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喝茶,聊天,會友 - 壹嘉出版網上會客廳

美國獨立中英文出版機構壹嘉出版網上會客廳,以發表壹嘉書摘、人文資訊為主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創造,是其政治製度”

(2025-04-25 09:28:20) 下一個

“我認為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創造是其政治製度。”
這句話出現在李慎之2003年1月23日寫給許良英的信中。

兩位先生的通信始於自由主義仍活躍於公共言說的1998年,終於2003年初李先生的離世,也正值自由言論的沉默與收緊。這五年,既是自由主義公開表達的窗口期,也預示著一次曆史性的退潮。

寫此信時,距李先生突然離世僅兩個多月。彼時他精神矍鑠,筆力未減,思考貫通中外古今。信中談及中國的專製傳統、體製改革、民主理想等,言辭清明,思想深沉。兩個多月後,他突然去世,令眾多學人為之震動。這封信也因此成為他思想旅程中未竟章節的見證,讀來令人愈加感受到那份未竟之誌的沉重與悲劇性。今天我們邀請您重新讀這段通信,也重新思考“製度”與“民主”的真實意義。節省篇幅起見,略有刪節。


良英同誌:

…… ……

近十年來,生活沒有什麽波動,平常總以為可以無限期地 indefintely 活下去 。老妻骨折後才悟到不變中其實一直存在著變的因素。隻希望中國沉默的政治也蘊藏著什麽表麵看不出的推動力 。

前兩天王若水的夫人把香港“明報出版社”出版 的王若水遺著 《新發現的毛澤東》(作為潘耀明編的 “21 世紀叢書 ”之一種)送給我 。全書上下兩冊 ,約 50 萬字 ,我看了約 10 萬字, 歎為得未曾有,原來若水在 1993 年就開始搜集材料了,用功之勤 , 思想之廣博深刻,都使我驚歎。雖然實際上還隻是一部未完成的傑作,但大體規模已具,估計至少十年內未必有人超得過。這又使我慚愧,優柔遷延,不肯下決心、下工夫 做學問,正如我對你的研究民主問題一樣 。

(王若水的書因為是在香港出版的 , 國內不可能買到,你如有門路,我建議你設法搞一套看看 。 )

由此想到,我早幾年就有中國近代史( 自 1840 年到 21 世紀中期民主框架大體完成之日 )必須改寫的想法 ,但總覺得這不是我老朽的事,而寄希望於年輕人。最近忽然想,整本的寫不出來,萬言長文,提示 幾個主要論點,或者寫出一個大綱,總還是應當而且可以的吧 。現在想把最初步的意見向你請教一下 。

首先 , 我認為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創造是其政治製度,經濟 、文化 、國民性都由之決定 。與馬克思的經濟決定論不同。 1840 年以前的中國 ,其政治製度就 是專製主義,從秦始皇算起已有二千年,不但養成了中國人的深入骨髓的奴性,而且壓製了中國生產力 的發展 。 中國的商品經濟發生得並不比任何國家為晚,秦漢時期規模即頗可觀,但是隻能永遠處於 “萌 芽狀態 ”,就是因為專製的政治壓製了這個“芽 ”永遠 也長不大 。所謂明清之際的 “萌芽 ”說不過是被硬套五階段論的文化專製主義的一種偽理論而已 。

1840 年以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 ,但一方麵確是侵略 ; 一方麵也帶來了中國曆史中從來沒有的進步因素,因而開始了中國近代化(或現代化)的極其艱 難的過程 。

中國傳統,如果要一分為二的話 ,一方麵是外儒內法的皇權專製的傳統,一方麵是以遊民打先鋒(甚至是領導)的農民造反的傳統 。後者開頭也許有些平均主義或自由主義(實際上是無法無天)的傾向 , 一 旦成功,立即回到皇權專製的老傳統 。

1840 年以後頭十幾年的曆史 , 主要是傳統的專製主義抵製抗拒資本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曆史 。偏偏這時農民造成的傳統之大發作(主要是太平天國,還有 規模較小 、較後的撚軍 、義和團等) 。最後雖被統治者撲滅,然影響殘留甚強(與以前曆史上的比較而言)。

戊戌 、辛亥都應該肯定 。辛亥的孫中山更是近代 中國民主思想之集大成者 ,但是由於傳統強烈 ,他也 沾染了不少皇權專製的影響 , 還有下層黑社會的影 響,從曆史來看,這都是當然的,必然的,不足怪的 , 但是在敘述時必須指出,必須批判 。

辛亥以後資本主義與民主思想都有不小的發 展,但還遠遠不足以抵抗專製傳統 。所謂軍閥混戰 ,其實與曆朝曆代改朝換代之際的分裂混亂相差不大,在中國曆史傳統中幾乎是應有之義 。

五四在中國曆史上應該大書特書 。但是作為總 司令的陳獨秀 ,一方麵把“民主 ”與“科學 ”請進中國 , 一方麵並不真懂民主 (也難怪他 。)其人一方麵把共產黨引進中國,一方麵在黨內實行家長製。其實,即使他真懂民主,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他也不可能在建立民主方麵有多大的作為,胡適即是如此 。

就當時世界論,帝國主義確實存在,而且主宰世界。凡先進國家就無一例外地都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必然要產生自己的對立麵,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雖在歐洲吸引了無數正直的知識分子的心靈 , 但是隻有在俄國這樣的國家經由列寧這樣的理論家與政治家的運作才能成功 。馬列主義一旦在俄 國成功,即成為較資本主義與民主主義更為強勁的思潮而在落後國家取得地盤。 中國共產黨得以在中國成立。資格要老得多的國民黨及其領袖孫中山 、蔣介石也不得不受其影響 。國民黨北伐應該肯定,其軌跡也與中國曆朝曆代皇綱解決以後新王朝首先要削平群雄,統一天下相仿。國民黨也不是毫無引導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可能,所謂黃金十年(1927—1937)政 績 ,也還過得去,但當時的中國在與列強對比問題實在太多,非古時的明 、清可比 。加以日本侵略(1840 年的英國侵略 , 李鴻章稱之為三千年未有之變局,1930 年代的日本侵略置中國於亙古未有之奇恥大辱與土崩瓦解之危機) ,致使①國民黨統治者無法施行其統治 ;②全國人民同仇敵汽義憤填膺 ,而且趨左傾 ;③共產黨因時崛起(包括西安事變等偶然因素)。

八年抗戰完全應該肯定,國民黨無能誤國之處甚多,但外交上可稱因抗戰勝利而完全勝利 。

政協亦應肯定,但三年戰爭共產黨大獲全勝,可稱曆史奇跡 。我是過來人,但除了佩服毛主席英明偉大之外,到現在還有莫名其妙之感。但有三點必須申說 , ①國民黨由久窮(八年抗戰)而驟富(劫收)必然特別腐敗 ; ②共產黨以曆史上從黃巾、張角、李自成 到洪秀全大體相似而遠為精妙的方式發動農民奪取政權,並贏得知識分子的擁護已到出神入化之境;③ 國際形勢,蘇聯影響膨脹與共產黨一貫學說一致,其政策更是有利於共產黨取得政權 。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 1979 年這三十 年的曆史實在很難肯定 , 不過它既然出現了 , 存在了 ,就應當深入地作出合理的說明 。隻要抓住中國的文化傳統這個內因與馬列主義影響這個外因 , 其實也不難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總之是世界上最最最革命的理論與最最最專製的傳統相結合,使中國形成了最最最黑暗的毛澤東思想之三十年的統治 。 中國傳統的專製主義變成了極權主義 。

但是這三十年雖然可稱黑暗之極,史學家仍須發現其有一些後來有利於中國現代化的因素 (如大大加強了中國的統一,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普及了初等教育,改善了婦女地位,提高了中國社會的均質性等等) 。這些都同時帶有片麵性,需深入研究 。

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實是中國近代史的轉折點,從此開始了中國脫出極權主義的艱難過程 。但是由於中國曆史已走到了極端,由於全球化的不可抗拒的影響,這個過程盡管艱難曲折,但已不可能逆轉。目前中國的極權主義已進入晚期極權主義 ,再過二 、 三十年應能完成初步的民主改革 。

中國的曆史看起來很特別,其實放在現代化、全 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來看,也不見得就怎麽太奇怪 。俄羅斯帝國 、奧斯曼帝國就都在 20 世紀走過了與中國大體相似的道路 。歐洲的意大利(文藝複興的祖國)、 德國(宗教改革的祖國)在 20 世紀還經曆了右的極 權主義的曲折 。像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在世界史上看其實是特例,正如希臘在古代是特例一樣 。回頭看世界各民族的曆史發展各有特色 ; 朝前看共性將越 來越多。奧斯曼帝國中的土耳其是第一個擺脫了伊斯蘭專製的國家,其民主到現在也還不怎麽樣,但比許多阿拉伯國家還是強得多。阿拉伯國家到 21 世紀 末,頂多到 22 世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 ,也會艱難地走向現代化 、民主化的。

總之以三大革命運動(太平天國 、義和團 、辛亥革命) 直到 1949 年革命為主線的中國近代史必須推翻,必須改寫。中國的現代化是後發外生的。但是即使這樣 , 它也要走下去 , 而且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內因 。

狂言亂語一口氣寫了一大篇 , 當然十分粗疏 。今 年將花些氣力勾劃出一個提綱來 。改寫近代史的工作,自 己雖然沒有力量完成 , 但能為後來者省些力氣 ,也就可以引為安慰了 。叨在同誌, 向你請教。請勿吝賜教為幸 。

順頌 年禧!

李慎之

2003 年 1 月 23 日

寫完以後才發現自己用的筆顏色還是太淺,忘了你的囑咐,這次隻好抱歉了。也許複印一下可以深一些。(許良英先生上封信中曾說李慎之先生用的筆顏色太淺,看不清楚,建議其換用顏色深的筆。信中這樣的生活細節令人忍俊不禁,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歡迎參加5月4日的《民主啟蒙對話錄》新書發布會,點此報名

 

更多閱讀:

 

他們當初討論過的問題不僅沒有過時,現實甚至比他們在世時更為不堪(傅國湧序:《重讀<民主啟蒙對話錄»)

 

徐友漁序:跨世紀的對話和思考

 

李大同序: 民主:作為理想與現實的思考——許良英、李慎之通信集讀後

 

更多好書、活動消息,請訪問壹嘉官網,和訂閱壹嘉Substack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