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專門講古而不論今,從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個人資料
咲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但有遠誌,不在當歸。”淺析家鄉在魏地的薑維,為啥對蜀漢忠心耿耿

(2025-04-24 06:07:45) 下一個

薑維投降蜀國之後,他在魏國的母親寫信給他,讓他海歸,回歸魏國為家鄉效力。

薑維回信:“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誌,不在當歸。”

這十六個字,解釋了薑維為啥對蜀漢忠心耿耿,對北伐念念不忘,至死方休。

薑維,涼州天水郡冀城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原為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深受諸葛亮器重。蔣琬、費褘先後逝世後,薑維總領蜀漢軍權,並先後十一次伐魏。其後,司馬昭滅蜀漢,薑維打算利用鍾會的野心複國,遂降於鍾會並共同發動叛亂,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享年六十二歲。

真的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到薑維,就不能不提到涼州天水郡的薑家。

薑維是天水郡冀城人,公元213年,薑維11歲,馬超起兵反曹,發起長達八個月的冀城之圍,迫使涼州刺史韋康投降,占據冀城,自稱征西將軍,自領並州牧,督涼州軍事,並在冀城外二百裏擊敗了曹操派來的夏侯淵的救援軍隊。氐王楊千萬也與他結盟。可是他挾持名士賈洪、殺死投降的韋康、潛出城外求救的閻溫等行為令他失去人心,不久便被楊阜、薑敘、梁寬、趙衢、趙昂及其妻王異等十幾人聯合設計,由楊阜等人起兵,趙衢說服馬超出城後關閉冀城門,殺馬超妻兒。馬超退無所據,襲曆城,曆城守軍聽信傳言以為馬超已奔漢中,無備,以為是薑敘回軍。馬超入城殺薑敘母及子,燒了城郭,帶著從弟馬岱、部將龐德投奔漢中的張魯。

雖然史書上沒有提到薑敘和薑維是什麽關係,但是薑維家,絕對是當地的豪族,他父親薑冏是天水郡守的功曹,也就是說,是天水郡排名前三的高官。青年薑維時常結交一些豪傑,暗中養了些死士,心中有大誌。初為曹魏中郎,參天水郡軍事,中郎將。

一個普通人,是不可能養得起死士的。而且,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又沒有戰功,就被曹魏授予了天水郡中郎將,相當於天水軍區司令員,沒有背景是不可能的。

大概率他就是天水薑家的嫡子,和薑敘應該是同族,薑敘死後,曹魏為了補償薑敘家抵抗馬超的光榮犧牲,照顧同族的傑出子弟薑維,破格提拔他,二十多歲就做了高級幹部。作為他們薑家在天水的代言人。

以前我在涼州一貼中提到過,涼州其實是各個土豪各自控盤的局麵。其中,就包括天水郡的豪族薑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504/16963.html

諸葛亮北伐,是以奪取涼州,徐圖中原的策略,涼州是諸葛亮北伐的重點。

特別是在第一次北伐中,諸葛亮已經占領了天水郡大片地方,這個時候,天水薑家必須做出選擇:到底是像當年的薑敘一樣,效忠曹魏,拚死抵抗,還是把籌碼投到諸葛亮的身上。

諸葛亮和莽夫馬超不同,是完全有可能占領涼州的。所以,分出一部分籌碼,兩麵下注,讓薑維投降諸葛亮,對薑家來說,是對衝風險最好的選擇。

諸葛亮要經略涼州,必須依靠當地豪族的支持,當地豪族最傑出的子弟薑維投降,無疑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不重用是不可能的。

而且,薑家表麵上和薑維劃清了界限,還裝忙作樣的讓薑母寫信讓薑維海歸。其實,大家都清楚,這是在演戲給曹魏政權看。

所以,薑維投降了蜀漢,曹魏政權並沒有像對馬超當年反叛那樣,殺他全家。

而薑維在蜀漢的價值,就是北伐奪取涼州。而對薑維來說,奪取涼州就是打回老家,龍入大海。

所以,薑維必定是蜀漢最支持北伐的那個人。

如果他像劉禪一樣投降,他那個“但有遠誌,不在當歸”的誓言,就成了笑話。

所以,無論為公為私,還是為千秋身後名,有遠大誌向的薑維,都不可能投降。

忠誠,是環境逼出來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