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竹人生知足/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無情有恨何人見。

(2021-03-04 17:29:50) 下一個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無情有恨”,指的是詩人在竹子上題詩的事,詩人毀損了新竹俊美的容顏,可說是“無情”的表現,而這種“無情”恰恰是長期鬱積在詩人心中的無法抑製的怨憤導致的。

  這是一種怎樣的怨憤呢?清代學者姚文燮在為李賀的詩集作注時,曾寫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語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述:“良材未逢,將殺青以寫怨;芳姿點染,外無眷愛之情,內有沉鬱之恨。”]]

==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https://www.163.com/dy/article/G32PEH5N0541HAV1.html? (accessed of March 4, 2021, Thursday)申請入駐

李賀的一首詠竹詩,竹子的形象與詩人融合在一起,讀來讓人感慨

40
分享至

  我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林麵積最大、開發利用竹資源最早的國家,素有“竹子王國”之稱。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史上,不管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人家,大家對竹子都有著同樣的喜愛之情,他們都會在庭院中開辟出一塊空地,種上幾株竹子。人們喜歡竹子,因為竹子青翠挺拔、奇姿出眾、淩寒傲雪、經冬不凋、四季長茂,更因為竹子堅韌不拔的性格受到了人們的稱頌

  

  人們因為竹子的種種美好品質,將它與鬆、梅合稱“歲寒三友”。古往今來,曆代文人對鬆、竹、梅“歲寒三友”傾注了無限情懷,竹子既有梅花迎傲霜雪的堅強品格,更以高雅虛心、樂於奉獻的美德,摒棄了梅花孤芳自賞的不足,使之形象更趨完美。

  人們賦予竹子虛心堅韌、風度瀟灑的“君子”美譽。在悠悠幾千年的曆史發展長河中,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竹文化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淇奧》中就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詩句。

  《淇奧》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讚頌衛武公的高風亮節,開創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成為中國詩歌以及文學作品中竹文化的起源

  

  中國源遠流長的竹文化起源於詩經時代的《淇奧》,自《淇奧》之後,竹子已經成為了人們經常去讚美的植物,竹子也被賦予了美好的品德,詩中的竹文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後,曆代文人墨客對竹吟詠不斷,創造出大量的詠竹文學作品。魏晉時期有被後世稱為“竹林七賢”的名士之風;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詩中也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子的挺拔、常青不凋的色彩,以及竹子在風中的搖曳的聲音和清疏的身影,盡入詩懷,並借以象征與表現虛心、高潔、耿直、堅貞、思念等情誌和思想,構成情誌依附於竹意象、情誌貫注於竹意象、情誌超越於竹意象等幾種文學符號類型,顯示出清新淡雅、幽靜柔美的審美特征。

  竹子在人們心中已然成為品格高尚,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堅忍不拔,寧折不屈,高風亮節的象征

  

  在我國詩詞長河的諸多的讚詠竹子的作品中,不得不提一下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詠竹詩《昌穀北園新筍》。李賀的家鄉在昌穀(今河南省宜陽),那兒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別是竹,幾乎遍地都是。

  李賀十分愛竹,在摩挲觀賞之餘,寫了不少詠竹的詩句,有時還直接把詩寫在竹上,以寄托自己的情思。李賀的詩是這樣寫的: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李賀出生於福昌縣昌穀(今洛陽宜陽縣三鄉)。李賀祖上是皇室宗親,可是到他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

  同時代詩人李商隱為李賀寫過一篇傳記體的《李賀小傳》,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

  由此可見,李賀在學習上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歲的李賀就已經譽滿京華與李益齊名了

  

  李賀很小就有詩名,最早受知於韓愈,李商隱的《李賀小傳》中就說李賀“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也就是說說,韓愈最早發現了李賀的才華。李賀是中唐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他的詩,風格瑰麗奇峭,意象繁密跳脫,用字堅銳狠重,給人以夢的迷幻,力的震撼,美的享受,被譽為唐詩的一朵奇葩。

  可是,功名並沒有向這位才子投來橄欖枝,運氣似乎也沒有垂青過這位才子。他參加科舉考試,總是與登科擦肩而過,並不是因為他的成績,而是他連科舉考試的資格都沒有審核通過。

  盡管對李賀有知遇之恩的韓愈“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積極呼籲,爭相奔走,為他辯護,但依然無法改變這一現狀。萬般無奈之下,李賀不得不離開長安。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當年回到昌穀。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後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

  由於遷調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憂鬱病篤,元和九年(814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穀,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正是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正待有一番作為,他卻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其中的曲折與無奈,落魄與哀怨是可想而知的。

  這位蹉跎半生,空負一身才華的詩人,兜兜轉轉終於回到了原點,他也終於在家鄉走完了自己二十七年的短暫人生

  

  李賀的這首詠竹詩,旨在表達自己心中鬱積已久的哀怨之情。結合李賀的生平與人生際遇,可以看出,竹的形象就與詩人自己直接抒情的形象疊合起來,不再是獨立自在的實體。這樣寫,是虛實結合的寫法,虛與實之間並行不悖,讀來讓人無限感慨

  開篇兩句“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意思是說:刮去竹上的青皮寫下我楚辭般的詩句,白粉光潔香氣濃鬱留下一行行黑字跡。這兩句描述詩人在竹上題詩的情景,語勢流暢而又含蘊深厚

  

  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時把竹皮的顏色和光澤清楚地顯現出來。“楚辭”代指詩人創作的歌詩。

  詩人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聯想到屈原的遭遇,這裏因借“楚辭”含蓄地表達了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首句短短七個字,既有動作,又有情思,蘊意十分豐富

  

  尤其是詩人描摹竹子的形態時,運用了對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發出濃烈的芳香,竹節上下布滿白色粉末,顯得生機勃勃,俊美可愛。可是題詩的地方青皮剝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汙損。詩人巧妙地以“膩香春粉”和“黑離離”這一對色彩形成強烈反差的對比,來表現內心的憂憤

  後兩句“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大意是說:新竹無情但卻愁恨滿懷誰人能夠看見?露珠滴落似霧裏悲啼壓得千枝萬枝低。這兩句著重表達詩人怨恨的感情。

  

  “無情有恨”,指的是詩人在竹子上題詩的事,詩人毀損了新竹俊美的容顏,可說是“無情”的表現,而這種“無情”恰恰是長期鬱積在詩人心中的無法抑製的怨憤導致的。

  這是一種怎樣的怨憤呢?清代學者姚文燮在為李賀的詩集作注時,曾寫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語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述:“良材未逢,將殺青以寫怨;芳姿點染,外無眷愛之情,內有沉鬱之恨。”

  

  李賀在家鄉昌裏時,不知寫過一首詠竹詩,在另一首詠竹詩中,詩人寫到:“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詩人曾以“龍材”自負,希望自己能像新筍那樣,夜抽千尺,直上青雲,結果卻無人賞識,萬般無奈之下隻能回到故裏,整日與竹為鄰。

  詩人在竹子上題詩,無非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無情也好,有恨也好,卻無人得見,無人得知。

  這從“無情有恨何人見”一句中就可看出端倪,詩人摒棄直抒胸臆的陳述句,用疑問句的語氣和句式將心中感想訴諸於筆端,在大開大合的寫作手法中,詩意也呈現出變化多姿的風貌

  

  細細品味最後一句,詩人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問題,措語委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極力刻畫竹子的愁慘容顏:煙霧繚繞,麵目難辨,就像是傷心的女子掩麵而泣。而壓在竹枝竹葉上的露水,不時地向下滴落,這與因傷心而垂淚的女子的形象是何其的相似。

  表麵看起來,詩人是在寫竹子的愁苦,其實是移情於物的手法,也就是將人的情感賦予在物上,人的怨情變成竹的怨情,從而創造出物我合二為一、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來

  

  此詩通篇采用“比”“興”手法,移情於物,借物抒情。就表現手法而言,寫竹的形態是實,寫人的感情是虛;而從命意來說,則正好相反,寫人的感情是實,竹的形態是虛。因為詩人寫竹,從頭至尾寫竹,卻又無處沒有詩人自己的麵目和精神。

  竹子的愁顏宛如人的愁顏,竹子的哀情也與人的哀情相通。寫竹又似寫人,其旨趣在有意無意之間,撲朔迷離,使人捉摸不定。

  然而詩人興寄深微,將自己的情感寄寓在竹子上,避免直抒胸臆的口頭對白,從而形成了詩人與竹子的心靈對白

  

  李賀的這首詠竹詩,是詩人情感的傾瀉,也是諸如有著像李賀這樣人生際遇的古代文人情感世界的一個縮影。

  中國古代文人與竹子之間的心靈交契,既是一種文化情態,更是一個曆史過程。竹子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既是人的品質的體現,也是對認知方式的詮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https://www.xuehua.us/a/5eb7c34d86ec4d48b7940168?lang=zh-hk&amp=1 

詩詞丨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五月初夏,正是竹子舒展的季節。

古往今來,以竹爲描寫對象的詩詞畫賦不勝枚舉,足見竹在人們心中的分量與摯愛!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像竹子一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好好活著,就已經很知足了。

《詠竹》

黃庭堅

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

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說起竹筍,總是會想起童年的味道,記憶裏竹筍的嫩芽,外婆的微笑,桌上的美食。

外婆做竹筍總是很好喫,但她自己卻從來捨不得喫。那時食物匱乏,春天的竹筍就是難得的美味。

春筍伴著童年的味道,至今記憶於心,靜靜想來,滿滿的全是幸福的味道。

《慈竹》

樂史

蜀中何物靈,有竹慈爲名。

一叢闊數步,森森數十莖。

長莖復短莖,枝葉不崢嶸。

去年笱已長,今年笱又生。

慈竹叢生,一叢可生數十杆,彷彿熱鬧、擁擠又溫馨的一大家子,所以又被稱爲義竹、慈孝竹、子母竹。

話說三國時有個人叫孟宗,少年時父親就死了,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

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隻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裏,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隻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故名慈孝竹。

故事是假的,但親情是真的。

幸福,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不要隻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卻把孝敬這件事擱淺。

《酬馬八效古見贈》

高適

深崖無綠竹,秀色徒氛氳。

時代種桃李,無人顧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與蒿萊羣。

願託靈仙子,一聲吹入雲。

竹子堅聳入雲,有著氣衝雲霄的誌氣!

誌氣是人生命當中最基本的素養,是人生理想的基本前提,是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的魂魄!

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誌”,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誌氣”。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誌氣。

有誌氣的人,如同堅挺入雲的竹子一樣,往往奮鬥目標明確,意誌堅定,不怕各種困難。

越是在困難落後的條件下,越是能顯示誌氣的精神和力量。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仍然堅持不懈、無所畏懼。

竹尤如此,人何以堪!

人生路上,總會有酸甜苦辣、風吹雨打。認準一個目標,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魄和風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風骨的人,就像竹子一樣,麵對種種艱難困苦,也寧折不彎、絕不屈服!

不經過風雨的洗滌,沒有高潔的風骨,不經歲月的磨歷,沒有內在的氣韻。

《竹》

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能製長笛,當爲吐龍吟。

此竹不生庭院,不生宮囿,偏偏生於無人的荒野。

高枝向上,聳入雲端。

沒有人賞識它的高風亮節,自己抱著一顆堅貞之心。

是啊,人生隻有一世,何必把寶貴的人生都用來取悅別人、爲了別人而活呢?

活在別人的賞識裏,永遠隻是表麵風光。活在自己的內心中,纔是真正的幸福。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青 ... 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 ...

深崖無綠竹,秀色徒氛氳。 時代種桃李,無人顧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與蒿萊群。 願託靈仙子,一聲吹入雲。 竹子堅聳入雲,有著氣衝雲霄的誌氣! 誌氣是人生命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綠竹知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沙夫' 的評論 : 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I'll try my best. Blessings,
沙夫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文筆很優美,希望你能常來。
這個板塊的點擊率在城裏不算是高的,但壇友們的素質是比較整齊的。有你的加入就更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