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茶壇

(2021-02-24 10:56:52) 下一個

來茶壇不到兩個月,那時候正值文學城網友傾城出動寫文悼念潤濤閻. 老閻縱橫文學城十多年,許多網友視他為精神偶像;又在這個特殊疫情期間匆忙離世,連我這種僅拜讀過他幾篇博文的都挺感慨,更別提跟他有過交集或者喜歡他文章的網友了. 所以一時間那些哀傷的懷舊的惜別的思念的悼文就組成了城裏空前壯觀的紀念潮,當然這種畫麵裏也夾雜著另類的理性的幽默的或者不太善意的調子,生生成就了一副文學城的浮世繪,這種景象不知以後會不會在城裏看到了。當然,對我來說,被震撼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更大的收獲卻是順著文字的指引發現了茶壇這個好去處。

茶壇有一種表麵上看亂哄哄卻自帶章法各從其類的熱鬧.

老茶客來了通常是駕輕就熟地先到老友帖子後麵插科打諢海闊天空評論一氣兒,再四處溜溜看是不是又有什麽新奇玩意兒;新茶客進來是四處閑逛,都顧不上找凳子坐,新post出來的帖子就夠批閱一番的了. 

雪晶和丹兒兩個美女斑竹都忙著端茶倒水招呼發帖的茶客,抽空還來幾句有趣不俗的評論,透出她們的通達和周到;老為斑竹則是一副無為而治的姿態,跟茶友不多的寒暄裏也能覺出他的沉穩和厚道。

寫手們的文風各有特色,可甜可鹹可酸可辣. 他們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跟城頭玄幻的標題黨和優越感強烈的凡爾賽文相比有很大區別,沒有那種浮躁氣。寫手們知道自己在寫什麽,要表達什麽,自由放鬆又言之有物。

而且茶壇高手林立,潛了不長時間我就用一點也不專業的審美眼光發現:壇子裏好幾個寫手的水平超越了很多專業作家。在我看有些專業作家的文字的確光鮮,思想也很時尚,但是寫出來的東西卻象摻了水,沒什麽滋味。有時候半路出家或者業餘寫手(尤其是理科生轉行的)卻用他們的嚴謹理性又邏輯感的文字寫出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還有就是幾個上了年紀經曆豐富的老茶客,他們作為動蕩十年的親曆者,又有與動亂大幅對比的多年海外生活經驗,回首評價對母國的感情和異鄉客的疏離感,也是我根本看不到的視角。

佩服啊佩服…總之我在茶壇看見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其實茶壇之所以吸引這麽多人來逛,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茶客們多是有生活閱曆中年以上的一群,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風花雪月已經很難入他們的眼,而那種“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情緒倒是都能理解。所以基本相容或者互相欣賞的審美就造成了茶壇特有的”那一口“。

茶壇的”那一口“也不能叫”品味“,因為”品味“這個詞被用濫了,似乎特指”高雅文化“。其實非也。現今這個世代,“高雅文化”已經被網絡解構,因為這個時代裏幾乎任何高雅的(音樂,繪畫,文學)都是觸手可及的,高雅也就消失了與之匹配的神秘感和魅力。泥沙俱下,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造成了人們越來越扁平化的思考,也就是越來越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

這是一個反智的時代。所以,茶壇在這裏為茶客們提供的”那一口“讓像我一樣常常被喧囂霸道而且通常是不由分說的主流價值觀裹挾的人有了一個溫暖的交流和表達的空間。

壇子裏的話題小到花菜某次提出的教育teenage女兒的辦法,小艾媽媽跟老為嘮的幾塊錢的磕,活動裏匿名情詩的猜猜看,大到佛教和基督教的區別,道德和法律的不同,公義和平等的界線,偽君子和真小人的高下之分,什麽是好文字的長篇大論,以及獲得了革命同誌熱情讚揚,反革命無情批判的(此處引用立風格)那部長篇小說《失去愛》以及相關的議論......所有這些都讓我興趣盎然,樂在其中,單就是當個看客都時不時入了戲。

另外,除了茶客們欣賞和理解的話題,茶壇裏的另類文字和想法也特別重要,有時候不同的思想才能碰撞出相當的能量和炫目的火花。當然,言之無物,互相人身攻擊的爭論除外。 這一點我同意立說的:”一個論壇最好有一些你不喜歡的東西。全是你喜歡的東西就是一個同質化的論壇。習慣隻能生活在相同聲音裏的人是不健康的,是可悲也是可怕的。” 可悲可怕倒不至於,就是會比較沒意思。可悲可怕的年代老茶客們都經曆過。曾今,在我們的國家,八億腦袋隻有一個能自由思考。相形之下,在海外能呼吸自由空氣的我們是幸福的。

我是個不能寫的,更喜歡做個讀者。這是我來茶壇以來第一篇花了些時間自己敲的,算是致敬吧。結尾處,想用一段我年少時特別喜歡的課本裏的文字送給茶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瓏地立於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經很美的東西,還需要一些點綴,山也是。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麵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