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子君

中年男人,無意識的來到英國,想用自己生活在英國的眼睛審視正在麵對的生活。或許有點片麵,但隻是自己的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翻曬一下我的知青生活(4)-- 肉的誘惑

(2012-07-04 01:11:15) 下一個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代的物質條件真的是很差的。每天人們生存必須的的一日三餐,哪裏像現在這樣隨心所欲,在那個年代裏,能夠吃飽肚子已經是很不錯的了,要想吃的好一點,那可真的是一種奢望。

剛下鄉的時候,按照當時的規定,國家對於每個知青有一定的補貼。因為當年農村的收獲季節已經過去了,知青無法分到糧食,所以國家供應商品糧一直供到來年夏收以後。同時,給每個知青每個月有十幾元的補貼,用於購買糧食和副食。所以在下鄉的前8個月,我們還是一直享受國家的糧食供應,國家還發給每人發放一定的現金補助。但是這些錢都是集體來操作的,實際生活中,一部分用於食堂的生活管理。

當時全國的糧食供應是定量的,我們知青每個月好像是32斤。陝西地區商品糧供應,在每個人的定量標準下,百分之六十是細糧,麵粉;另外百分之40是粗糧。粗糧就是現在所說的雜糧,那時主要是玉米麵。根據陝西農村的生活習慣,每天早上,天一亮,就下地上工,大約10點左右,回來吃早飯,稍事休息,就又出工了。幹活到下午兩三點,回來休息,吃晌午飯,4點多再出工,直到晚上6點左右,收工。這時食堂是沒有晚飯供應的,農村把這頓飯稱為“喝湯”,就是隨便吃點饅頭或窩頭,喝點水或者鹹湯之類的。我們也一樣,到食堂買個饅頭,隨便吃一點就過去了。

我 的早飯,通常是玉米渣稀飯,饅頭或者玉米麵窩頭和鹹菜。鹹菜是在當地供銷社買的蘿卜條之類的鹹菜,不像現在這樣那樣的鹹菜種類很多,那時候最流行的就是 大頭菜和剛才說得當地供銷社醃製的鹹菜。這種鹹菜買回來洗洗,切成條,一勺食用油,燒熱,炸點幹辣椒,潑在鹹菜上麵,算是有點油水。那時的油也是限量憑票 供應,每人每月隻有4兩油。中午飯,一般就是湯麵條,最常做的就是薺花麵,就是切成菱形的麵片下在鍋裏,下點菜比如白菜蘿卜之類的,用一點蔥花澆上一勺熱油,就成了湯麵。然後就上饅頭,就是午飯了。這種夥食品種幾乎常年不變。

由於副食不夠,油水太少,全憑一點糧食當家,所以我們每個人的飯量都特別的大。就我而言,中午這頓飯,通常一碗湯麵條,然後一個或者兩個杠子饃。所謂杠子 饃,就是饅頭,通常的饅頭,一般是二兩一個,但是到了農村,饅頭製作成一個長條像杠子一樣的形狀,每個四兩。這樣一來,一頓飯幾乎就是一斤的糧食下去了。

由於是食堂製度,所以每個人每月按照糧食定量發飯票,吃多吃少自己控製,但是對於男知青來說,當時的定量很難夠吃,所以常常不到月底就領取下月的飯票了。好在有時回家,混點家裏的,來得時候還要再帶上一點鹹菜副食等等,可以稍稍改善一下夥食。

最關鍵是常常幾個月沒有肉可以吃,所以就有了現在看來的很多趣事。剛下鄉時是冬天,農閑季節,但是那時農閑,人卻不能閑。平整土地、修大寨田、農田基本建 設、修水渠甚至上山采石頭等等,科研站的活路不多,我們就經常被派到到其它小隊去幹這樣那樣的農活。有一次我們知青集體到附近的山上幹活,大概是12月元月的樣子,天氣很冷。回來的路上,有人眼尖發現路當中有一個死去的喜鵲,一個男生趕緊上前拾起來,提了回去。到了晚上,弄點熱水退了毛,在帶來的煤油爐子上燉上了,然後嘎巴嘎巴就給吞掉了。

還有一次,剛下鄉時間不長,我們還住在12人的大通鋪宿舍裏,兩個知青把站裏一個農民的一條不大的狗給收拾了,晚上燉了好長時間,然後把我們睡著的人都給弄 醒,每人嚐了一點肉。後來站裏為這個事情專門調查,等到調查清楚後,那兩個小子一口咬定,所有的人都參與了,因為所有的知青都至少吃了一塊肉,後來隻好也 就不了了之了。

為了吃點肉,不少人真是費盡心機。有一次,一個小隊病死了一頭牛,隊裏把牛就埋了。科研站的幾個年輕農民說起這個事情,就籌劃著要搞這頭牛,幾個知青就慫恿 著。到了晚上,到埋牛的地方,挖開,硬是從這個死牛身上割下一些肉,幾個知青也得到幾塊肉,回來後拾掇拾掇也給吃掉了。

春天到了,四五月份的時候,農民養的羊開始下羊羔了,剛出生的羊羔,很小一點,毛茸茸的,當時在公社的集市上,五毛錢一隻。有的知青就買下羊羔,回來後殺死,剝了皮,燉一下,肉很嫩,隻要20分鍾肉就爛了,然後連骨頭帶肉和湯就一起下肚了。



下鄉第二年,科研站領導安排我們自己養了兩頭豬。其中有一頭掉到水窖裏麵淹死了,另外一個後來就順利長大了,
76年 中秋節的時候,我們就安排就把這頭豬殺了,改善一下夥食。這是我們下鄉後第一次大塊吃肉,我記得一共吃了兩、三頓帶肉的燴菜,真香啊,現在似乎還記得當年 的肉香味。豬肉吃完後,剩下兩大臉盆的豬油,不知是誰用剛蒸出來的熱饅頭中間掰開,塗上一層豬油,再灑點鹽,嗬,同樣的香味可口,於是大家紛紛效仿,很快 兩大盆的豬油就這樣吃完了。這種記憶在我的腦海裏存留了很長時間。後來離開農村上了大學,有一年暑假回家,剛好碰上母親蒸出的熱饅頭,恰好也有一碗熟的豬 油,我就又重溫了一次當年的吃法,但是這次無論如何也吃不出當年的那種香味了。

也是從第二年開始,
76年春天,在科研站的土地上,站裏麵安排我們自己種了一些蔬菜,有茄子、尖辣椒、豆角、西葫蘆等等,秋天又種上了白蘿卜、胡蘿卜、冬瓜,這樣就有了蔬菜可以享 用了。我現在一直都有有一種吃辣的嗜好,而且吃的特別凶。我上大學在湖南,湖南人能吃辣的吧,四川人也是能吃辣的,但是我們到湖南工廠實習時,吃工廠的食 堂,那個飯菜全部是辣的,連雞蛋湯都有辣椒麵,我們班上全國各地的都有,許多人特別是江浙一帶的南方人,簡直沒有辦法吃飯,連幾個湖南本地人、四川人都喊 叫受不了,可是我確吃的有滋有味。這種嗜好就是下鄉時候養成的。那時夏天麥收以後,新的小麥磨出來的麵粉蒸出的饅頭特別的香味可口,但是晚上下工後的“喝 湯”,到食堂買個饅頭,確沒有菜。於是就到後麵的菜地擇一點尖辣椒,有時候切碎在煤油爐上用鐵鍋炒一下,吃著很香;有時候,切碎,用鹽醃一下,再放醋調一 下,也很香;還有一招,新鮮的尖辣椒,搞點鹽,吃一口饅頭,咬一段蘸鹽的尖辣椒,同樣妙不可言。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尖辣椒可是十分十分的辣啊,那裏像現在 的辣椒品種,幾乎沒有辣味了。我吃辣椒的能力就是那個時候練就出來的,直到現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ieps 回複 悄悄話 "下鄉第二年,科研站領導安排我們自己養了兩頭豬。其中有一頭掉到水窖裏麵淹死了,另外一個後來就順利長大了,76年 中秋節的時候,我們就安排就把這頭豬殺了,改善一下夥食...。" 這一段勾引起當年作為子女和老媽一起,被放逐到五七幹校,難得吃到肉的回憶。當時,殺豬猶如一場盛大的慶典,那一定是全民出動,翹首以望的場麵。曾經是平日靜坐辦公室,溫文爾雅的幹部們竟然和小孩一起,好奇而全神貫注地跟蹤每一個血腥的程序,當然,吃肉才是令人神往的閉幕式。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我媽媽也有下鄉吃飯的記憶,不過她記憶深刻的是新收的四季豆,幾個女孩子,一頓飯就吃掉2斤之類的。我媽是說當年下鄉的時候年輕,特別能吃,所以吃著也特別的香。跟我說那時候她的體重有100斤。

後來我算了一下,她個頭比我還矮5厘米,我的體重從來都沒達到過這個水準。懷孕的時候最後快生了有100斤過。

我個人生長在衣食不那麽匱乏的年代。小時候有些吃的確實難得,比如烤鴨什麽的。後來到小學以後就真的想吃什麽就吃什麽了。

那我個人的感覺是,年輕的時候可能長身體,身體有需要,對食物都有特別的渴望。我也記得我小時候偶爾吃一次烤鴨,吃到最後一塊的時候那種依依不舍的感覺。還有一年隻有過生日才吃一次的奶油蛋糕。現在我自己做奶油蛋糕,比我小時候的要好吃得多,但是就是不想我家倆小孩子一樣,吃得那麽盼望。

我還記得我年輕的時候做菜,裏頭不放豬油,就是一半菜油一半豬油這樣,簡直沒法吃,少味道。現在基本上豬油是碰都不碰的,實在沒那個欲望。

還有就是可能餓的時間長久了,身體對食物也會有一種渴望,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特別強烈。譬如減肥的人就特別想吃,犒勞自己。

另外現在的肉確實沒有當年好吃。我記得我小時候肉雖然少,但是是肉味。現在就算我很愛吃的一些東西,從國內帶過來,都不如自己在國外做得好吃了。現在的肉不好吃。我們在巴黎也基本不買肉,都是回鄉下的房子的時候,在那邊吃肉。還有我記得小時候的雞蛋就已經很難吃了,我媽還一直逼我吃,因為她小時候都吃不到,所以覺得我有吃的還不吃,簡直就是不可理喻。但是以前的雞蛋真的很難吃,以前在四川我有兩樣東西不吃:雞蛋不吃,牛奶不吃。因為都覺得有一股味道,吃完之後嘴裏非常難受。

但是到了法國,我發現這兩樣東西都很好吃。法國的雞蛋白煮,我是吃的,而且很愛吃,很香。牛奶我是喝的,有淡淡的甜味。

到了我兒子,又比我更挑剔。什麽牛奶都不喝,隻喝一種organic的奶。我覺得法國普通的牛奶已經很好喝了,但是他可能就覺得不對。但確實整個農業工業化之後,食物的味道都差很多。小孩子比大人味覺更敏感,大人已經吃不出好壞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