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子君

中年男人,無意識的來到英國,想用自己生活在英國的眼睛審視正在麵對的生活。或許有點片麵,但隻是自己的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英國人之“笨”

(2006-04-10 15:43:41) 下一個
在英國生活的中國人圈子中,有一種說法好像很流行,也很令華人開心,那就是關於英國人很“笨”這樣的話題,有很多事情可以佐證。每年英國有關教育部門也像中國一樣,舉辦數學競賽,就像體育中的淘汰賽一樣,一輪一輪的競賽以選拔出優勝者。我曾經有幸看到過05年A-Lever數學競賽進入前500名的一份優勝者名單,從名字的拚法上可以判斷,這裏麵的華人孩子不在少數。其中我所生活的的這個地區的一所比較優秀的學校裏麵,我知道的就有兩個華人孩子入圍,這些孩子在學校的學業成績確實不錯,學校老師對他們十分青睞,其他同學也都很驚奇他們的學習成績。之後他們中的一個又進入了下一輪的競賽,當地的地區報紙還做了報道。與之相比較,英國人好像對於數學沒有天分,很簡單的一個個位數相乘,我們可以脫口而出的答案,很多英國人需要借助於計算器。在商店購物後的結帳過程中,更是常常令人很無奈,在我們看來很多簡易的結算方式,而英國售貨員都采用了一種很笨拙的手法。所以英國人“笨”的說法不脛而走,並獲得了很多我們中國人的認同。 英國人真的很笨嗎? 其實在不列顛這塊土地上,曾經產生過無數的科學奇才和業界精英。著名的科學家牛頓從蘋果落地而發現的的力學三大定律奠定了古典物理學的基礎。同樣的這個牛頓也是一個著名的數學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等數學定理至今留在我們的記憶裏。而瓦特發明的蒸氣機更是奠定了人類工業革命的基礎,讓我們這個世界將人類的多少科學幻想變成現實。劍橋、牛津這兩所世界著名的學府吸引了世界各國無數精英和少年英才前來投師門下,而以這兩所大學領銜的英國眾多高等教育學府培養出了多少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又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楚?就是在近年愛丁堡大學還培養出了“克隆羊”這個今天生物學領域裏的科學奇跡。今天的大不列顛確實衰敗了,生活在這個國度之後,我們也能感受到這種衰落,這個國家的工作效率令我們無法恭維,令人羨慕的社會福利製度同時也培養出許多社會懶漢,“小流氓”這個話題也已經成為一個讓政府頭痛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決不能就此而小看這個國家和她的人民,這個國度曾經創造過“日不落”的輝煌,曾經是世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我們今天仍然在享用的許多現代科技產品的發明就出自於這個國家。即使在今天,這個麵積隻有我們一個江蘇省麵積大小的國家確創造出和我們今天不差上下的國民生產總值。它的教育吸引了我們無數的大大小小的學子們不遠萬裏飄揚過海的前來求學,如今走遍英國,所有的高等學府你找不出沒有中國學生的學校。這是一個很笨的國家能夠產生出的輝煌嗎? 中國人很聰明這是公認的事實,崛起的中國正在吸引世界的眼球,這也是世界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可是我們必須冷靜的認識到,我們目前還沒有驕傲的資本。中國目前正在成為世界的製造工廠,但是我們還遠遠不是這個世界的創造工廠。許許多多的核心技術並不屬於中國,在科技方麵受製於人的狀況還沒有很大的改變。這些都需要千千萬萬的中國精英去奮鬥去努力。今天英國的華人中,留學生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作為一種“精英”概念,留學生曾經帶給我們無數的憧憬和希望。能夠前來英國留學的不乏優秀和聰明之才。但是當“海龜”變成“海帶”成為一種現象、成為一種社會的話題,我們不能不沉下心來靜靜的思索,這是為什麽?通過觀察,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今天大舉留洋的學生中與當年前幾代的留學生相比其學習態度有天壤之別的不在少數。由於教育理念和體製的不同,就學習態度而言,這裏更強調的是自覺。但是我們現在的許多留學生或放縱於遊戲娛樂天地,或沉迷於卿卿我我之間,還有的將打工賺錢作為主業,有個別的留學生幾年下來竟然連英語都不能熟練的掌握。這樣的人再聰明又有何用?如果你無法使自己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又如何在將來能夠成為國家棟梁之材?許多留學生抱怨在英國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可是捫心自問如果沒有真才實學,任何一家公司又有什麽雇傭你的理由?從這個角度講,英國人一點也不笨。作為一個異國學子,我們必須顯示出我們強過他人的才智、學識、能力和本領,我們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至少我周圍認識的朋友中在英國公司任職並擔任重要角色的也為數不少,其中一個熟識的友人,畢業於倫敦帝國理工大學,在流體力學領域才智過人,目前就職於英國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研究機構,收入頗豐。 最後再回到英國人是不是笨這個話題。其實笨和聰明都是相對的,英國人的教育絕對不鼓勵死記硬背,中學的考試,數學物理的定理公式從來不要求你背下來。考試卷子,這些公式定理就赫然印在試卷的前頁,問題是隻要你會使用就行。這裏的老師也不像我們中國老師那樣要求學生背乘法口訣,因此如果我們隻從英國人對數學的理解較差就認為他們很笨的話,我們可能就有點太小瞧英國人的才智了。這裏中學生的物理化學作業每學期都要求學生完成一篇相當於論文的作業,這對於中國國內的中學生而言可能就無法相同而語了。而中國學生在一種拔苗助長的奧數教育中,與英國孩子相比,盡管都可以成為數學天才,但是我們今天離諾貝爾獎的距離似乎依然十分遙遠。 2006-3-18 nanshanzj@google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