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道德

(2021-02-24 11:07:34) 下一個

看了昨天咱們茶壇的一場關於道德的能量交換,主要的兩個討論者,無憂和立。他們都擺明了自己對道德的看法,態度率真而且克製,讚歎他兩的表達能力。還有禾口,可愛的禾口,你真是總能用最清晰中立的語言交代出形而上概念的實質----就像今天所說的道德的實質,佩服。

其實在道德這個問題上,我一直是在思忖,到底道德的定義是什麽?

首先,道德一定是一係列的標準,我們來看看他們怎麽講。

在無憂看來:道德是一個人後天被外界一點點教化熏陶,建立起來的一種認知和品質,是文明的標識。

在立看來:道德是一種暴力;是一種強製性的約束。它可以通過國家的硬暴力,更多的是通過世俗的非議和幹預產生的軟暴力。道德關注的重點實際上是不道德。所以道德人士,尤其是道德極端人士,尋找和揮舞的總是人們的不道德。道德在維護的是社會的秩序,本質上是社會的交配繁殖的廣泛性。也就是道德維護的是社會中更多人的交配權利,以有利於基因傳播的最大化。

天哪,你們兩的觀點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簡直是雞同鴨講,怎麽會互相接受呢。

禾口說出了她的看法:道德的目標真可能善的,和愛的目標是善一樣,都是為了保障人生存的安全。 道德是通過在群體中設定限製,搞種種平衡來實現群體的安全發展的。道德規範作用於人,很大幾率傷害多過善意的。道德主導的價值觀中,為自己是自私,是惡。道德係統也鼓勵要求無我,其實就是犧牲自我。特別是當道德作為絕對正確的指標時,這個高地產生的權勢對依此生存的群體形成巨大控製和壓迫。群體的安全感也依靠這種壓迫形成。

從他們的說法中,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麽他們的文字風格和行事風格是多麽的不同了,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是善良的,真誠的。至少在我看來,他們努力做到真誠和善良。

無憂把道德和善的距離拉得太近了,而一個已經有了教化背景的人來說,麵對一個具體人或事件的發生時,產生適應自己被教化的感覺--------道德感。是的,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認同那種“憤怒的青春”。更確切滴說,她有強烈的道德感。因為,在她看來道德感不強的人讓她覺得不善,甚至惡心。

可是有道德一定有愛心嗎?沒有道德一定沒有愛心嗎?

立和禾口看到了道德的迂回性和其中存在的悖論。因為如果把道德看作是崇高的,他就一定是不真實或者說是沒有人能夠達到的。在這個崇高的點上,他和真,善,美等同。如果按照基督教的觀點來說,道德也可以是上帝在人心中安放的良心。人的罪性導致了和上帝關係的迷失,而良心可以說是上帝留在我們身上唯一的印跡。這就是為什麽人做了不善的事,會有良心的不安。

崇高的道德本質上和人性的許多其他特質相悖。尤其是作為成年人,我們知道人是多麽的複雜。在竇唯的高級動物裏,他用48個形容詞來描述人,或者說他眼中的高級動物。而且,聖經裏也說:這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在崇高的道德麵前,我們都是罪人。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去審判別人。

相反的例子不少。在中世紀的歐洲,道德審判和道德裁判所都是人借著神的名義建立的。在伊斯蘭文化中的執行榮譽謀殺的人也是道德感很強的人。這些例子都是世俗而愚昧的人們把他們對聖經或者是古蘭經的理解當作崇高的道德或者是絕對的真理貢在神壇上以後發生的。

 

事實上在我們的世俗社會裏的道德是一係列行為規範,他更多的是維護群體的安全發展;道德通過搞各種平衡,耍各種根本談不上公平和善良的手腕來實現社會群體發展的最安全化和利益最大化。對少數群體他確實是壓製甚至迫害的。

世俗的道德的成長和進步是由那少數不受世俗道德約束的人開始的。他們是這個社會的異類。他們不認同世俗的道德,頂著非議和仇恨探索心中的真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耶穌和佛陀在他們的時代都是這樣的人。我們仔細觀看人類曆史可以感覺的到:世俗道德規範的發展是多麽曲折,而且也的確是在進步。直到現代文明,世俗道德標準變得越來越寬鬆。人們越來越明白一個事實:世俗的道德規範和崇高的道德感根本是兩碼事。當然這樣的寬鬆道德環境帶來的混亂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麵對的問題。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真誠和善良是我們生之為人永恒不變的追求。當然追求的深度因人而異。隻有那些企圖利用道德感來牟利的人才是真正的偽君子。

 

茶壇的爭論真的讓我很有收獲。也真心希望立和無憂你們能理解彼此多一點,再進行更多有趣的爭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