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專門講古而不論今,從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個人資料
咲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的羅生門,到底明末的奸臣阮大鋮是怎麽死的

(2025-01-06 10:28:26) 下一個

阮大鋮,現在維基百科上的描寫是這樣的:

直隸桐城縣(今安徽樅陽)阮家享堂人,祖籍陝西西安,明末政治人物、戲曲家,明朝萬曆進士,南明弘光朝官至兵部尚書。清軍南下,阮大鋮降,隨清軍攻浙江仙霞關(今屬浙江)時,在五通嶺暴卒。

他死亡的過程,記載在《爝火錄卷十六》,現在的主流論點,就是依據這個。

清順治三年(1646年),阮大鋮降清之後,隨清軍攻仙霞關(今屬浙江),在五通嶺上突然頭麵腫脹,貝勒勸其留下養病。

阮大鋮吃驚的說:『我有啥病?我年雖六十,能騎得烈馬,挽得強弓,是鐵錚錚的漢子!我仇人多,這個肯定是東林黨、復社的奸細挑撥離間,我希望你們不要上當!』

然後又說:『大清已經答應任命我為福建巡撫,他們這樣說,是怕我當這個官,你們覺得呢?』

於是阮大鋮帶病隨軍南征,在翻越仙霞嶺的時候,眾將上馬緩行登山,而隻有阮大鋮下馬,徒步爬山,左手牽馬,右手指騎馬的年輕清軍將領說:『我的精力百倍於你們這些後生!』

表示自己強壯,沒有病。說完,鼓起勇氣,第一個上山。

不久就把馬拋在路口,身踞大石而坐,坐了一會兒,就僵仆石上死亡。

當時天氣炎熱,屍體潰爛,清軍草草收殮,不知埋在何處。

這是第一個說法。

而第二個說法,則是來源於《明史卷308》和台灣外記卷二:

阮大鋮從來沒有真心投降滿清,而是戰鬥到最後。失敗了之後都是偽降。最後撞石頭自殺。

阮大鋮在南京被滿清拿下後,投奔朱大典在金華的軍隊,但是名氣太差,不受南明反抗軍的歡迎,於是朱大典送他到南明總兵方國安的軍隊那裏。

馬士英,是方國安的同鄉,也先逃到方國安的軍中。

阮大鋮吹胡子指點江山,每天紙上談兵,討論抗清的策略,說得頭頭是道,方國安好高興。

結果事實證明,阮大鋮就是個紙上談兵的馬謖。

清兵很輕鬆的就擊敗了馬士英和方國安的軍隊。

兵敗之後,馬士英、方國安率剩下的軍隊,渡過錢塘江,偷襲杭州,結果計謀又被看穿,清兵大敗馬士英和方國安的軍隊,溺死在江中的南明軍隊無數。

馬士英擁殘兵想逃去福建投奔鄭芝龍擁立的唐王,結果唐王認為馬士英罪惡深重,不許他入福建。

第二年,清兵圍剿在巢湖打遊擊的馬士英等人的軍隊,馬士英逃到台州山寺為僧,為清兵搜獲,阮大鋮、方國安先後降。

後麵的記載,阮大鋮有不同結局:

唐王失敗後逃跑。清兵抓獲唐王,獲得唐王的全部信件,得到馬士英、阮大鋮、方國安父子寫給唐王的信,表示其實他們是假投降,其實是願意當薑維,做唐王的內應,唐王一旦反攻,他們就做內應起兵。

於是清廷下令,當場斬馬士英、方國安於延平城下。身體健壯的阮大鋮在外麵爬山,聽到消息後,萬念俱灰,在仙霞嶺附近頭撞石頭自殺而死。

這兩種說法,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說法。

裏麵有一個疑點,阮大鋮是滿清內定的福建巡撫,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福建省委書記兼省長,位高權重,這麽一個高官,為了滿清的革命大業,累死在仙霞嶺,這個明明是最好的宣傳題材,應該大肆宣傳,結果滿清竟然把他草草埋葬,連個牌子都不立,結果導致屍體都找不到?

第二個疑點,阮大铖之女。自幼受其父熏陶,精通音律,擅長編劇、作曲,被譽為“江南才女”。入清後為親王侍妾,甚得寵愛。

一個滿清的親王的愛妾,沒有能力找到她父親的屍體?隻要王爺一句話,當時什麽人和阮大铖在一起,誰埋的屍體,這些馬上可以查得清清楚楚。

而一個為滿清盡忠的準巡撫的女兒,也不會隻有侍妾這種名分。

而第三個疑點,就是方國安,他以南明一品官,總兵的身份投降清朝,竟然找不到他在清朝的任官紀錄。

所以,我認為,第二種情況,才是真相。第一種情況是謠言。因為江南的士人都是東林黨的勢力,非常恨閹黨的阮大鋮,覺得南明的滅亡,他要付很大責任,所以就編了這個一個醜化他的故事。免得他成為革命烈士。

你們怎麽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