靠老天爺的恩賜。於是那一整個冬天,大部分時間就在平這塊土地,把這塊地東頭高處的土挖出來用架子車填到西邊較低的地方,忙活了一冬天,終於把這塊土地搞得平整一點了。但是這塊地後來就暫時無法種植莊稼了,因為土地表麵層是熟土,我們把高處的熟土挖走填到了低處,而最上麵的全是生土,而高處的表麵熟土挖走了,表麵也全部是生土了。把生土演變成可以生長莊稼的熟土,至少要經過幾年的種植,而且要不斷的使用農家肥。後來常常從那片土地經過,看著長的稀稀拉拉的幾顆莊稼苗,讓人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我們每天勞作,與生產隊一樣都是掙工分。詳情是這樣的,每天出工了就記一個工作日,到了年底的時候首先要評勞,根據表現,分三個等級,就是一級勞、二級勞、三級勞。一級勞一個工作日12分,二級勞10分,三級勞8分。我在那裏幾年每年都被評為一級勞,掙了不少工分。可是那時大隊經濟狀況很差,每年都分不到錢,連回家的路費都掙不出來,我們的零花錢還是得家長給。成人了,算是步入社會了,可是我們無法養活自己。下鄉三個月後迎來了第一個春節,生產隊也到了每年分紅的時候,可是大隊說我們剛下來,今年不參與分紅。之後分給我們每人一斤棉花,但是要讓我們交錢,理由是我們家長掙工資。大家都氣壞了,聯合抵製堅決不交,大隊領導也沒招,最後隻好放過我們。
What valuable experience you h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