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美國上映的“花月部落的殺手們”是講述當年幾個貪得無厭的白人,利用美國在石油開采興起之時,給於印第安人土地資源補償的相關政策,而設計和策劃的瓜分和侵占印第安人財富的罪惡曆史。
如果說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有什麽新意的話,那就是以書寫的方式講故事了。就是觀看電影時的感覺就像在閱讀一本書,故事在一頁一頁地翻篇兒中展開。開篇有些緩慢,可能電影導演想通過敘事節奏來抓住當年的紛亂嘈雜吧。說實在的,在電影走到中間之前,劇情有些淩亂沉悶,甚至遙遠,給人有種斷了線的憂傷感。那種彌漫這憂傷的故事氛圍幾乎讓人失去堅持看下去了耐力了。但是當故事裏的人物和背景在緩步淩亂的節奏中鋪墊起來後,也就是進入故事的中部後,劇情就開始起伏跌宕了。
觀眾隨即開始緊張,擔心,直至憤怒。我的觀後感是導演有意製造出這種劇情氛圍的。導演可能想通過電影所能實施的藝術手法把觀眾帶入當年的實地情勢,以此讓觀眾切身體會那裏的人間醜惡與悲劇是如何一步一步發生的,並把當年參與罪惡的那些方方麵麵的惡人們暴露在觀眾的眼簾裏。
那些罪人們,參與犯罪殺人原因不同,有的因生活所迫,有的因害怕被踢出利益和勢力聯盟,有的就是愚蠢而貪婪成性,當然最壞的那個一定是善於玩弄權術和蠱惑人心者。他的最終目的就是掌控權力和財富。總之,殺人犯們各有所需,但是他們犯下的殺人罪是真實不虛的,他們製造的人間悲劇必須廣告天下人。
“花月部落的殺手們”的整個氛圍和當時白人之間發的利益交換以及發生在花月部落的悲劇很像過去四十年在大陸發生的很多情形。就是一個人作惡做不起來,一定是有一個群體一起作惡,集體合力地完成殺人聚財的全過程。他們視貪得無厭地欺詐和傾軋他人的利益和財富為理所當然。
文學城大多數影視“評論”, 實際上是故事簡介, 或者劇透, 沒有藝術評論的成分。
這個判斷的準確性不完整。 中國農民被“人民公社”剝奪土地後, 又被“生產隊”集體奴役, 大部分生產所得被沒收“上交國家”,隻被允許極少量口糧,延續生活。
美國的印第安人在被剝奪土地過程中, 被大量肉體消滅。 倒是很難判斷,哪一方更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